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十三五”時期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協同下的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研究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1月27日09:57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1.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自2016年11月下達之后開始啟動,2017年4月召開項目開題會,之后分工進行研究寫作。本課題研究基本上遵循從概念框架到經驗証據,再到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的順次展開研究。總體上看,本課題研究按照申請時的計劃順利展開。目前,已經完成一批學術論文、政策報告和理論文章,具體情況見下表。各子課題按照研究計劃正常推進,正在進行研究報告的撰寫,並提出政策建議。目前多數已完成了初稿,進入完善階段。

2.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課題組成員先后赴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市調研。總課題和子課題研究堅持實施例會制度,每2-3周課題組成員集中討論研究進展,並根據需要邀請外部專家參與討論。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課題組成員參與各類學術研討會、學術論壇,分別在不同地方作了10多場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報告。

3.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截至目前,課題組在社科基金《成果要報》發表政策研究報告1篇,在《求是》上發表理論文章2篇,在社科院《國家智庫報告》、《要報》等內部刊物上發表政策研究報告4篇、在《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等報刊上發表理論文章8篇,已經取得一定的社會影響。

4.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近段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對項目研究提出新的要求。課題組正在根據現實情況,及時對研究計劃、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進行必要調整。重點關注中美貿易戰等突發性問題及其影響,聯系項目的研究內容,用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化項目學術研究,力爭提出有參考價值的政策措施建議。

二、研究成果情況

《補齊我國制造業創新短板的幾條建議》,發表於社科基金《成果要報》2018年第14期。主要內容:一是加快建設新型國家實驗室。建設以跨學科、高投入、長周期研發項目為特點的新型國家實驗室,圍繞解決制約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防安全等重大科技應用問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大力推進制造業綜合性技術研發機構建設。借鑒德國和中國台灣工研院的經驗,吸收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建設中國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院採取“公私合作”的運營模式。三是鼓勵發展多樣化的行業共性技術研發組織。行業共性技術研發機構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治理機制,如根據行業市場化程度和企業性質特點,採取美國的會員制形式或者德國、台灣的公私合作形式,或採取產業聯盟的形式。特別是鼓勵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私營企業競爭力較強的行業,借鑒美國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市場化模式建設行業共性技術服務機構。四是加快建設先進適用技術擴散應用的服務機構。研究借鑒美國“制造業拓展伙伴計劃”的做法,制定我國的“制造業技術擴展網絡”,由政府、企業和大學、科研院所共同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開發、工藝流程優化、生產管理、員工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支持,在工信部等部門設立相應辦公室,通過在各地區設立服務中心,形成服務網絡。

《長期經濟增長的需求因素制約——政治經濟學視角的增長理論與實踐分析》,發表於《經濟研究》2017年第10期。主要內容:圍繞長期經濟增長的需求制約,引入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視角,對現代增長理論的缺失問題和增長階段轉變的國際經驗進行分析,進而探討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和政策選擇。現代增長理論忽略需求因素的制約,對經濟現實缺乏解釋力和應用性,面臨實踐過程日益突出的挑戰。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后長期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到內需增長尤其是投資增速下行的影響。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由需求擴張拉動的,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的長期增長趨勢主要取決於內需增速的變化,影響需求長期增速的因素既有供給結構問題也有需求結構問題,長期增長政策應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簡政放權改革中的政府監管改革》,發表於《經濟學動態》2017年第7期。主要內容:簡政放權改革有利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將引起監管體制和方式的轉變。政府監管是以一定的體制條件為基礎的,隨著簡政放權改革的推進,傳統的監管體制和方式面臨挑戰,必須在改革中適應新的體制環境要求,使新的監管體制和方式與簡政放權改革的進程相協調。面對簡政放權改革引起的體制變動過程,新時期監管體制改革創新的基本取向是,注重推進綜合監管、實行審慎監管、加強依法監管和消除體制矛盾。要處理好監管體制改革中的上下互動關系,鼓勵支持各地在監管改革中探索創新,加強監管改革過程的政策導向和協調,充分調動各方參與監管改革積極性。

