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絡局負責人 ■韓 旭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 ■林文勛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大學校長編者按
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再次凸顯了人大代表加強與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性。如何理解這一制度在新時代的重要意義,如何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完善這一制度設計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特邀請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人大代表等就此展開三方會談。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時代要求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代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學習時報:201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如何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提出了具體要求。請您結合當前的時代條件,談談加強這一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
聯絡局負責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於它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張德江委員長多次強調,密切各級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在要求,對於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貫徹落實好《實施意見》,密切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能夠更好發揮代表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作用優勢,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使人大及其常委會真正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為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韓旭:不斷加強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在要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僅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最高實現形式。人大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理應與人民始終保持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呼聲,了解人民的訴求,惟其如此,才能履行好其應當承擔的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職責。
當前,我國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並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斷增強。因此,需繼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增強國家治理體系的回應性,尤其是及時有效地回應人民群眾多種多樣的美好生活需求的能力。簡言之,有效回應社會關切,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屬性。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政治制度,就其制度設計而言天然地就具有表達、溝通並整合民意的職能,因此,進一步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將極大地提升我國現有的國家治理體系的回應能力,更及時有效地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多種多樣的美好社會訴求。人大代表作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組成單元,其主要的功能和職責之一就是傳達和聚合不同地區不同方面的人民群眾的各種意願,可見,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是對人大代表的一項最基本的要求。
總之,不斷加強和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不僅是堅持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項重要和基本的要求,而且也是新時代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林文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形勢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必然要求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制度建設。
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屬性。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服務於人民,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代表法規定人大代表的作用,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參加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是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所以,加強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就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和鞏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和生動實踐。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興衰存亡。
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決定著人大代表的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擔負著反映和實現人民利益與要求的重任。實踐証明,凡是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做得越好,人大代表的履職能力就越強,工作水平就越高。所以,加強人大代表履職能力與工作水平建設,必然要求加強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制度建設。
人大代表工作在接地氣、得民心上求實效
從各地實際來看,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平台和網絡平台、實行代表學習和培訓制度、健全人民群眾意見和要求處理反饋機制等方式成效顯著。
學習時報:近年來,隨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不斷完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採取多種方式,不斷加強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您認為哪些做法值得肯定?
聯絡局負責人:近年來,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發揮代表作用作為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上下功夫,在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在人大代表工作接地氣、得民心上求實效,推進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深入發展。例如,四川、甘肅等地把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與抓好扶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特點開展精准扶貧,效果明顯。再如,重慶市建立市人大常委會聯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市人大代表向原選舉單位述職的“兩聯一述”制度,實現代表緊密聯系選民,真正反映民聲。山西晉中市建立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兩化四有”制度機制,即內容規范化、形式多樣化,有工作平台、有處理機制、有履職管理、有保障措施,讓人大代表更好更緊密地聯系人民群眾等。
此外,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已建成了一批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工作平台。據統計,各地現已建成遍及2800多個縣(市、區)約11.6萬個代表之家、代表活動室及代表聯絡站等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工作平台,通過這些平台接待選民和群眾,了解群眾意願和訴求。很多地方人大還通過門戶網站、網絡平台、新媒體等,建立健全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網絡平合,為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式。
韓旭: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一些地方在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方面嘗試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涉及不同層面的實踐探索和創新。其中,一些地方人大特別是縣級人大建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或者類似的工作機構,由代表小組或者鄉鎮人大主席團(或街道人大工委)牽頭,組織本選區內的人大代表(一些地方會將選區內的省市縣鄉人大代表都組織起來)定期接待選民來訪,了解本選區的社情民意,是一種很不錯的落實代表聯系群眾制度的方式。
此外,一些地方還在實踐中探索出了更具創新性的方式和途徑。例如,浙江省樂清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的“人民聽証”就大大提升了人大以及人大代表在當地社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具體來說,就是樂清市人大常委會每年除舉行例行的常委會會議之外,還要召開兩到三次專門的常委會擴大會議,就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問題或事項開展討論。除了常委會組成人員、一府一委兩院主要領導、市政府組成部門和直屬部門負責人及各鄉鎮街道負責人,還會吸收部分人大代表參加,人數相當於本市未在黨政機關任職領導干部的人大代表總數的近1/10,此外還接受市民旁聽。與會的人大代表對當地政府工作能夠開展有針對性的批評和監督,並提出積極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而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會前很多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會或其有關工委的組織和領導下,開展了大量的視察和調研,廣泛走訪了當地鄉鎮、街道、村居、企業,了解各方面的群眾意見和要求。
正是通過這樣在會上的反復協商以及會前大量的相關調研活動,加之在各個選區已經普遍建立起來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樂清市不僅更充分地發揮了人大代表的應有作用,而且大大促進和加強了人大代表與當地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從而也為堅持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並進而改善和提升當地政府治理的回應性奠定了良好基礎。
林文勛:近年來,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斷健全機制,拓展渠道,規范內容,強化管理,有效地增強了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增強了這項工作的實效性。同時,也進一步彰顯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
從近年的實踐看,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平台和網絡平台、實行代表學習和培訓制度、健全人民群眾意見和要求處理反饋機制等方式,都有效地提升了人大代表的履職能力,促進了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
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創新
當前,各地在加強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實踐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探索,積累了一批好的經驗和做法,但目前各地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進展不平衡、覆蓋不全面、發揮作用不夠充分等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學習時報:在彰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同時,代表聯系群眾制度也存在著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我們應如何完善?
