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社會應急救援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1月28日15:4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獲批以來,課題組按照申請書預定子課題設置以及團隊設計,嚴格按照預定計劃、合理分工,定期召開課題匯報會,扎實推進各子課題研究,主要進展情況如下:

子課題1:協同治理視閾下政府應急救援服務體系優化研究

本子課題初步完成40%。對本領域文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梳理,形成相關的文獻研究報告,構建了地方政府應急救援服務能力評估指標體系以及評估模型,並在2018年暑期安排80名學生在開展典型地區應急能力數據調研收集﹔對與政府應急救援職能進行了搜集整理,由於2018年國家應急管理部成立,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重新歸納梳理,提出優化建議。

子課題2:應急救援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本子課題初步完成40%。收集了本領域的研究文獻,形成了文獻研究報告。對應急救援產業進行了歸納分析,提出了我國應急救援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相關研究論文正在投稿審定中。國外應急產業典型發展模式梳理基本完成。針對氣象這個典型應急領域,就其在南京設立氣象科技小鎮提出了對策建議。

子課題3: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研究

本子課題初步完成40%。收集了本領域最新文獻,歸納梳理了國內外應急救援領域社會組織的基本構成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就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提出了初步的對策建議。目前正在就社會組織參與應急救援的動因、制約因素進行網絡調研,數據待收集整理分析。

子課題4:應急救援信息服務研究

本子課題初步完成50%。收集了本領域最新文獻並進行了文獻研究。基於社會網絡對應急救援信息服務中的核心和關鍵問題,形成了數篇研究論文,針對應急信息的安全控制方法,數據存儲檢索等申請了系列發明專利和軟著。

子課題5:應急救援知識服務研究

本子課題初步完成70%。圍繞數字化應急預案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即應急預案的模板表示、動態生成、環境適應性調整,整個研究分三個層次:一是基於語義結構的應急預案模板和模型表達研究﹔二是基於“情景-應對”模式的應急預案動態生成機制研究﹔三是有效的應急預案評估和反饋機制研究,對應急預案進行事前、事后,尤其是事中的動態追蹤評估和實時反饋。初步完成了數字化應急預案的知識表達和語義模型構建、數字化應急預案的情景建模、應急預案數字化管理中知識檢索機制、基於情景感知的應急知識需求和知識推送、基於流程建模的應急響應動態生成機制研究等問題,形成了初步的研究報告並於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

子課題6:應急救援金融支持研究

本子課題初步完成40%。收集了本領域最新文獻並進行了文獻研究,培養了6名碩士,形成了相關主題的6篇碩士論文,發表相關文章4篇。關於應急救援金融支持方式與契約設計還有待深入研究。

②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 調研數據整理運用

針對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選擇不同層級(中央、地方)、不同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省市)的救援參與主體(政府、市場主體、社會組織與公眾等)、救援支撐條件進行了深度調查、結構化訪談等,形成了初步的問卷數據庫,正在進行分析整理,形成研究報告。

2) 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項目組專門安排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朱節中同志承擔專題“應急救援體系文獻資料庫”的建設,並在各子課題中指定專人兼職從事文獻的搜集整理﹔結合本項目團隊已有的數據與案例資料,建設“中國應急救援研究文獻與案例數據庫系統”,並已經就相關主題文獻做了系統的分析,形成了研究論文正在投稿中。

3) 學術會議

作為會議分會場主席和專委會委員,參與籌建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應急管理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參與第一屆應急管理與系統工程學術論壇、專委會一屆一次會議以及專委會常務委員會一屆一次會議。

課題首席專家召集,每季度在南京召開一次課題進展研討會。

4) 學術交流

作為常務理事參與中國管理科學學會2018年年會並做主題報告。

作為常務理事參與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2017年年會並做會議交流。

作為特邀專家,參加了第二屆全國公共安全與應急防控論壇並做特邀報告等。

參與第十二屆國際應急管理論壇暨中國(雙法)應急管理專業委員會第十三屆年會並宣讀論文。

邀請中國科學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楊曉光研究員交流了“社會集群行為的有序管理機制”、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小平研究員交流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點與路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呂文棟教授交流了“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困境與突破”等。專門邀請了政府研究部門開展了決策咨詢報告交流,如邀請了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仲紅岩指導決策咨詢報告撰寫,邀請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副院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志強等討論“一帶一路”災害應急救援等。

