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模式  新精神風貌

新知新覺:深入把握新型城市的內涵

赫曦瀅2018年08月06日08:09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城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新型城市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有的城市建設“攤大餅”式盲目擴張,資源環境不堪重負,“城市病”問題突出﹔有的城市建設媚洋求怪,城市特色風貌盡失﹔有的城市建設重“硬件”輕“軟件”,城市人文精神流失。出現這些問題,除了受扭曲的政績觀驅動,沒有全面准確把握新型城市的內涵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新時代城市建設和發展,必須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就需要深入把握新型城市的內涵,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形成特色風貌,努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新型城市“新”在新的發展理念。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僅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而且符合城市發展規律。城市建設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將其貫徹到城市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推進城市科技、文化等領域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鏈,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動力,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探索城市綠色發展之路,在城市建設和生產生活中融入生態循環的先進理念,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產業發展中都要體現開放發展要求,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渠道,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創業就業,不斷完善管理和服務,讓人民群眾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新型城市“新”在新的發展模式。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為此,要認識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著力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明確城市發展空間布局、功能定位、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著力提升城市質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服務水平、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改變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設和發展路徑,以特色經濟、特色文化、特色生態、特色建筑打造城市獨特的空間形態、經濟形態和文化形態。

新型城市“新”在新的精神風貌。城市發展不僅表現為產業、建筑、公共設施等“硬件”的發展,也表現為城市文化和精神等“軟件”的積澱與提升。如果在城市建設中片面追求“鋼筋水泥森林”的擴張,不注重城市特色風貌和人文精神的打造,城市發展就會失去依歸和魂魄。城市風貌不僅體現在城市建筑形態等方面,更體現在城市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素養中。因此,城市建設應堅持以自然為美,最大限度利用好自然生態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讓城市融入綠水青山﹔打造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特別是在城市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要素,加強城市古建筑、古街道等歷史遺產保護,加強歷史文化傳承,增加城市文化內涵,營造城市特色風貌。

(作者單位:吉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06日 07 版)

(責編: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