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眾籌扶貧:讓精准扶貧“人人皆能為”

尤美虹2018年02月01日09: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眾籌扶貧:讓精准扶貧“人人皆能為”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精准扶貧工作已經取得顯著進展。在新征程上,精准扶貧在推進過程中面臨哪些現實挑戰?本期智庫版特約請學者就新時代推進扶貧開發、精准脫貧工作提出對策建議,為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智力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在實踐中形成了不少有益經驗。近年來,作為推進扶貧工作有益嘗試的“眾籌扶貧”,有效地提高了公眾參與公益事業的深度和廣度,讓精准扶貧“人人皆能為”。

本報告通過收集2014—2016年主流媒體報道的眾籌扶貧成功案例,並分析其總體情況,為我國開展多元社會主體參與的精准扶貧提供參考和借鑒。

我國眾籌扶貧總體情況分析

眾籌扶貧是指通過互聯網、社交工具(如微信)、電商平台等手段,以募集資金、預售產品、尋求產業幫扶等方式方法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的行為。

從數量規模分布來看(如表1所示),2014年1月1 日至2016 年12月31日3年間,我國主流媒體報道的眾籌扶貧事件累計達338件。其中2014年18件,2015年39件,2016年281件,分別佔總數的5%、12%、83%。

從眾籌扶貧發起人來看,2014—2016年三年間,發起眾籌扶貧的主體主要包括眾籌平台、政府機構、企業、個人、社會組織,其數量分別為155件、148件、15件、8件、7件。其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主體聯合發起的僅有5件,僅佔總數的1.5%。不難發現,眾籌平台、政府機構以及對口扶貧的企業,是當前眾籌扶貧的主要力量。

從眾籌扶貧類型來看(如表2所示),捐贈類眾籌扶貧31件,獎勵(產品回報)類294件,股權類7件,債權類1件,混合類(包含兩種類型以上)為5件。其中,捐贈類和獎勵類,分別佔總數的9%和87%。

從標的物來看,在2014—2016年,以農副產品為標的物的眾籌扶貧成功事件共有292件,佔總數的86%,而以其他標的物所發起的眾籌扶貧事件數量均比較少。這反映出當前眾籌扶貧模式主要以幫助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為主,以增加其經濟收入。

我國眾籌扶貧的實踐意義及現實問題

眾籌扶貧因其成本較低、覆蓋較廣的特點,能夠凝聚參與扶貧事業的各方力量,對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助推人人可參與的“消費扶貧”模式。借助互聯網的通達性,眾籌扶貧模式可引起公眾對貧困地區的關注,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減貧工作,通過消費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有助於夯實貧困地區脫貧后長期發展的基礎,使貧困人口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造血功能。眾籌扶貧模式可幫助貧困戶銷售優質農產品,增加貧困戶的經濟收入,激發其進一步搞好生產經營的熱情,讓他們有尊嚴地脫貧、可持續地致富,調動了貧困人口脫貧的積極性。

創新社會扶貧參與方式。眾籌扶貧模式的提出和發展,為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減貧事業提供了有效通道,通過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還可以進一步開展扶貧志願行動、打造扶貧公益品牌、構建信息服務平台等方式,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

總的來看,眾籌扶貧開辟了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新領域,效果很好。但在運營過程中,還需解決好以下問題:一是誠信管理問題。在決勝全面小康階段,眾籌扶貧項目更易“打動人”。由於眾籌農特產品相對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價格較高,在產品短缺時,容易出現“濫竽充數”“糊弄人”的現象。二是運行成本及風險防控問題。實現眾籌扶貧常態化運行,須考慮扶貧產業鏈上的各種成本,如扶貧對象的信息收集與管理、產品品質控制等﹔還須厘定各參與方的權利邊界,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以規范化行為保障眾籌扶貧見實效。

多措並舉促進我國眾籌扶貧發展

建立眾籌扶貧行為規范。為預防和解決眾籌扶貧活動中發生的問題,引導和規范眾籌扶貧各參與方的行為,應制定眾籌扶貧條例或眾籌扶貧行為規范,以激勵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明確以眾籌扶貧名義進行欺詐、斂財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明確眾籌扶貧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和機構,以利於打擊不法行為,維護眾籌扶貧參與方的合法權益。

加強眾籌扶貧誠信管理。目前,各地眾籌扶貧管理主要依靠商務部門、眾籌發起人、眾籌平台等相關方,在一定程度上管理機構不明確、管理方式不規范。應盡快建立完善眾籌扶貧的誠信管理體系,由政府部門統籌開展,重點加強信息中心或數據平台建設,包括採集是否守法、是否履約的信息,通過獎勵守信、懲戒失信的方式,將示范引導、行業自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搭建“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參與平台,加大對眾籌扶貧事業的宣傳力度,對眾籌扶貧理念、特點、過程等以現代傳播手段加以推介示范,促進多方合作共同推動精准扶貧。同時,發揮相關智庫作用,研判眾籌扶貧模式在實踐中的問題與走勢,提出相應解決方案,為眾籌扶貧發揮更大效用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尤美虹,系武漢東湖學院農業電子商務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