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發展新動力研究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1月27日15:2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項目立項以來,項目組從生產要素配置優化、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業轉型升

級、政府與市場的結構優化就經濟增長理論問題和我國經濟增長中面臨的現實問題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8個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主題分別是:

報告一: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供給與需求﹔

報告二:中國經濟增長的成功經驗﹔

報告三:經濟增長理論﹔

報告四:延遲退休、人口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

報告五:人力資本錯配與經濟增長﹔

報告六:ICT資本與經濟增長﹔

報告七:R&D投入、創新與經濟增長﹔

報告八: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間扭曲與經濟增長

項目組的部分成果已經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高校社會科學》等經濟學核心期刊發表,部分成果處於修改再審或是准備投稿過程中。總體而言,項目研究進展順利。

各子課題的進展情況如下:

子課題一:基於跨國宏觀數據,項目組梳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經濟增長的核心特征事實,發現了一些新規律。同時,基於供給側和需求側數據分別計算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並就我國經濟增長與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巴西等典型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做了對比分析。

子課題二:項目組測算了我國人力資本的錯配程度,研究有形資本與無形資本的配置問題。我們的研究發現,我國省份之間的人力資本錯配在不斷下降,但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之間的錯配很嚴重,我國無形資本的邊際回報率遠高於有形資本。同時,項目組從人口出生率、經濟增長率和養老金替代率的視角就延遲退休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做了理論分析。

子課題三:構建同時包含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經濟增長模型,考察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基於分散經濟和社會計劃者經濟的框架考察R&D投入的最優配置問題,並分析現實經濟中R&D投入配置與最優配置之間存在的差距。項目組還估算了我國的基礎研究資本存量和應用研究資本存量,通過經濟增長核算的方法估算兩者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並計算兩者的邊際回報率。

子課題四:基於跨國細分行業數據,研究行業演進的一般性規律,並重點就分析了制造業發展。通過經濟增長核算方法,估算了主要國家產業間和產業內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構建動態一般均衡模型,運用中國數據測度了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背后的動力,估算了我國產業之間的市場扭曲,並通過反事實分析方法計算了我國產業之間的市場扭曲對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子課題五:從理論上分析了制度質量影響經濟增長的邏輯機制,而后從知識產權保護、教育體系質量、高校與企業研發合作三個方面制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做了實証分析。項目組還分析了政府民生性支出(包括財政教育支出、醫療衛生支出以及社會保障支出)規模和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項目組也就老年照料提供中政府與市場作用的發揮作了研究。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項目組負責人嚴成樑,項目組成員李蒙蒙、季明珠、羅春輝整理了本項目研究必要的數據資料,主要是跨國宏觀數據庫相關數據的整理組合,包括WDI數據庫、PWT數據庫、GGDC數據庫、OECD統計數據庫、IMF數據庫以及一些專業性的數據庫,包括WGI數據庫、全球競爭力數據庫,世界價值觀調查數據庫等,這為本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數據支撐。

項目組注重學術交流,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參與的較為重要的學術會議包括:2017年10月28日項目負責人嚴成樑參加了在中國人民舉辦的第三屆大宏觀全國論壇,並報告了論文《我國產業結構變遷的動力》﹔2017年12月9日,項目負責人嚴成樑,項目組核心成員史宇鵬參加了在山東大學舉辦的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並擔任分論壇主持人﹔2018年6月24日,項目負責人嚴成樑參加了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國際年會,並擔任論文評論人﹔2017年6月10日,項目負責人嚴成樑,項目組核心成員陳斌開參加了中國人民大學第三屆國民經濟管理論壇,陳斌開做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會主題發言﹔2018年6月2日,項目負責人嚴成樑,項目組核心成員陳斌開參加了中國人民大學第四屆國民經濟管理論壇,陳斌開就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做了大會主題發言。2017年12月16日,項目負責人嚴成樑,項目組核心成員史宇鵬、趙文哲、伏霖、俞劍參加了在中央財經大學舉辦的第三屆文化與經濟論壇,主持分論壇,報告相關研究成果。

3.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第一、現實經濟較為復雜,在模型化現實經濟的核心特征事實時,在眾多特征事實中提煉最重要的事實並將其模型化較為困難﹔第二、將供給和需求納入統一框架下構建動態一般均衡模型,通常屬於高維動態系統,關於模型求解和均衡狀態動態特征分析在技術上難度較大。

改進措施包括:第一、通過走訪調研,深入體會現實經濟,通過咨詢權威專家(包括理論界的實業界的),將理論分析和現實認識更好的結合,更好的認識現實經濟核心特征事實﹔第二、吸引數學專業、計算機專業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師參與到項目研究中來,以更好的解決模型計算中的技術性問題。