5) 國際合作

課題組成員劉明副教授、朱莉副教授、馬鵬副教授、於小兵副教授、馬廷淮教授等分別出國就相關問題訪學半年到一年。其中馬廷淮教授就相關研究與世界氣象組織進行了相關交流。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採用情況等)﹔

針對食品安全應急救援管理問題,課題組成員張慧明副教授和首席專家曹杰教授完成的《破解地溝油能源化難題需改革補貼機制》咨詢報告已被教育部採用,並上報供有關領導參閱。

結合氣象災害應急全球治理,課題組成員董勤副教授執筆的《中國應當而且能夠成為全球氣候治理引領者》一文作為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2016年第9期咨詢報告報送中國氣象局領導及各內設機構領導參閱,其部分內容和主要觀點獲鄭國光局長採納。公管院董勤副教授完成的《江蘇治理霧霾可借全球之力》決策咨詢報告被省委宣傳部《智庫專報》錄用,刊發於2017年第1期,並上報至有關領導參閱。

課題組成員曾維和副教授撰寫的《農村分割式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兩重困境與突破》決策咨詢報告被中國氣象局矯梅燕副局長親筆批示,並轉有關部門研究採納。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課題組成成員因為單位距離較遠,溝通交流還是存在一定的不夠及時問題。課題主要研究內容進展總體順利,尚無嚴重制約課題進一步深入的問題。

下步構建基於wps雲平台以及微信群等現代方式,客服物理距離導致溝通的困難。同時,加強與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加大溝通力度,獲得政策信息,確保研究跟得上現實需求,力圖解決實際問題。

⑤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二、研究成果情況

①代表性成果簡介(基本內容、主要觀點、學術價值、社會影響等)﹔

1) Modern Emergency Management(專著)

This book include two Part. Part I is Fundamental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Chaps. 1–3. In this part, the basic concepts, the entire structure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essential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 elaborated. Among them, the whole framework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requires the systems, mechanisms, as well as the legal system as a guarantee. And the essential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volve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trategies。Part II is Emergency Management Methodology, which is composed of Chaps. 4–7. This part introduces som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s that can be applied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field. For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thoughts from Risk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Crisis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the entire emergency management pro cess. It may take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2) 城鎮過渡型社區公共安全治理研究新視野-基於結構場域的分析(論文)

城鎮過渡型社區的公共安全治理問題,不僅是風險規避的結構性制度設計問題,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系統性創新問題。嵌入多重復合型社會風險結構和深度流變要素重構場域中的過渡型社區,公共安全治理問題的研究,應給予整個社會系統影響下的社區治理結構,治理軌跡的政策動因和社會機制、治理的目標與價值導向以整體關照。本文借助“結構—場域”的分析路徑,從全域社會系統的分析視角,以社會生態理論的社會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耦合關系為前提,面向城鎮過渡型社區公共安全治理“結構良性”與“系統永續”雙重目標,嘗試性提出了城鎮化進程中安全社區治理場域建構的解釋框架。這種研究思路能夠在整體把握城鎮化社區發展演化的基本規律的同時,深入探析安全社區本體“規范結構”和“行為結構”形成的邏輯和模式,以達到完善過渡型社區安全治理理論建構和深入實踐探索之雙重目的。

3) 信息缺失環境下應急方案選擇的序貫集成決策方法(論文)

本文首先應用集成決策實驗室分析法建立應急方案評價指標集之間的相互影響有向圖,然后通過網絡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決策指標集的權重,再應用証據理論對信息缺失的多個應急決策主體的評估意見進行數據融合,最后將融合后的評估置信區間矩陣轉化為決策矩陣並通過改進的逼近理想點法對各候選預案進行排序。四種方法的序貫集成,將有效解決信息缺失環境下的應急方案排序選擇決策問題

4) 考慮多重不確定性的托管藥房物流調度優化(論文)

為有效控制藥房托管的藥品物流運營成本,本文首先結合時空網絡架構,將托管藥房的藥品物流調度過程描繪成一種多層時空網絡,繼而將研究問題構建為優化領域中的多重貨物網絡流問題.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藥品物流調度過程中的需求不確定性、配送服務時間不確定性以及藥品供應成本的可變性,建立基於藥房托管模式的藥品物流調度隨機優化模型並設計具有挑選規則的混合遺傳算法進行求解.參數測試表明,當挑選判斷系數設為0.6時,求解算法可以收斂到比較理想的解﹔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所設計的隨機優化模型在各決策回合的解與完全信息模型解之間的逼近程度不一,但總誤差僅為0.56﹔敏感性分析則發現藥房最低安全庫設置存在一個最優均衡點。

