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審員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的直接形式,是社會主義民主在司法領域的重要體現。長期以來,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在促進司法公開、司法民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運行中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人民陪審員庭審時不發問、合議時不發言,存在“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現象。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都對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今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頒布實施。作為我國第一部關於陪審制度的專門法律,它總結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的成功經驗,對人民陪審員制度健康規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人民陪審員法開宗明義地明確了立法目的,即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人民陪審員法在制度設計上有許多創新,如首次規定了三人、七人合議庭兩種審判組織。其中,三人合議庭延續了人民陪審員與法官同職同權的傳統模式﹔七人合議庭實行事實審、法律審“兩審分離”,對於事實問題仍由人民陪審員與法官共同認定。這樣的陪審制度既不同於傳統的參審制,也與西方國家陪審團制相異﹔既體現出人民陪審員制度的中國特色,也符合陪審制度發展的時代潮流。
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人民陪審員法規定人民陪審員與法官同職同權,同時允許在七人合議庭實行一定限度的分職分權﹔規定“兩次隨機”選任人民陪審員,也保留了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的方式。這些規定既落實了司法改革的頂層設計,又合理吸收了地方探索經驗﹔既尊重司法規律,又緊貼現實國情,彰顯了務實、穩妥、漸進的發展思路。貫徹落實人民陪審員法,要在深入理解其重大意義、准確把握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制度的系統性、程序性和實效性,促進人民陪審員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發揮更大功效。
注重制度的系統性。以系統思維推進制度實踐和創新,是新時代人民陪審員制度發展完善的重要方法。提升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效果,需要加強制度體系內部各方面各環節及其與配套制度的銜接優化。比如,人民陪審員法規定,審判長應當履行與案件審判相關的指引、提示義務。這指明了人民陪審員制度有效運作的關鍵舉措,但目前還缺乏比較成熟的法官指引規則。這就需要以系統思維、系統方法,促進人民陪審員制度與相關法律接軌,推動人民陪審員相關制度的建立完善。
注重制度的程序性。人民陪審員法也是組織法、程序法。人民陪審員法明確規定了人民陪審員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參審范圍、職權行使、履職保障等內容,但一些相關的具體程序規定還未出台。例如,雖然規定了部分案件實行事實審與法律審分離,但人民陪審員參審權發揮作用的范圍、參審的規則和程序等還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這就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進一步促進人民陪審員制度規范化、程序化、體系化。
注重制度的實效性。人民陪審員制度是體現司法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目的是讓民眾有更多機會參與司法審判活動,並讓民眾的參審作用更好發揮出來。這就要求制度發展堅持實事求是、務求實效,統籌考慮技術環節和民眾的參與意願、參與能力,多做打基礎、利長遠、聚共識的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陪審案件中都能感受到陪審的價值和公平正義。
(作者分別為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湘潭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