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楊光斌:開辟世界政治研究新路徑

楊光斌2018年07月30日08:1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楊光斌:開辟世界政治研究新路徑

  面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應當自省。因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地位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並不匹配,至今我們還沒有拿出足夠多具有世界影響的哲學社會科學概念和理論。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改革開放之初,由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剛剛重新起步,免不了引入大量西方概念、觀點、理論。如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普遍認識到,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使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我們需要在40年研究的基礎上,既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又擺脫與中國發展實際不相符的研究方式、思維方式,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

  社會科學體系中的國際政治學,受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影響較大。了解並理解西方知識體系是重要的,否則就無法和他們對話。但應認識到,西方國際關系的一些理論,如結構現實主義、自由制度主義、建構主義等,都是為既定的西方國內政治結構和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而建構的,其實質是以學術形式維護西方國家自己的利益。因此,這些理論的出發點是適應西方國家需要,論証其所維護的國際秩序和國際制度的合理性。對於國際制度何以如此、為誰服務、向何處去等問題,這些學說或者回避,或者作出有偏向的回答,因而經不起實踐和歷史邏輯的追問。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已經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來自西方知識體系的國際關系理論、世界政治學說已經嚴重滯后於今天世界發展進步的需要。因而,我們在建構自己的世界政治理論時,就需要開辟新路徑,從新的歷史邏輯出發。中國學者首先要論述的是中國。我們需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來認識世界政治體系,從而建構一套對現實具有解釋力、能為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提供智慧的理論學說。

  從中國出發研究世界政治,首先要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性。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而發展至今的文明,由此可見其生命力之旺盛及其對今天中國的影響。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因素很多。比如,通用的語言文字、國家統一觀念、民本思想、中庸之道、重視家庭倫理等等。這些文化元素代代相傳,讓中國人積累了厚重的家國情懷和天下觀念。隻有理解了中國人的文化觀念,才能理解中國主張的和平共處、互利合作、和而不同、交流互鑒,才能更深入地闡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理論,從而在世界政治研究中彰顯出中國立場和中國特色。

  研究世界政治,還要理解中國的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建立現代國家的歷史任務,並通過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國家發展起來。顯然,中國走的是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現代化道路。西方國家的否決型政體在治理上麻煩重重,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中國提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抓住了治理問題的關鍵。在學術上,國家治理現代化可以成為對世界政治研究作出獨特貢獻的概念。根據中國的治理經驗而建構的國家治理理論,可以研究國家與社會治理機制活力問題、國家權力各部分之間整合能力問題以及政府如何擁有高效執行力問題等等。據此可以比較研究不同國家的治理能力,在國別研究、比較研究方面貢獻中國的研究視角、研究范式。

  構建中國特色的世界政治學,還應注意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世界政治這樣的社會科學學科必須服務於國家發展的重大方向,這是學科性質所決定的。因此,中國的世界政治學研究關注的焦點應有所轉變。我們熟悉的關於發達國家的知識依然重要,但深入研究和理解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世界政治研究也可以將國際關系研究與比較政治研究進行融合,通過融合獲得實質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這也可以成為世界政治研究知識增長和理論創新的突破口。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