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以全面開放新格局鑄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2018年07月03日09:15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全面開放新格局鑄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近日,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公開出版發行。該書分30個專題,全面、系統、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是干部群眾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輔助讀物。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捧讀這本書中關於全面開放的章節,不由地對我們黨推進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胸襟和氣度感到特別自豪,對我們黨理論創新達到的思想高度、理念深度和視野廣度感到由衷驕傲。

自1978年以來,中國越來越開放。回顧改革開放的40年,我們打開國門搞建設,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面對新征程,我們必須在更加開放的狀態下推進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目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入調整期。西方發達國家保護主義的暗流逐漸噴涌,原本借助強力張牙舞爪向外擴張的西方國家出現了內向性轉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則出現了群體性崛起的趨勢,國際力量出現了“東升西降”“南升北降”的態勢。在世界處於不確定性的時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是從人類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思考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時代要求的。抓住機遇擴大開放不僅是中國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而且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於當代中國而言,開放絕不是偶然的策略性手段選擇,而是謀求高質量發展必然的戰略性抉擇。實際上,形成更高水平開放格局,已經成為事關當代中國命運和能否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的關鍵抉擇。全面開放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百舸爭流的國際競爭中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重要法寶。環顧世界,全面開放已經成為中國社會快速發展、欣欣向榮的動力性和根源性標志,是中國共產黨引領新時代國際關系最具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標識性符號。全面的高水平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特色,是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

全面開放是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必要動力。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人類的發展基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力水平依賴於技術的發明與改進,而技術的發明與改進又依賴於人類知識創新與經驗的積累。差異的環境更有利於人們思維創造力的提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則有利於知識的創新與傳播。隻有在不斷擴大的交往中,人類的智慧才能得以激發,人類的知識與技術才能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中華民族有過輝煌的過去,那是以恢宏的氣度和博大的胸懷與周邊交流互鑒的時代﹔我們也有過黯然失色的歲月,那是以閉關鎖國的姿態孤芳自賞釀成的后果。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成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我們應該通過擴大開放范圍、加大開放力度,與越來越廣泛的文化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在相互交流中擴大經驗和思考的視野,在相互學習中加快知識和技能的平移,在相互借鑒中激勵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涌現。中國古代的發明曾經惠及世界,而近代發達國家的許多科學技術也推動了中國的發展。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路上應該有越來越博大的胸懷,這樣才能在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相互激蕩中激發我們的創造活力,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全面開放是拓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闊世界舞台的必要前提。隻有在汪洋大海中,才能有蛟龍翻騰成長的空間﹔小溪、泥潭或淺水池中,不可能生長出巨鯨,隻能有小魚小蝦生存。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實干出實效。但實踐的舞台有多大,往往決定了實踐的廣度﹔干事業的舞台有多大,往往就決定了事業的大小。時勢造英雄,英雄需要更大的舞台。奮斗促進民族復興,奮斗者也需要更大的空間。我們擴大開放,就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和舞台。人類的歷史就是在開放中發展的,人類文明也是在開放中得到傳播和豐富的。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但基於統治者閉關鎖國的策略而在近代沉淪,這時的世界卻因新大陸的發現從過去相互孤立的存在而成為聯系日益緊密的世界,這個世界為西方世界的崛起創造了舞台。時至今日,我們的對外開放,不是再回到古代漢唐對周邊的謀略,而是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中真正走向世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隻有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我們才能更好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全面開放新格局,不僅涉及物的方面,而且涉及人力資源,我們應該在全球尋找聰明的頭腦為我所用,統籌國際國內兩類人才資源,激發更多的智慧動能,助力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這個舞台已經超出了古代“天下”的平面視角,而是一個全球性的世界舞台。隻有在這個全球性的世界舞台中承擔更大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能稱得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全面開放是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和平發展,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畢竟中國有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國的發展,既讓中華民族擺脫了近代以來貧窮落后的狀態,也因為具有巨大潛力的廣闊市場而給整個世界的發展帶來機遇。在這個星球上,經濟全球化導致的錯綜復雜且日益緊密的聯系,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可是,有些人目光短淺,對自己有利時就把“自由貿易”講得震天響,而對自己稍有不利就開始建保護主義的籬笆牆。面對這種局面,中國自信地堅持擴大開放,力求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就必須擴大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我們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通過建設互聯互通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一帶一路”源自中國,但屬於世界。“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平台,它就應該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發展階段的邊界。“一帶一路”是合作共贏之路,它就應該不斷往前延伸開拓。隻要大家明確了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大目標,加強政策協調,對接各自發展戰略,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依托項目驅動,深化務實合作,必定推動各國的發展和繁榮,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全面開放是通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彰顯社會主義的生命力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浪潮中成為現實的,也隻有在國際浪潮的激蕩中才能得到發展壯大。我們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隻有進一步全面開放,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讓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不僅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完善,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彰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也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韓震)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