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大數據背景下中國文藝發展前瞻

——以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為例

何志鈞2018年02月06日08:3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原標題:大數據背景下中國文藝發展前瞻

“大數據”是相對於傳統數據庫而言的,大數據體量極大,非傳統數據庫可比擬,而且數據源繁雜多樣,容納了大量圖像、文字、網頁、音頻、視頻等,存在大量半結構和非結構化數據。作為一種綜合數據,大數據顯示了越界、兼容、整合的氣魄。它能基於海量、完整的數據顯示出信息的全息圖景,可以在瞬間完成信息的抓取和挖掘分析,形成信息數據圖譜,凸顯既往為人忽視的事物的奇妙關聯性。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人類可以孕育出新型的大數據思維,同時也促成了社會科學研究中新思維和新方法的出現。

少數民族網絡文藝與文化生態建設的大數據開發利用同樣大有可為。大數據產業在給網絡傳媒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空間的同時,也可在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生產、傳播、消費、管理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大顯身手。借助大數據對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的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深度智能分析和建模,我們可以對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的發展進行更多維、更深入的洞察,自覺、有效地建構新的文藝管理、文藝傳播、文藝營銷、文藝研究、文藝生態建設模式,有的放矢地促進少數民族網絡文藝與文化生態建設。

借助網絡傳播實現迅猛發展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歷史上產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藝。進入網絡傳播時代后,少數民族文藝實現了迅猛發展。1999年中國民族文學網、侗族風情網、三苗網等少數民族文藝網站相繼建立,1999 年 8 月,國內第一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專業網站中國民族文學網創建。此外,中國恩施視聽網、景頗族網及內地的各大文藝網站也都為少數民族網絡文藝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新天地。在網絡時代,不僅大量少數民族傳統文藝迅速“上網”,而且涌現出了大量少數民族網絡原創文藝作品。苗族網絡寫手血紅、瑤族網絡寫手唐玉文、彝族網絡詩人王國清等一大批少數民族網絡文藝創作者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此外,少數民族文藝資源的數字化建設也蓬勃開展起來。如2010年至今,新疆少數民族表演藝術資源庫等 7 個資源庫的資源征集、數據化處理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資源建設容量已超過1.5TB。

但是,必須要注意到,各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的發展目前還不同程度存在著自發、無序的缺憾。借助大數據技術,我們可以通過對少數民族網絡文藝和文化生態建設相關數據信息的收集、挖掘、開發、分析、利用,實現少數民族文藝的信息化、數據化管理,對民族地區的文藝生產、傳播、消費摸底,做到心中有數,積極建構大數據時代少數民族文藝資源傳承、開發和文藝發展的新模式,有的放矢地推進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發展。

通過數字化轉型促進更新傳承

大數據技術的興起顯然有助於促進少數民族傳統文藝的保護傳承、數字化轉換、網絡傳播展示。例如,通過少數民族藝術文化典籍和侗族大歌、壯族對歌、藏族史詩吟誦、蒙古族馬頭琴演奏、藏戲、竹竿舞、東巴舞等少數民族傳統歌謠、舞蹈、戲曲、器樂演奏及其他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動態影音的數據化處理、大數據存儲、數據關聯統計分析,不僅可以使少數民族文藝資源得到全面匯集開發,可以使大眾全面接觸到各類少數民族文藝資源,增進人們對它的了解、領會,使它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不斷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而且有助於增進少數民族文藝與其他民族、其他國度文藝的交流,促成藝術的更新發展。

長期以來,少數民族傳統藝術主要借助瑪納斯奇、仲肯、勒嘎等說唱藝人以口耳相傳、師徒傳承的方式延續,很容易陷入后繼無人的窘境。網絡傳播和大數據技術,既有助於借助視頻、音頻文件等數據資源保留、延續口傳心授的少數民族文藝傳承傳統,又可以將之和數字化、融媒體、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整合,在數字化平台上對之進行新的提升,使少數民族文藝得到數字化改造,實現少數民族文藝發展的數字化轉型。而借助大數據技術對這些少數民族傳統文藝進行數據化處理和存儲,將之納入大數據框架進行保護、傳播、傳承,顯然有助於培植少數民族文藝發展的新生長點,有效防止它在數字化潮流中被邊緣化。

