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徐昭峰:東周王城的文化內涵及現代啟示

徐昭峰2018年07月04日14:0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周王城研究”負責人、遼寧師范大學教授

在我國的都城考古序列中,西周和東周都城研究相對比較薄弱。近些年,圍繞豐鎬遺址和周原遺址進行的調查發掘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而洛陽地區的東周王城遺址一直未進行系統的調查、發掘和研究,涉及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專著在論及東周王城時,均選擇從略述及。加強東周王城調查研究,對完善我國都城制度史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關於東周王城的沿革,西周時期沒有王城,隻有成周。東周王城始建於春秋初年,即平王為“辟戎寇”東遷至洛邑,王城之名最早出現的時間在《左傳》庄公二十一年(前673年),此后相繼出現了關於王城的記載。其地即今澗河兩岸的東周城址。據文獻記載,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王城,這是東周王城作為東周國都的地位而存在。至敬王乃遷都成周,王城東周王朝實際的都城地位不復存在。后至考王,“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從桓公至武公為西周君世系,其間王城(河南)成為西周君的領地和實際都城。至赧王為東周君所逼又遷居西周(王城),赧王徙居王城,實屬寄居性質,當時王城仍為西周的國都。郭城南瞿家屯戰國中晚期夯土建筑群基址,即應為赧王所居。關於王陵區的認定,現今天子駕六車馬坑博物館一帶應為春秋平王至簡王陵區﹔周山陵區葬靈王、景王、悼王和赧王﹔金村陵區應為周敬王至周慎靚王陵區﹔洛陽西郊M1—M4戰國墓則為西周君陵區。上述諸論長期作為歷史謎案聚訟未決,筆者通過研究,對上述東周史實有了歷史與考古整合后的初步認識。

關於都邑形態,很多學者進行過論述,一般而言,從曹魏鄴城開始,都邑內城外郭的城郭形態正式定型。史前時期最開始出現的城址,主要為防御其他部族的入侵和抵御洪水猛獸,其時部族內部基本人人平等。隨著社會復雜化進程的加速,貧富分化和階級分化開始出現,部族內部矛盾加劇,社會上層為了保護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開始在大城內修建具有宮城性質的小城,內城外郭的城邑形態開始出現。夏商周時期的都邑都存在宮城,內城外郭是該時期都邑的主要形態,也即許宏先生所說的“大都無城”是該時期的主流形態。東周時期先是春秋爭霸,后是戰國爭雄,兼並戰爭頻發。東周王城先后作為東周王朝的國都和西周國的國都,其內城外郭的都邑形態不僅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而且深深影響著當時諸侯國的都邑形態,內城外郭成為東周時期都邑的主流形態。東周王城的營建遵循了《管子•乘馬篇》“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准繩”和《周禮•考工記》“面朝后市”等建都原則的精髓。從發現情況看,東周時期諸侯國國都的營建或多或少受到東周王城建都思想的影響。

東周王城注重人地關系的和諧統一,對現代城市建設具有啟示意義。東周王城選址於廣袤的伊洛河流域,背山面水,這樣的選址,因為處於廣川之中,農業必然發達,交通極為便利,物產必定豐富。其郭城外和宮城外均有環繞一周的由河道與人工壕溝構成的城壕,水系發達。雖四面環水,但地勢稍高,用水便利且漕運發達,稍高的地勢又能保障城址免遭洪水之患。從歷史文獻結合考古發現來看,東周平王始都於此,漢河南置縣於此,隋唐置都於此,延至近當代置市於此,可見該地具有極為有利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環境優勢,東周王朝建都於此產生了極為深遠的歷史影響。東周王城的營建承襲了周人跨河而建的傳統,東西橫跨澗河。這樣設置的原因,既有漕運的考慮,也有保護宮城水源地的需要,還有軍事防御、防洪泄洪、改善區域氣候和美化環境的作用。

東周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東周王城城市文化中禮儀內涵仍很豐富。如規模宏大、規劃有序的宮殿禮儀建筑群,城市規劃中“前朝后市”的布局設計,王陵區中的“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逸禮•王度記》)的車馬禮儀制度,喪葬制度中的列鼎制度,埋葬制度中的公墓、邦墓制度和昭穆制度等,均涉及博大精深的中華禮樂文化。此外,以東周王城為中心展開的外交文化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景,以及考古發掘資料顯示的深入的文化互動、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等,對現代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的研究運用、外交文化中的禮儀和縱橫開闔的外交思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術思想的影響、中華禮樂文化的社會治理等,均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東周王城城市文化中的經濟思想,對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啟示意義。在東周王城的考古發現中,手工業作坊遺址不僅分布面積廣大,手工業種類也很齊全。還有數量眾多的各國錢幣,各諸侯國的銅器、玉石器,以及可能源於古代地中海、中亞、西亞的料珠、玻璃珠等,均反映出以東周王城為中心的手工業和貿易的發達。張儀曾有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正是洛陽地區經濟貿易地位在東周時期的寫照,從《周禮》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出該時期政府對手工業者、商人、市場、市場秩序、賦稅征收等的經濟管理理念和思想。從《左傳》和《史記》等相關文獻還可以知道,“百工”是東周王城內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東周王城城市文化中蘊含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管理理念,對現代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仍有借鑒的價值。

綜上,一座東周城,半部東周史。以東周王城為主要載體的城市考古研究,就是揭示東周時期以王城為核心的建城史、東周史、外交史、經濟社會發展史和東周時期的禮儀文化史。研究以東周王城為代表的古代城市及城市文化,就是研究其深邃的文化內涵,研究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和歷史文脈。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東周王城的文化內涵研究,今天對我們仍有啟示意義。

(責編:李葉、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