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思想縱橫:置身經濟全球化之道

於春暉2018年09月28日08:0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經濟全球化大勢面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發展規律,高超謀劃發展戰略,堅持戰略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倡導互利共贏,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置身經濟全球化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促進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世界經濟穩定增長,惠及世界各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經濟全球化進入調整期,但大方向沒有改變。習近平同志指出,“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國際分工不斷深化,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為世界各國互聯互通、取長補短提供了技術支持,經濟全球化因此呈現新的時代特征。各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比較優勢,彼此緊密聯系、深度融合,共同做大“蛋糕”,分享合作成果。美國曾經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如今卻大搞貿易保護主義,以打壓別人謀一己之私,這與經濟全球化潮流格格不入。中國遵循經濟全球化發展規律,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旗幟鮮明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促進不同國家相互受益、共同繁榮、持久發展。

40年來,中國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特別是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日益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4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實現的,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必將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我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們堅決反對落伍於時代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零和思維,秉持中華文化天下大同等優秀理念,秉持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謀求合作最大公約數,增加發展利益交匯點,實現自身發展和世界各國協同發展的有機統一。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市場機制決定資源配置必然產生分化作用,不同國家和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市場主體利益分配不平衡等問題客觀存在。中國發展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我們從對經濟全球化規律的把握出發,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出發,從中國國情和發展實際出發,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倡導共商共建共享,主張世界各國結合自身實際加強戰略對話、推動戰略對接,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在務實解決問題中推動平衡發展。我們深知結構性調整任務艱巨,但堅定戰略自信、保持戰略定力,不為干擾所惑,堅持穩中求進,努力在適應性調整中推動自身和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8日 07 版)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