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成功舉辦“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哲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學術研討會

2018年03月26日15:59

近日,《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舉辦“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哲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及《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的專家學者,就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40年間中國哲學的變化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取得了豐碩成果。

就“如何看待40年間中國哲學的發展進程”這一問題,中國政法大學李德順教授認為,回顧40年中國哲學的發展,哲學界迫切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要把改革開放以來的學術成果及時“拾進籃子”﹔二是哲學始終要保持與現實的密切聯系,以問題為中心,關注重大現實問題﹔三是要處理好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哲學的融合問題,杜絕“貼標簽”“跟著跑”等錯誤做法。

就“如何看待改革開放”這一問題,北京外國語大學韓震教授認為,改革開放是中國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是在實踐和歷史生成中不斷前進的。改革開放是一個轟動世界的歷史事件,它極大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面貌,帶來了中國的大發展,但要不斷將改革開放向前推進,需要大力推進中國的法治化建設。

就“中國哲學發展中的主體性生成”這一問題,中國人民大學馬俊峰教授認為,當下主體所進行的實踐活動,不斷生出新的需要,也不斷產生出新的問題和矛盾。這個過程不斷循環,既是一個使認識逼近真理的過程,更是使主體的需要、能力不斷提升,發現和創造越來越多價值的過程,是主體性越來越自覺、越來越全面發展的過程。華東師范大學陳立新教授認為,當代中國的哲學學術事業與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保持同步,是改革開放之時代精神的哲學表達。中國現代性的社會主義路徑為當今世界展現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未來。中國追趕現代性的歷史性命運,時常遭遇到諸如膜拜西方、皈依傳統等思想的糾纏,我們需要充分發揮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定向作用,與各種形式的主觀思想進行明確劃界,為中國發展道路的順利拓展建構合理可靠的認識方法。

就“40年來馬克思哲學研究的新變化”這一問題,北京大學聶錦芳教授認為,在對馬克思文本進行扎實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形成對馬克思思想及其意義的新理解。而從文本、文獻的角度對馬克思思想重新進行的梳理、闡釋和評論,有助於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理解更加客觀、准確,也有助於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研討會上,《社會科學輯刊》總編輯劉瑞弘表示,《社會科學輯刊》將繼續為新時代中國哲學的研究與發展提供良好平台,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建構擔負起應有的責任。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