依據數據分析做到精准扶持

借助大數據挖掘分析,文化部門可以依據大數據進行客觀分析和精准決策,實現民族地區網絡文藝的多樣化管理和精准個性化生產消費服務,促進網絡文藝的多樣化與協調發展。民族地區的文化部門由此可以及時、自覺地根據數據圖譜調整管理方式和手段,從而使文藝管理效果最優化。借助大數據技術,他們不僅可以提高預判能力,建設和完善預警機制,而且可以預判未來的發展走勢,循序而動,充分滿足文藝領域的各類即時性需求。在網絡傳播時代,時空隔膜不再不可克服,每一個個體之間都息息相關,形成了網絡狀的復雜多維關聯,大數據思維正是契合了這種人際、物際的普遍關聯狀況,客觀上要求一種信息和資源全面協同共享的新管理模式,關注個體差異又做到統籌兼顧,一覽無余。借助大數據技術,文藝管理部門可以對少數民族文藝生態狀況及時進行研判,做到精准扶持,及時採取傾斜政策扶持各種瀕危藝術門類,確保網絡文藝和其他各類文藝協調發展,維護文藝多樣性,促進文藝生態良性發展。

大數據還有助於促成管理觀念的變革,從以往重目標管理、結果管理而疏於過程監管轉為重過程管理,有效地進行全程管理,強化細節管理。同時也要求管理者學會收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數據,習慣於借助大數據,依靠數據圖譜和概率信息決策,用大數據指導管理工作。

了解消費需求進行個性化研究

大數據還有助於文化產業部門和網絡文藝生產者更全面地看待文藝市場格局和市場行情,發現市場和生產消費過程中以往被遮蔽的深層次問題,了解消費者的多樣性需求,進行定制化生產、精准生產。借助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文化產業部門可以對民族地區網民比例,互聯網普及率,少數民族傳統作家與網絡寫手的數量、比例、年增長率、地區和行業分布、學歷情況、創作動機等有充分了解,這有助於使產業決策、營銷策略的制定有的放矢。

如有數據顯示,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中老年受眾主要依靠電視獲取信息,而年輕受眾則更多依靠手機。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狀況,根據大數據提供的信息,文化產業機構可以多管齊下,擴充少數民族文藝生產消費傳播的格局,使網絡文藝與傳統文藝實現互補互動。網絡文藝生產者和消費者也可以更全面、充分地了解到少數民族網絡文藝作品的選題分布、流行趨勢、創作收益及接受前景,以及傳播差異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實行個性化生產和消費。

同樣,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研究也可以開啟以數據為基礎,以大數據挖掘和分析為支撐,借助數據概率圖譜進行研判的新的研究路徑。如同其他人文社科研究一樣,傳統的少數民族文化研究和文藝研究長期以來也一直存在著倚重經驗和直覺,依靠邏輯演繹進行宏觀論述的路徑依賴。而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開拓出一片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研究的新天地,培植少數民族網絡文藝研究新的生長點。具體說來,我們可以轉變研究觀念,更新研究方法,改變研究慣例,創新研究模式,豐富研究方案,改進研究策略,可以以基於大數據的實証分析、概率圖譜表征、數據關聯函數式生成、微觀數據挖掘分析補充傳統的宏觀研究、思辨演繹,將進行數據關聯統計分析、借助數據概率圖譜進行研判與依靠經驗、直感、思辨論証進行對比、映照,互相借鑒,互相補充,實現優勢互補。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少數民族文藝發展在實際操作層面還面臨不少障礙,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相對滯后,大數據處理和挖掘分析人才明顯不足,尤其是缺乏既通曉少數民族文藝又具備信息處理技術的人才。此外,借助大數據處理和挖掘分析進行少數民族文藝管理,客觀上也需要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文藝網站、行業協會、民間團體、網絡文藝寫手和藝人等通力合作,這一切都是我們當下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