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遵循。我們要以此為引領,努力開創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開創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發展的新境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法治文化,融合了人類法治理念的思想精髓,是科學性與實踐性的成果積澱,是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相得益彰。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系統論証了法的起源、本質、功能、作用,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的理論之源,有力指導著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的實踐探索。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法學思想的繼承和創新性發展,是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法治思想的時代化豐富和實踐化傳承,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系統化創新和整體性發展,成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引領。與此同時,法治思想和文化具有歷史繼承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之精華深刻地影響到當代中國法治理論與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我國古代歷來有“隆禮重法”的傳統,法治文化源遠流長。如《管子·法法》就提出:“憲律制度必法道,號令必著明,賞罰必信密,此正民之經也。”中華優秀傳統法治文化是現代法治思想的文化資源,其中內蘊的家國情懷、法本追求、德法相輔等法治理念與精神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中得到了極大彰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有力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是基於法治中國建設實踐而形成的極具開創性的智慧結晶,它深刻分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追求、本質特征、價值導向、體系建構等系列重大問題,有力回應了新時代建設什麼樣的法治中國、如何建設法治中國以及為什麼要全面依法治國、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根本性、時代性課題,對於實現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這構筑了當今世界法治建設中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推動了我國社會治理結構改革和制度模式變遷的現代化進程,是基於本土化、特色化和現代化基礎上法治精神的彰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現偉大夢想,需要有堅實的法治保駕護航。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征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不論是奪取偉大斗爭的勝利、推進偉大工程的建設,還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都需要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實保障。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黨所肩負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全面依法治國意義更加凸顯,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首要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証。要堅定不移將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全領域、全方位,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有序解決依法治國的復雜難題。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反映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必須立足中國國情,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探索符合當前中國時代特征、體現當代中國時代精神的實踐道路。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扎實有效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抓好法治建設的“四大主體環節”,堅持厲行法治,整體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鞏固好法治國家建設的基本前提,把握好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要求,創設好法治社會建設的必要條件,打牢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工程﹔在黨的領導下建設好五大內容體系,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撐。
(作者:陳誠,系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