《從國際比較看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問題及出路》,發表於《財貿經濟》2018年第1期。主要內容:在確定房地產市場國際比較方法和框架的基礎上,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與一些具有可比性的國家(或地區)進行了比較分析。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突出問題是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和房價收入比持續過高,直接原因是社會資金特別是信貸資金過多流入房地產市場,間接原因是土地供給模式使地價上漲過快和佔房價比重過高,結果是房地產業發展規模超越了經濟發展的階段。這些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大多數城市特別是一線熱點城市的房價過快上漲,實質上是大量信貸資金推動和土地供給體制弊端的綜合反映。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是:正確認識房地產市場的地位、作用和影響,穩定和完善房地產市場的短期調控政策,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后高速增長時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轉型》,發表於《中國發展觀察》2017年第14期。主要內容: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戰略基點是依托快速增長的用戶數量, 以互聯網營銷思維、流量思維、平台思維推動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張。從用戶數量、電商發展、融資數量等諸多方面來看,進入到基於創新的增長速度較高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用戶數量增長放緩, 數字經濟開始向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全面滲透, 數字經濟開始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型, 這需要對以營銷思維為基礎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面調整, 轉型為以創新為基礎的新型發展戰略。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根據課題研究目標和當前課題執行情況,結合近期環境變化,下一步重點研究的內容包括:1、從我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出發,提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思路。基於經典產業結構研究的戰略,強調參照發達國家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不斷培育和發展新興的主導產業。然而當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和工業內部結構越來越趨於完備,產業技術水平越來越接近技術前沿的時候,先行工業國家的參照作用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通用技術與應用技術的融合來催生先導產業的發展,成為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主導機制。相應地,結構性的產業政策應當逐漸由培育產業向加大通用技術投資和促進通用技術與應用技術融合轉變。2、從供需互動角度分析服務業發展趨勢,構建分析模型。不同於國內既有的研究,本項目在服務業供需互動理論和服務消費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實証研究。我們認為,服務業的發展與其他產業的一個重要的區別是,服務業的供給和需求具有直接互動關系。如何將服務業的供需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並進一步研究在此理論指導下的服務業發展趨勢,是本部分研究的一個重要創新點。與此同時,服務消費不同於傳統的物質消費,由於服務消費過程中,需要消費者直接參與,因此消費者在服務消費過程中,除了需要支出貨幣之外,還需要支出時間,這決定了服務消費的邊際成本應該增加時間成本,因此,服務消費模型的結構就不同於現有的消費模型。這是研究服務業未來發展時需要進行考慮的。3、從培育核心能力和供給側改革的角度研究中國工業結構調整升級,並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証測度。未來中國制造業發展所面臨的深層次困境和挑戰,不僅要求中國政府和企業充分吸收和學習發達工業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的普遍制度、政策安排和共性創新實踐,更要求中國從自身獨特的產業基礎、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和文化特征出發,構建並不斷提升其獨特的制造業核心能力。比較研究和歷史分析顯示,任一工業強國都具有不易模仿、不易擴散的核心技術能力,而能夠促成后發國家躍升成為工業強國的制度安排,必然要與該國制造業的核心技術能力相匹配。與核心技術能力相適應的制度安排,既具有發達工業國家制度安排的一般性,更具有路徑依賴和一國獨特能力所決定的異質性,而隻有制度安排中的那些異質性成份才能構成工業強國的組織能力,並與技術技術能力一起在具有“戰略互補性”特征的演化過程中相互增強。與美、日、德、韓等工業強國相比,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模塊化架構產品和大型復雜裝備領域,而在產品架構一體化領域、制造工藝一體化領域以及既具有一體化特征又需要前沿科技支撐的核心零部件領域相對缺乏優勢。我們認為,未來中國制造業核心能力提升的可能方向,一是通過架構創新和標准創新加強將一體化架構產品轉化為模塊化架構的能力,縮短或者破壞產品生命周期演進的一般路徑﹔二是針對國外技術與中國本土市場需求不匹配的機會,充分利用中國的市場和制造優勢,不斷提升復雜裝備的架構創新和集成能力。這需要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加快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制造業核心能力,帶動工業結構的調整升級。4、從世界經濟長周期和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新時代的視角,探討全面深化改革時期潛在產出增速不確定條件下的需求側調控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發展的轉型,除了常規的工業產品去庫存周期(基欽周期,3年)之外,以民間投資為代表的國內設備投資周期(朱格拉周期,10年)正在急劇深化,以房地產為核心的建筑周期(庫茨涅茲周期,20年)也在逐步走向拐點,國際上發達國家增長乏力和脆弱復蘇意味著全球經濟正處在創新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60年)的底部。世界經濟周期疊加尤其是長周期疊加,是當前我國宏觀調控特別是需求管理政策的現實基礎。這種周期疊加導致的長期結構性因素變化和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政府與市場邊界的重新確定,導致潛在產出增速的不穩定、不確定,給以潛在產出為基礎的宏觀調控政策帶來較大的挑戰。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需求管理政策一旦出現偏差,可能引起較大的經濟波動,將會嚴重影響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順利推進。同時,新時期的產業政策要適應不同的經濟周期所呈現的動力轉換,尤其是設備投資繼續下滑、房地產市場高風險和全球創新條件下的經濟增長動力轉換背景,有利於支持和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所有這些,都要求課題研究進一步深化、提高針對性,並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政策措施建議。