聯絡局負責人: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在加強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實踐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探索,積累了一批好的經驗和做法,但目前各地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進展不平衡、覆蓋不全面、發揮作用不夠充分等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完善聯系制度,豐富內容形式,增強聯系實效,真正使人大代表成為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強化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意識,使各級人大代表樹立密切聯系群眾是履職的義務,也是履職基礎的意識,提升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
林文勛:目前,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有的與人大代表本人的素質與能力有關,如有的代表對自身的責任與使命認識不足,投入這項工作的精力與時間也不足﹔有的問題則與我們這方面的工作保障機制還不健全有關,從而使得這項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化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現階段,這項工作離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不小的差距。人民群眾的期望就是我們努力奮斗的目標。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多了解和反映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多做實事,讓人大代表的工作實起來,進一步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從而從人民群眾中獲得不竭的動力。
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制度機制
新形勢下,為進一步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我們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要不斷推進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尤其是要解決好人大代表發揮作用的動力機制問題。
學習時報:為新形勢下保証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行使國家權力,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領域,接下來還應重點推進哪些體制機制的創新?
聯絡局負責人:完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目的是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制度機制,讓人大代表更好更緊密地聯系人民群眾。我們要進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五級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工作內容、渠道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眾意見和要求的處理反饋機制,創新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激勵約束機制,更好發揮代表作用。
韓旭: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內在要求,更充分有效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有的作用,包括加強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需進一步解決好人大代表發揮作用的動力機制問題。
從最近的這一輪換屆選舉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加強了候選人資格審查力度,有助於改善和提升代表素質﹔但另一方面,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還未能普遍有效地建立起來。
立足於目前的實際情況,可考慮逐步建立代表履職檔案制度,即在換屆選舉時以其在本屆的履職情況(根據履職檔案的記錄),作為考慮和審核其候選人資格的基本依據。可以考慮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代表更積極地履職,從而促使其在履職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當然,如何促進代表聯系群眾制度的落實,以及如何進一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有作用的發揮,都需要在實踐中更多探索。在此順便指出,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從人大機關遴選年富力強的干部,轉任到其他重要的部門和崗位工作。這樣的做法啟發我們,應當統籌考慮人大機關與其他黨政機關的干部選任和使用,考慮人大工作經歷對干部成長的積極作用。在人大的工作經歷,有助於促進干部樹立起三個方面的意識:一是“人大意識”,也即民主意識,也就是尊重民意並善於聽取和理解民意的工作習慣﹔二是法治意識,也就是依法履行職權並接受監督的意識﹔三是全局意識,因為人大工作不同於某個黨政部門的工作,常常需要考慮本地全局的情況。注重干部的人大工作經歷,用好人大機關的干部,這對於做好人大工作,包括促進人大機關以及常委會本身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從而帶動人大代表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進而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林文勛:新形勢下,為進一步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我們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要不斷推進體制和機制的創新。
一是健全保障機制。應加強對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的載體建設,加大經費的投入,並進一步推進這項工作的制度化。
二是健全信息溝通機制。加強信息收集和處理反饋機制建設,拓寬聯系溝通渠道,創新聯系方式。特別是借助信息科技手段,更加廣泛和更加准確地收集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與要求。
三是健全監督機制。加大對人大代表履職情況的考核監督,獎優促勤,進一步調動人大代表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是健全能力提升機制。進一步加強集中的學習和培訓,組織必要的交流和調查研究,不斷提升代表履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