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制造業服務化已成為全球產業發展重要趨勢,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將服務作為獲得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從單純提供產品和設備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統解決方案轉變,服務要素在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制造業服務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當前,一些西方國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動、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加大、國內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新問題新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大力推動制造業服務化,向全球消費者提供“制造+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可以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增加我國制造業附加價值,提高綜合競爭力﹔同時還能減少資源能源等要素投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減輕環境污染。可見,制造業服務化可以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和重要推動力。
提升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全球價值鏈包括設計、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營銷、物流、售后服務、最后循環利用等多項增值活動。生產制造只是全球價值鏈的一個環節,而且增加值較低,容易被模仿,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而生產制造的上下游均屬於服務范疇,增加值較高。推動制造業服務化,可以促進我國制造業企業向價值鏈上、下游延伸,提升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
提高制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服務作為中間投入要素,通常具有技術、知識、信息、人力資本等高端要素密集特征。推動制造業服務化,需要將服務這種高端要素融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這有助於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一方面,在一定范圍內,服務投入越多、服務內含的高端要素越密集,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作用就越明顯。另一方面,企業從單純產品提供者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者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轉變,有助於實現客戶自然綁定,避免產品同質化惡性競爭,獲得數額更大、持續性更強的經營收入,改善企業財務績效。
增強制造業整體創新能力。制造業服務化本身就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產物,反過來,它又有助於全面增強制造業創新能力。例如,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步成熟和產業化,不僅可以直接推動我國制造業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產品質量,還可以通過變革和優化服務流程,消除企業間的信息阻隔,實現企業間以及企業內部信息共享和協同運作,推動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不僅如此,在持續的產業互動與產業融合過程中形成的網絡協作關系,可以促進知識共享和轉移,在全社會產生顯著的技術擴散與知識溢出效應,增強我國制造業的整體創新能力。
(作者為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