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新時代要正確看待和堅持兩個“沒有變”

姜 輝2018年05月04日08:24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新時代要正確看待和堅持兩個“沒有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樣的“變”與“不變”,是我們黨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研究解決中國問題的必然結果,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必然結果,是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自覺遵循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必然結果,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繼承性與創新性、階段性與連續性、量變與質變的辯証統一。

當前,要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內與國際的結合上完整准確地把握新時代的“變”與“不變”。既要深刻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必須在變化了的情況和條件下與時俱進、變革創新,僵化保守、因循守舊勢必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又要深刻認識到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必須繼續堅持兩個“沒有變”,否則就可能出現盲目樂觀、急於求成,反而欲速則不達,最終有害於黨和國家事業健康發展。

在新時代正確看待和堅持兩個“沒有變”,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長期堅持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三個牢牢”,即“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這“三個牢牢”,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制定和堅持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是保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寶貴經驗。進入新時代,我國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從未有過的光明前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與此同時,兩個“沒有變”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更不能因為國際地位提升而忘乎所以。要居安思危,更加清醒地看到差距、看到問題、看到挑戰、看到風險,繼續艱苦奮斗、砥礪前行。正如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告誡全黨的那樣:“行百裡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時代越是進步,事業越是發展,取得的成就越是顯著,就越是要更加堅定踐行“三個牢牢”。

正確看待和堅持兩個“沒有變”,要具有歷史耐力。要以歷史眼光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復雜性。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史過程中,必然會經歷若干具體的發展階段,不同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階段性特征。但我們要時刻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這是我們黨從社會性質和發展階段上對中國國情所做的全局性、總體性判斷。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不僅在經濟建設中要始終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要始終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經濟總量低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經濟總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謀劃長遠發展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記初級階段。”

正確看待和堅持兩個“沒有變”,要保持戰略定力。習近平同志說:“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我們既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治理大國、建設強國,必須保持戰略方針的穩定性、延續性。如果沒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就會猶豫不決、搖擺不定,容易隨波逐流、進退失據。今天,我們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不到3年的時間,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有不到20年的時間,距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30多年的時間。時間緊迫,任務艱巨。越是這樣就越要保持清醒頭腦,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古人講:“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要從全局、長遠出發推進事業發展,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不被任何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蒙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時保持冷靜,在“千磨萬擊”和“東西南北風”中“咬定青山不放鬆”,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正確看待和堅持兩個“沒有變”,要樹立憂患意識。“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習近平同志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提出的“三個一以貫之”要求中,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會有許多迂回曲折、困難挑戰。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受到更多贊譽的時候,越是地位和影響力上升的時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當前,我國正處於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風景獨好,前途光明,但面臨的各方面挑戰和風險很多,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很多,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繁重艱巨。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底線思維,常懷憂患之心﹔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正確看待和堅持兩個“沒有變”,要埋頭苦干、艱苦創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兩個“沒有變”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進行長期不懈的奮斗,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建設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奮斗、艱苦創業。鄧小平同志曾說:“如果從建國起,用一百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那就很了不起!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習近平同志特別指出:“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要切實把奮斗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過程,形成競相奮斗、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信息情報研究院黨委書記)

(責編: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