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把握時代大勢,著眼未來發展,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出了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系統回答了事關教育發展改革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北大重要講話,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既有一以貫之的立場、觀點,又有許多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既有對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又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既有對高校領導班子和廣大教師的工作要求,又有對青年學子的殷切期望﹔既有對現實問題的破解之策,又有對未來發展的前景展望﹔既有理論層面的深刻闡述,又有工作層面的路徑指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教育思想,是習近平教育思想的經典文獻和最新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重要講話中反復闡述和強調的重點,就是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涉及辦學的基本方向和學校的重大使命,也是習近平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義和邏輯起點。
講話從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出發揭示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教育目的。高等教育是一種社會存在,不同社會制度決定著不同教育目的。大學作為孕育思想、傳播理論、傳承文明、價值塑造的地方,本質上屬於上層建筑、屬於意識形態領域,具有思想陣地的屬性,因而大學必然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政治立場和政治功能,必然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回顧中國近現代史,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誕生,都離不開北京大學等一批高校的孕育、傳播和參與﹔從革命、建設、改革到新時代,每個關鍵的歷史時期、每項重大建設成就,都能看到大學的身影,都能體會到大學的突出貢獻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們的大學也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中不斷發展壯大,不斷走向更高的水平,不斷贏得社會的公認和世界的贊譽。我國大學長期的辦學實踐充分証明,我們必須扎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發展,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國家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講話從新時代的目標任務出發揭示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使命擔當。近代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歷史的結論、實踐的結論,它是中華民族經過千辛萬苦、付出血的代價尋找出的成功之路,是被長期歷史和億萬群眾社會實踐檢驗和証明過的成功之路,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和學習中國的成功之路,我們更沒有任何理由改變或放棄這條成功之路。要把這條成功之路走下去,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去實現強起來的新的偉大飛躍。
高校必須引導學生從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翻身、改革開放前后的巨變、當今世界的比較,來了解中國奇跡,講好中國故事,從中找回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須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歷史的真相,了解人民和歷史的選擇,打牢自己的思想根基,明白自己的使命。這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培養造就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的一代新人。
講話從人才成長規律出發揭示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講到“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問題。可以說是一個主題、一條紅線、一以貫之。習近平總書記使用“明確答案、共同使命、辦學根本、中國特色、國際話語權”等一系列重要而鮮明的詞匯,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又從這一根本任務出發,對高校、教師、青年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二是把德育為先、全面發展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核心要求﹔三是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的重要講話是我們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根本遵循,這就要求我們,一是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始終把廣大教職員工團結在黨的周圍,把廣大青年學生培養成黨的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學校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強陣地,把學校黨組織建設成為黨的事業的堅強堡壘。
二是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要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中之重,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以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時代要求貫穿於教師工作的全過程。
三是努力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加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要把形成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擺在重要位置,作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貫穿其中的基礎和主干。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把學校發展資源向人才隊伍建設傾斜,推進內涵式發展。
(作者:姜沛民,系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