二、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1:嚴成樑,2018:“老年照料、人口出生率與社會福利”,《經濟研究》第4期。

成果簡介:本文構建了包含家庭照料和社會照料的跨期疊代模型,考察老年照料偏好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並對比社會照料分別由市場提供和政府提供時的人口出生率和社會福利。研究發現,自我老年照料偏好和老年照料偏好結構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不確定,利他老年照料偏好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相對於社會照料由政府提供,市場提供社會照料時對應更高的人口出生率。這是因為社會照料由市場提供時,年輕人為老年人提供更多轉移支付以滿足老年人從市場上購買老年照料。相對於政府提供老年照料,市場提供老年照料對應更高的社會福利水平。這是因為社會照料由市場提供時對應更多子女數量,這使得子女提供的家庭照料更多,且子女對老年人的轉移支付使老年人有更多老年消費和社會照料。本文認為應注意老年照料偏好對人口出生率的負面影響,同時,要加快老年照料市場化進程。

代表性成果2:嚴成樑,2016:“延遲退休、內生出生率與經濟增長”,《經濟研究》第11期。

成果簡介:本文構建了一個包含延遲退休和內生出生率的OLG模型,考察延遲退休對人口出生率和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發現,在新古典增長框架和內生增長框架下,無論是現收現付社會保障制度還是完全基金社會保障制度,延遲退休都使得均衡狀態出生率上升。延遲退休對內生人口出生率的影響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渠道實現:一方面,延遲退休使得老年時期收入增加,這會減少年輕時期的儲蓄,年輕時期選擇更少的時間勞動,投入更多的時間撫育子女,這使得人口出生率上升﹔另一方面,延遲退休使得資本存量減少,為實現年輕時期的消費,個體必須提供更多的勞動,這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在本文的框架下,延遲退休對人口出生率的正向影響大於負向影響。延遲退休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依賴於經濟增長模式。在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式下,延遲退休通過提高人口出生率渠道使得經濟增長率上升。在內生經濟增長模式下,延遲退休通過人口出生率渠道對經濟增長的正向影響不足以彌補其通過資本積累渠道對經濟增長的負向影響。

代表性成果3:嚴成樑,2017:“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分析”,《中國高校社會科學》第6期。

成果簡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隨著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舊經濟增長點正在逐步淡出,中國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本文首先就經典的經濟增長理論關於資本積累和創新促進經濟增長的文獻作了介紹,然后從歷史維度就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做了分析,並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做了展望。經濟增長核算結果表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要素投入尤其是資本投入,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度較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既不像國外學者預測的那樣悲觀,也不是非常樂觀,具體的增長態勢取決於經濟結構優化和市場化改革等條件。在此基礎上,本文從生產要素配置優化,提高勞動力數量和質量,加快技術創新以及加快市場化改革等幾個方面就如何更好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提出了針對性政策建議。

代表性成果4:嚴成樑,2017:“我國產業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的動力”,《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第2期。

成果簡介:本文構建了一個包含農業部門、非農業部門和政府部門的多部門模型,通過反事實分析考察了我國產業結構變遷和經濟增長的動力。量化分析的結果表明,農業部門全要素生產率上升是我國產業結構變遷的重要原因,非農業部門全要素生產率上升、資本深化和財政支出擴張對我國產業結構變遷的貢獻力度較小。內生性偏好變化等需求側因素以及市場化改革推動的勞動力市場扭曲下降對我國產業結構變遷的作用不容忽視。全要素生產率上升、資本深化和財政支出擴張都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農業部門全要素生產率上升和非農業部門資本深化是1978—1994年我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非農業部門資本深化和非農業部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是1995—2012年我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通過分區間的對比研究發現,資本深化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在上升,全要素生產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在下降。

代表性成果5:嚴成樑,2017:“結構轉型框架下稅收政策的社會福利損失:基於比較靜態的分析”,《世界經濟》第9期。

成果簡介:本文考察資本收入稅和勞動收入稅影響結構轉型的作用機制,並估算結構轉型框架下資本收入稅和勞動收入稅的社會福利成本。研究發現,非位似偏好是勞動收入稅影響結構轉型的重要原因。若假設位似偏好,勞動收入稅不能影響結構轉型。資本收入稅通過非位似偏好和資本深化的渠道影響結構轉型。數值結果顯示,勞動收入稅率上升使得農業部門和非農業部門勞動供給下降﹔資本收入稅率上升使得農業部門勞動供給增加,非農業部門勞動供給下降。勞動收入稅和資本收入稅抑制了結構轉型。資本收入稅的扭曲性高於勞動收入稅的扭曲性。資本收入稅率從基准的29%上升到40%,帶來的社會福利成本相當於減少11.01%的消費﹔勞動收入稅率從基准的9.6%上升到20%,帶來的社會福利成本相當於減少3.62%的消費。通過與單部門框架對比分析,本文發現單部門框架沒有考慮稅收政策對結構轉型的抑制作用,從而低估了稅收政策的社會福利成本。相對於勞動收入稅,單部門框架下資本收入稅的社會福利成本被低估的更嚴重。