5) Network design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llection: An extension model of the multi-source Weber problem(論文)

Garbage colle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An effective service network design can help reduce the municipal operation cost and improve its service level.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network desig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collection in 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The problem is formulated as a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INLP) model with an emphasis on minimizing the annual operation cost. Our model simultaneously decides on the optimal number of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RTS),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size and the location for each RTS, allocates each community to a specific RTS, and finally identifies the annual operation cost and service level for the optimal scenario, as well as other scenarios. A custom solution procedure which hybrids an enumeration rule and a genetic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posed model.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parameters on the optima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Test results reveal that our model could provide tangibl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ing the MSW collection.

6) Integrated planning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 modified model for controlling H1N1 pandemic(論文)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have occurred many times in the past decades and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the future. Recently, Buyuktahtakin et al. (2018) proposed anepidemics-logistics mixed-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MIP) to control Ebola pandemic in West Africa. Considering that different diseases have dissimilar diffusion dynamics and can cause different degree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e modify the above model by changing budget restraint and capacity constraint, and then apply the modified model to control a seasonal flu (the H1N1). We formulate the problem to be a 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MINLP) and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when to open the new isolated wards and when to close the unnecessary isolated wards. The test results reveal that our model could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controlling the H1N1 outbreak, including the optimal budget allocation, the appropriate capacity setting and intervention start time

7) A weighted collaboration network generalization method for privacy protection in C-DBLP(論文)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has interested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considering their social networks. These social networks datasets play an exceptional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data mining. However, large amounts of social network data are produced by using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these data inevitably contain a large amount of personal privacy inform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disclosure of privacy, the data holders need adopt privacy protection before these data are released. Furthermore, most current methods of privacy protection are based on the simple graph only. The weight values on the edges represent the tightness between the nodes. The algorithm based on weights in privacy protection field is still relatively rare. In real social networks, the weight can indicate tightness between two individuals of social relations. The weight may be as attackers ˛a´r background knowledge to re-identify the target individual and lead to loss of privacy.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protecting the weighted social networks from weight-based attacks and propose a method based on the weighted social networks, named k-weighted generalization anonymity (KWGA). And This method combines k-anonymous with generalization method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the social network data when it is publish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igher validity of privacy prote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concept of the weight difference to reduce the modification for weight graph. Finally, we firstly use real dataset C-DBLP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our method perform much better than the Fast k-degree anonymity (FKDA) in averag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CC), global clustering coefficient (GCC), average path length (APL) and rate of edges change four aspects. Furthermore, we also use two common datasets in the research of weighted graphs to verify our algorithm.

8) 城鎮開放社區問題再探討:“復合治理”視域的公共安全開放社區(論文)

由於其場域建構過程的風險屬性,越來越成為各種類型矛盾和沖突關系集聚的時空場域。在各種傳統和現代因素影響疊加、社區內致性風險和外部沖擊相結合的復合型風險背景下,開放式社區公共安全成為城鎮基層治理的緊迫問題。通過將復合治理理論嵌入開放式社區治理場域,運用宏觀、中觀和微觀三維框架,指出了當前開放社區安全建設的宏觀制度缺失、中觀場域系統弱化和微觀行動能力不足三大困境,並在進一步推進完善復合治理視域理論框架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一核多元”社區安全治理體系宏觀制度設計,建立彈性協調社區安全治理中觀機制以及構建和諧有序社區安全治理微觀共同體的機制路徑,從制度設計、組織完善和運行規范層面對城鎮開放社區安全問題進行了再探討。

9) 農村分割式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兩重困境與突破(決策咨詢報告)

氣象災害防御旨在切實提高氣象災害防范與處置能力,最大限度減輕或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具有顯著現實意義的應用研究領域。該報告在系統總結農村分割式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分析了政策與實踐中兩重分割式困境,並提出構建整體性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的對策。

本報告被中國氣象局矯梅燕副局長親筆批示,並轉有關部門研究採納。

②階段性成果清單(請填寫附件EXCEL表格)

見附件。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子課題1:協同治理視閾下政府應急救援服務體系優化研究

2018年08月-2018年12月:繼續在全國典型地區調研選取若干政府救援機構、社會組織與公眾(社會主體)展開深度調研,檢驗初步構造的研究模型、預警體系、評估體系以及治理工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多輪組織專家咨詢,完善各種制度優化設計和模型構建,撰寫研究報告,准備項目驗收等。

