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舉辦“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學術研討會

2018年04月28日17:3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有效回應社會轉型的新需要、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對於社會學理論體系完善提出的更高要求,2018年4月13—15日,《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成功舉辦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及《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的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社會學的實踐創新”等議題展開研討,氣氛熱烈、成果豐碩。

一、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構建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劉少杰教授認為,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形勢下,面對發展不平衡,社會空間的治理應尤為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口流動、城市化發展中的空間問題﹔二是房地產開發中的空間資源和空間權利問題﹔三是網絡社會崛起中的空間分化和空間差異﹔四是四重空間的擴展、分化、矛盾與治理。

吉林大學田毅鵬教授認為,20世紀70年代末社會學在中國恢復重建以來,由於缺少知識整理的傳統和習慣,當代中國的社會學發展沒有與民國以來社會學的學科傳統建立起密切的聯系,妨礙了我們對中國社會的深入認識。因此,社會學在中國欲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重建,就必須努力找回傳統、激活傳統、超越傳統,實現學術自覺。

上海大學張文宏教授認為,本土化是中國社會學學科發展必須回答、也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首先,要立足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在國際社會學界乃至社會科學界發揮重大影響力。其次,要重視對優秀的中國傳統社會思想的挖掘、傳承和再建構,加強對20世紀30-40年代社會學家的本土社會學思想的研究。最后,要創建與西方並駕齊驅的社會學學科評價和學術評價體系。抓住大數據時代的契機,在世界范圍內提出具有獨創性的分析方法和理論,引領國際社會學學科發展的方向。

華東師范大學文軍教授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方社會學理論對非西方國家具有無可比擬的話語霸權和學術影響力。中國社會學應該自覺擺脫這種依賴性。從理論自覺入手,找回社會學研究的學術自信和理論自信,並由此提煉出中國特色的本土理論,及時梳理和總結中國日趨穩定的社會實踐,重新挖掘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以此建構出中國社會學本土的學術概念、話語形式以及理論框架。

南開大學趙萬裡教授認為,當前中國社會學學科話語面臨以下三種困境:一是,多元理論傳統與理論整合之間的張力﹔二是,本土政治意識形態對源於西方的學科意識形態的排斥﹔三是,理論與研究脫節。要走出上述這些困局,必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話語體系,強調話語自覺與話語自信﹔重構跨傳統的話語基礎,保持對話與創新﹔塑造社會學話語科學與意識形態的雙重面向。

廈門大學高和榮教授認為,依據景天魁教授的理論,中國社會學的最初形態是荀子的群學。當下對西方社會理論的照搬不僅解決不了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相反會造成研究的趨同與僵化,因此,中國社會學話語體系的構建離不開中國的社會及學術土壤,中國社會學要汲取已有的學術資源和學術養分,強化自身的學術自信。

二、關於中國社會學的實踐創新問題

專家們從社會政策、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治理等不同角度,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基本原理對當下社會的現實問題進行了創新性闡釋,對社會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南開大學關信平教授就社會政策40年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認為 ,原有的那一套與計劃經濟體制緊密相連的社會政策出現了失靈的狀況,亟待進行深化改革。20世紀90年代,隨著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觀念的提出,我國的社會政策水平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民眾尚有很多福利需求得不到滿足、政府的回應還很不夠。因此,面對提高改善民生質量的現實需求,應更為注重保障民生的質量。

浙江大學何文炯教授就社會保障再分配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對改善我國收入分配狀況有積極貢獻但並不如意,某些社會保障政策甚至有負面作用,因而需要加強對社會保障制度收入再分配機理的研究。隻有明晰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定位,把握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機理並有效運用之,才能更好地發揮社會保障在收入分配領域的積極效應。

廈門大學徐延輝教授就農民工市民化意願問題展開研究認為,農民工的市民化意願呈現多樣性,因此要充分考慮農民工群體內部的差異性,實行差異化政策。要不斷加大對農民工的職業培訓並提升職業培訓的質量﹔縮小農民工與城市居民之間的社會距離,增強其市民化意願。

西南財經大學林義教授就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展開討論認為,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著力點在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需要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戰略定位﹔二是需要理論創新和理論引領﹔三是需要克服發展思路短期化、任期目標硬約束的治理模式﹔四是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五是應高度重視中國式國家治理能力提升和國家治理現代化。

專家學者們緊扣時代脈搏,深入研討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新形勢下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諸項重大問題,展現出了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深刻的現實關懷。《社會科學輯刊》總編輯劉瑞弘研究員表示,《社會科學輯刊》願繼續成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學術陣地,在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智庫功能建設的道路上,發揮學術期刊的引領與平台作用,承擔起作為中國學術共同體組成部分所應肩負的責任與擔當。   

(責編: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