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軍民融合進行深入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路子。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貫徹落實這一重要精神,要求我們牢固樹立軍民融合自信,牢牢抓住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以融合的自信走向自信的融合,譜寫我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篇章。
軍民融合發展要堅定“四個自信”
當前,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正處在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格局正在形成。我國軍民融合發展之所以能開創良好局面,與始終堅定“四個自信”緊密相關。“四個自信”既是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碩果累累的重要保障,也是未來我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力量源泉。
從道路自信角度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在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軍民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各個方面,尤其需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突出問題導向,強化頂層設計,加強需求統合,統籌增量存量。隻要堅定道路自信,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就能破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面臨的難題。從理論自信角度講,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握時代發展大趨勢而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我國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根本指南,能夠有效指導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從制度自信角度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我們堅持國家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統一,綜合運用規劃引導、體制創新、政策扶持、法制保障以及市場化等手段激發軍民融合發展動力、凝聚軍民融合發展合力,從而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從文化自信角度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強大的軟實力和磅礡的生命力,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將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堅實文化支撐。
抓住關鍵推進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
盡管我國在軍民融合發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還存在思想觀念跟不上、管理架構與運行機制不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滯后等突出問題,軍民融合整體效益與巨大潛力亟待挖掘。在新時代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需要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政策法規體系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同步推進體制和機制改革、體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標准建設。
以融合的自信走向自信的融合,需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提升軍轉民的內生動力。進一步開放武器裝備研制生產領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倒逼軍工單位進軍民口。系統推進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改革,鼓勵軍工單位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開放式合作。完善軍工單位的軍民融合監督評估和考核體系,建立軍轉民激勵與約束機制。二是增強民參軍的融合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或簡化相關行政審批,打通軍用標准和民用標准,增加民口單位的融合機會。保障民口單位在參與武器裝備研發與生產過程中享有相應優惠政策。三是激發亦軍亦民的發展潛力。加強統籌謀劃和組織協調,對於新研發方向的策劃、新研制項目的組織、新創新平台的建設,都應從軍民深度融合的視角進行思考和論証,使研究的技術、開發的產品、提供的服務既能適應軍品要求,又能滿足市場需求。
(作者為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北工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