子課題2:應急救援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2018年8月-2018年12月:運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國內典型地區(城市)應急產業(企業)的發展演化進程及空間布局,以及不同類型應急產品的需求影響因素,完成“國外應急救援產業發展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國借鑒”部分﹔

2019年01月2019年12月:以政府主導優化產業市場、以公共安全需求引導發展方向、以資源整合發掘產業重點,以園區建設增強產業集聚,以公共安全科技助力產業創新等為發展原則,完成“我國應急救援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分析”部分。

子課題3: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研究

2018年8月-2018年12月:梳理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的服務內容總結與分類,形成合理有效的服務內容設置策略,基於服務結果的分析探索應急救援服務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和模型,完成社會力量參與救援調查的意願影響因素,參與應急救援的效率、影響效率的因素研究等。

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從任職資格體系和勝任力模型等理論入手,構建應急救援服務社會力量參與者的選擇指標和模型,依托動因理論、社會心理學等理論框架,提取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服務的動因,形成相應的激勵機制﹔基於應急救援服務過程和服務效果得出社會力量參與者的績效評估模型﹔從法律規章、組織形式、行為准則、運行機制等方面構建中國特色應急救援社會力量參與的制度體系,完成“應急救援服務社會力量引導與培育機制”研究報告。

子課題4:應急救援信息服務研究

2018年8月-2018年12月:從社會、機構和個人三個層面分析應急救援信息共享的影響因素,特別分析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環境下,應急救援信息共享有什麼新情況,哪些新的影響因素,定量測度各因素對應急救援信息共享的具體影響﹔研究應急救援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跨部門、跨組織、跨區域的信息共享,構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應急救援信息共享機制與平台﹔分析應急救援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脆弱點和薄弱環節,提出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式與隱私保護規則,提出管理標准與規范﹔

2019年01月-2019年12月:研究應急救援多主體實時協作與協同決策模型,提出應急救援協作機制,提出應急救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路徑與政策設計,撰寫子課題研究報告,參與總項目驗收工作等。

子課題5:應急救援知識服務研究

2018年8月-2018年12月:研究救援預案領域本體的進化機制。針對前一階段形成的核心領域本體,研究需求以及需求驅動下的進化和擴展,並根據救援預案應用實踐,構建進化模型的“成熟概念體系”,為動態生成機制提供語義基礎﹔研究救援處置的動態機理和演化機制,研究動態環境變量(包括規則、觸發機制、轉移函數等)和相關預案構成的語境輪廓及其模型表示﹔研究救援預案分級分類機制下處置流程演進規律,針對動態變化的問題環境,研究基於環境應變性的應急處置過程表達,並結合動態環境變量(包括規則、觸發機制、轉移函數等),研究工作流建模機制﹔

2019年01月-2019年12月:研究如何構建救援知識科普體系與救援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數字化應急預案原型系統並對應急救援培訓和仿真演練知識服務進行反饋﹔組織專家咨詢,提升應急知識庫的問題適應性和環境應變性﹔撰寫研究報告,實施課題驗收等。

子課題6:應急救援金融支持研究

2018年8月-2018年12月:基於Meta分析方法,通過國內外文獻梳理,分析金融支持對應急救援服務的影響,包括整體影響、不同類型突發事件和不同金融支持方式的差異性影響﹔基於投入產出模型,運用典型案例,實証分析應急救援服務的金融支持績效,從而說明金融支持的作用,以及不同類型金融支持方式對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的差異﹔通過統計分析和圖表分析,梳理我國應急救援服務金融支持的政策條例,給出目前我國應急救援服務金融支持的現狀﹔對比分析發達國家應急救援服務金融支持的成功經驗。

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借鑒Stackelberg博弈論思想,探究PPP實施過程中政府監管與社會資本尋租的博弈困境,建立公私部門間的博弈模型,結合數值分析,給出政府補償機制的最優設計及其有效性條件﹔從救災供應鏈角度,通過實地調查方式獲取一手數據,建立政企聯合救災的激勵合同模型,從而給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最優模式及其契約設計﹔以自然災害為例,比較分析美國、日本的重大自然災害保險制度模式,提出了我國重大自然災害保險制度構建設想﹔對具有公益性質的救援服務基金進行可行性分析,初步建立應急救援服務基金設置、運行和績效評價機制。探討針對救助主體和對象的其他金融創新產品(如期權等)設計、定價和營銷等問題。建立應急救援服務的金融支持體系。撰寫項目研究報告,項目驗收工作等。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