代表性成果6:嚴成樑,2018:“延遲退休、隔代教養與人口出生率”,《世界經濟》第6期。

成果簡介:本文在內生化人口出生率的跨期疊代模型中引入延遲退休和隔代教養,考察延遲退休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在本文框架下,延遲退休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通過兩條渠道實現:第一、延遲退休使得老年時期收入增加,從而年輕時期儲蓄壓力減少,年輕人傾向於更少的時間勞動,投入更多的時間撫育子女,這使得人口出生率上升。第二、延遲退休使得老年人用於隔代教養的時間減少,這使得年輕人撫育子女的機會成本上升,這會降低人口出生率。數值模擬結果顯示,延遲退休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取決於上述兩種效應的大小對比。在特定參數環境下,延遲退休與人口出生率之間呈現倒U型關系,或是延遲退休與人口出生率之間呈現單調遞減關系。本文認為應充分考慮延遲退休通過隔代教養渠道對人口出生率的負向影響。

代表性成果7:嚴成樑,2017:“延遲退休、財政支出結構調整與養老金替代率”,《金融研究》第9期。

成果簡介:本文構建了一個包含延遲退休和財政支出的跨期疊代模型,考察延遲退休和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對養老金替代率的影響。本文的研究表明,延遲退休和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支出比例上升使得養老金替代率上升。相應的傳導機制是,延遲退休使得儲蓄減少,這又使得均衡狀態的資本和工資收入下降。延遲退休通過工資收入下降的渠道對社保收入具有負面影響,通過增加社保繳納人數渠道對社保收入具有正面影響。綜合上述兩種力量,延遲退休對社保收入的影響是不確定的。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支出增加使得生產性財政支出減少,這降低了資本回報率,使得均衡狀態的資本和工資水平下降。社會保障支出對社保收入具有直接的正向影響,但又會通過工資水平下降渠道對社保收入具有負面影響。綜合上述兩種力量,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支出比例對社保收入的影響也是不確定的。本文認為,在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和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比例的同時,應從宏觀視角和微觀視角採取經濟增長刺激計劃,以實現代際福利改善。

代表性成果8:嚴成樑、李蒙蒙,2017:“制造業規模與宏觀經濟波動”,《財經問題研究》第12期。

成果簡介:本文運用GGDC跨國產業數據和PWT宏觀數據,通過面板數據模型考察了制造業規模對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我們分別用制造業部門增加值佔GDP的比例以及制造業部門就業佔總就業的比例表示制造業規模。本文的研究發現:隨著人均實際GDP的增加,制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以及制造業部門就業佔總就業的比例都呈現倒U型關系,人均實際GDP達到10000美元時(2005年不變價格),制造業規模達到最大值。基於總體樣本的估計發現,制造業規模對應的系數顯著為負,這說明制造業規模有利於平抑經濟波動,實現宏觀經濟穩定。基於分地區樣本的估計發現,制造業規模對經濟波動的影響存在地區差異。在高收入國家,制造業規模有利於減緩經濟波動﹔在低收入國家,制造業規模擴展可能會加劇經濟波動。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項目組下一步將圍繞制約我國經濟增長和結構優化的關鍵問題展開分析,以實現預期研究目標。同時,項目組也關注一些新的環境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例如,技術轉移壁壘提高,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等,這些都需要融合到項目研究中。

2018.07-2018.12 一般均衡模型構建與現實分析。主要包括構建需求和供給動態作用的一般均衡模型,在此模型中引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量化分析政策調整對內生變量的影響。並通過參數校准和數值模擬研究中國經濟。

2019.01-2019.06 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理論分析。主要構建以下兩個模型:第一、同時包含有形資本(tangible capital)和無形資本(intangible capital)的動態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兩者的動態關系﹔第二、構建包含社會資本的經濟增長模型,研究不同類型社會資本作用於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

2019.07-2019.12 經濟政策評估,包括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給側政策對解決當前我國結構性問題的適用性問題﹔技術轉移壁壘提高、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對我國經濟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

2020.01-2020.12 計量分析和對策研究。結合宏觀數據(跨國、分省、分城市)和微觀家戶、企業數據庫對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生產要素配置、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政府與市場關系優化進行實証研究。重點分析運用大數據如何促進生產要素配置優化,促進企業創新案例分析,研究如何提升產業價值鏈。

2021.01-2021.04 總結研究成果,召開學術會議。根據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理論模型和計量模型,為項目驗收和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2021.05-2021.06 撰寫驗收報告,准備驗收。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