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蘇新寧 謝靖: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的有效途徑

蘇新寧 謝靖2018年04月18日09:4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學術影響力評估”首席專家、南京大學教授﹔課題組成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后期資助項目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要類別之一,資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的優秀學術成果,這對學者基於自身興趣的研究成果是一種學術上的認可,可以激勵學者自由探索、潛心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從2004年開始至2016年底共資助立項2565項。為考察后期資助項目的實施效果,我們收集並整理了目前已結項的885項成果的出版情況、學術引用、圖書評論及獲獎情況等相關數據,從多個維度對后期資助項目的作用和影響進行評估。

資助力度不斷加大  出版周期逐漸縮短

自2004年設立以來,后期資助項目立項課題從2004年的5項逐步增長至年均400項左右,逐步涵蓋了國家社科基金26個學科。從立項學科分布來看,立項超過30個的學科有中國歷史(150項)、中國文學(120項)、哲學(98項)、法學(96項)、理論經濟學(41項)、語言學(37項)、外國文學(33項)、世界歷史(33項)、管理學(32項),這體現了后期資助項目側重文史哲等基礎學科研究的宗旨。

后期資助項目申請和出版環節,均與相關出版社密切合作,這種方式對相關成果的篩選和出版形成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由出版社積累和遴選合適選題、嚴格把握文稿的編審質量、精心編校、推廣宣傳,這種模式為一批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出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已出版項目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26項)、北京大學出版社(101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92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85項)、人民出版社(79項)、中華書局(57項)、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50項)等哲學社會科學出版實力較強、知名度較高的出版機構。在這些出版社的科學管理下,后期資助項目在立項后一年內出版的有170項(佔比19.21%),在立項后三年內出版的為733項(佔比82.82%)。已出版成果印刷冊數以2500—4000冊為主,印刷數超過5000冊的共9項。以上數據體現了后期資助項目對於加快和規范化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所起到的積極促進作用:一方面,出版社的介入為相關成果更好、更快出版提供了專業化的出版服務﹔另一方面,這些出版社也為相關成果的宣傳和發行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支持。

受到學界廣泛關注  學術影響力不斷提高

為了考察后期資助項目已出版成果的學術影響力,我們利用CNKI數據庫對相關成果的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引用進行了檢索與統計(截至2016年底)。從總體引用情況來看,已出版885部著作中,有學術被引的著作數為649項(佔比73.33%),考慮出版發行的時間周期,2015年及以前出版的750部著作中有被引項目數為630項(佔比84%)。從著作出版后的首次被引時間來看,有507部著作在出版后一年內即被國內學者引用。這些數據表明,后期資助項目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同,絕大多數成果具有學術前沿性和權威性,因而能夠在出版后的較短時間內引起關注。

從被引數量來看,有649部被引著作共被引9771次,平均每部著作被引15.06次。其中,被引數高於100次的著作共計11部,分別為《組織理論:理性、自然與開放系統的視角》(譯著)(被引268次)、《圖像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人文主題》(譯著)(被引236次)、《個人數據保護法研究》(被引191次)、《法學方法論》(被引174次)、《巴赫金哲學思想與文本分析法》(被引162次)、《中國現代美術之路》(被引124次)、《語言政策——社會語言學中的重要論題》(被引120次)、《小村故事——地志與消失的村庄》(被引113 次)、《秦漢政區與邊界地理研究》(被引105次)、《南畫十六觀》(被引104次)、《金融消費者保護統合法論》(被引103次)。此外,由湯一介先生主編的《中國儒學史》(九卷本)共計被引210次。以上被引數據表明,后期資助項目的設立促進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精品的不斷涌現,這些成果贏得了社科界的認同,展現了后期資助項目對於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持續推動力量。

從引用的類型分布來看,已出版后期資助成果被期刊論文引用4147次,被碩士學位論文引用4108次,被博士學位論文引用1416次,被會議論文引用100次。其中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共計引用5524次,佔總體引用比例56.53%。學位論文代表了科學研究的新生力量,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后期資助項目成果的分類被引來看,相關成果得到了學術新生力量的認同,這體現了后期資助項目的學術前沿性。相關后期資助項目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提供了一批學術精品著作,推動和促進了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推介方式日益多樣  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在后期資助項目成果社會推廣方面,承擔課題的學者及出版社採用了書評、發布會、研討會等多種推介方式,取得較好社會反響。在已出版成果中,有書評的成果為316部,書評共計609篇。其中,一些學術精品書評被刊登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媒體上,如《人民日報》推介了《老子道德經新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預期理論在宏觀經濟中的應用》等成果﹔《光明日報》推介了《公共領域理論與和諧社會構建》《論語還原》等成果。除書評外,一些項目成果由作者、出版社通過出版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推廣,如《中國儒學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江西道教史》《傳播學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傳統——兼論中國本土傳播心理學理論建設》等項目成果,在首次發行時均舉辦了學術座談會或研討會。這些多樣化的推介方式擴大了相關成果的社會影響力,也為社會大眾了解相關著作提供了窗口。

后期資助項目已出版成果在國內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學及相關行業評獎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885部項目成果共計獲獎197項次:其中國家級獎項23項次,各部委人文社科獎12項次,各省區市人文社科獎106項次,專業類、區域性等其他社科獎項56項次。比如,《中國儒學史》2013年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中國現代美術之路》《法學方法論》《中華民國外交史新著》等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一等獎。獲得相關獎項體現了學術界對於后期資助項目成果的肯定,也激勵著項目承擔作者和相關出版社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版更多高質量的學術著作。

(責編:李葉、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