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張國玉:“中國速度”的基因密碼

2018年03月07日08:1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中國速度”的基因密碼

近日,中國工人僅用9小時就完成福建龍岩火車站線路轉換工程的視頻走紅網絡,前不久用最短的時間成功把跑車送上太空的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也忍不住在社交媒體為“中國速度”點贊。他在推特上轉發了英國《獨立報》題為《中國工人建火車站僅用9小時》的文章,感慨道:“中國在先進基礎設施方面的發展比美國快了100多倍。”

馬斯克點贊完了中國基建,又連發兩條推特,表示在交通方面“加州和紐約做得更差”。不少外國網友在贊嘆“中國速度”的同時,也紛紛“吐槽”自己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蝸牛”速度:歐盟總部大樓翻修用了13年,同期上海從無到有建起了浦東新區﹔10多年前破土動工的德國柏林新機場,啟用時間最近說要等到2020年,而北京新機場2014年底開工,預計2019年即能投入使用。

“中國速度”彰顯“中國實力”

去年《戰狼2》問鼎中國電影票房冠軍,點燃無數人的愛國熱情。利比亞戰亂、新西蘭地震、以色列大火……中國每一次的撤僑速度,外國人口中“中國人又先撤了”的評價,都令世界刮目相看。國力強盛是民之所幸!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從地震災害應急救援到災后重建等方面的“中國速度”,無不彰顯中國實力。

一個國家若沒有強大的實力支撐,就沒有日新月異的速度突破。以中國高鐵為例,從引進消化時速200公裡動車組技術,到自主提升時速350公裡動車,到創新研制CRH380系列動車組,到定型制造CR400“復興號”中國標准組動車,再到“復興號”的350公裡時速,今天,中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運營裡程最長的國家,高鐵發展的“中國速度”彰顯的是強大的“中國實力”。

“中國速度”見証“中國智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在人們紛紛點贊的“中國速度”背后,是中國對自主科技創新的不懈追求,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是整個國家制造業、工程技術水准以及經濟實力的集中體現。

三元橋位於北京市最繁忙路段之一,已經服役了30余年。2015年底進行大型維修時,從工程啟動更換主梁到結束僅用了43個小時。重達1600噸的舊梁中跨由馱梁車分兩幅依次移走,1300余噸的新梁精確就位。三元橋大型維修的重要科技支撐技術在於使用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國貨”——千噸級托運機神馱一號、神馱二號,迅速將新橋梁一口氣“端”過來,多個工作面和工種協同工作,如此浩大的工程才能在“不經意”間完成。同樣,體現在中國各個領域的大型工程建設中,都有為其量身定做的專用設備,而這些設備的發明創造是以近年來我國在諸多科技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為基礎的,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C919大飛機……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相繼問世,是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的吸睛之作!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中國的科技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中國速度”弘揚“中國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中國精神為中國速度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激勵,使中國持續煥發勃勃生機和巨大活力!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中國精神的重要體現。沒有時間的充分投入,就沒有中國速度的大量涌現。中國速度的背后離不開千千萬萬個基層勞動者加班加點的苦干和拼命精神。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設計師劉曉東曾用一個“跑”,來詮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建設過程的“中國速度”:“這六七年,我們都是跑著干活。為什麼?因為大橋的沉管隧道是六公裡,而勘察、設計到安裝完成,我們總的時間隻有六年半。在歐洲,有經驗的國家,在有現成裝備情況下,建設三公裡半的沉管隧道,僅僅施工就需要五年半時間。我們不跑的話,這個工程得干十年。”

“中國速度”源於“中國力量”

中國實力和中國智造塑造了中國速度的硬實力,中國精神則是支撐中國速度的軟實力,二者共同構成了強大的中國力量。而中國力量的激發和凝聚、引領和推動都需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正如十九大報告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化作了集中力量辦大事解難事的中國力量。

反觀一些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弊端和不足在新一輪世界的高速發展與時代變革中越來越凸現出來。正如馬斯克分析美國基建效率差、發展緩慢的原因——更高安全標准、環境要求和人力成本只是造成中西方發展速度不同的一小部分原因,真正深層次的原因是官僚主義盛行,以及為謀私利的私營顧問行業根據項目成本抽成,所以他們總是將成本最大化。

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力,源自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有宏大的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又有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和責任勇氣。從行為上來說,源自中國共產黨始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堅強領導核心作用,一方面充分發揚民主,群策群力,調動方方面面既參與決策又高效執行﹔另一方面善於正確集中,保証了黨的領導和決策部署的科學性和高效率。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中國力量來自於中國的自信。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國共產黨把尋求最大公約數和凝聚中國力量結合起來,把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結合起來,把強大的領導力和堅決的執行力結合起來,最終匯成了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張國玉

(責編:王瑤、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