下一步的研究寫作方案是,爭取8、9月份拿出專著的初稿,然后討論修改。根據存在的不足繼續進行實踐調研和理論分析,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際情況,補充新的材料,完善研究成果。同時,利用這些成果,再發表一批學術論文,提供一批政策咨詢報告,並在報刊上推介宣傳。

專著的寫作框架如下:

總論:我國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協同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趨勢與政策研究

供給側改革篇

第一章:深化國企國資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1. 搞活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微觀基礎

2. 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3. 推進國企改革的中期目標和重點

4. 依托國企國資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第二章:深化金融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1.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2. 投融資體制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

3.推進金融改革與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路徑

第三章: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1. 現行財稅體制下產業結構變動的特點

2. 地方政府行為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3.推進財稅改革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政策取向

需求側調控篇

第四章:“十三五”時期我國三次產業的增長格局與調控取向

1. 經濟增長總量目標的結構性分解

2. 從舊動力轉向新動力的動態路徑

3. 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戰略選擇

第五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宏觀經濟政策搭配

1. 適度擴大總需求下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的配合

2.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財稅政策取向和重點

3.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貨幣信貸政策取向和重點

第六章:抑制房地產泡沫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1. 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2. 房地產市場調控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關系

3. 改善資源配置格局的政策組合和制度創新

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篇

第七章:“十三五”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趨勢與政策取向

1. “十三五”時期我國工業與服務業發展的國內外環境

2. 新常態下我國產業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的趨勢及影響

3. 產業融合對行業生產率及行業增長貢獻的作用特點

4. 適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的產業結構政策定位和主要取向

第八章: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與資源配置效率的變化

1. 三大產業增長趨勢及問題的計量分析

2. “融合結構紅利”的測度

3. 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資源配置效率

3. 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政策取向

第九章:“互聯網+”推動下的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1. 構建涉及互聯網資本的經濟增長核算框架

2. 一個包含互聯網經濟的新經濟增長理論

3. 互聯網資本深化對經濟增長和TFP增長的貢獻測算

4. “互聯網+”發展模式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篇

第十章:“十三五”時期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趨勢與政策取向

1. “十三五”時期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外部環境(科技革命、工業革命、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

2. 我國工業化后期階段工業結構變化的趨勢與特點

3. “互聯網+”對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影響

4. 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主要政策取向

第十一章:“十三五”時期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著力點

1. 依靠創新驅動工業結構調整與優化

2.培育新興產業與改造傳統產業並舉

3. 制造業智能化與新型生產組織方式的發展

第十二章:供給側改革條件下的工業結構政策轉變

1. “十三五”時期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政策導向

2. 工業部門“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重點和目標

3.新常態下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機制創新

4. 完善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政策環境(科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走出去”戰略)

服務業優化發展篇

第十三章:“十三五”時期服務業發展的趨勢與政策取向

1. 服務業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服務業供需互動趨勢的理論和實踐分析

3. “十三五”時期主要服務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

4. 促進服務業優化發展的政策框架

第十四章:新常態下服務業發展和結構升級的重點

1. 服務創新的模式與作用機制

2. 服務業產業融合的理論與實踐

3. 新常態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

4. 服務業結構升級的條件和目標

第十五章:推進我國服務業的改革開放和優化發展

1. 現階段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2. 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取向

3. 服務業新一輪開放的基本要求和框架

4. 在深化改革中改善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