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王帆2018年01月30日08:14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位於北京金融街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大樓前的石碑。新華社發

外國客商在第122屆廣交會上參觀選購機械設備。新華社發

中歐班列(義烏—波蘭)運郵測試班列從浙江義烏出發,前往波蘭馬拉舍維奇站。新華社發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期間,各國媒體記者在新聞中心取閱資料。新華社發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框架內,中國在全球治理、國際秩序、國際安全合作、熱點問題解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張、新方案,在機制創新、規則制定、議程設置、規劃實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現了中國智慧的深邃與博大,體現了中國方案對於世界和平、發展與穩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1.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和針對性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際局勢動蕩不安。針對國際社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中國以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為己任,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全球問題的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提出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為全球經濟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亞太經合組織利馬會議、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等國際場合,習近平總書記直面“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區域合作碎片化等重大問題,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開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為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力圖打破國際社會發展桎梏,開辟出一條解決國際問題的新路徑。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它不是一事一議的區域內雙邊短期方案,而是面向未來的中長期發展方案﹔它不是單方面提供援助,而是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對G20平台和金磚國家機制的倡議,也同樣不是囿於集團或區域性的考量,而是力求更高程度、更大范圍的跨區域、全球共同發展的主張。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包括公平正義的和平方案、互利共贏的合作方案、創新共享的發展方案等,其目的在於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秩序,阻止地區沖突,推動國際生態與環境的改善,促進國際體系的完善。

2.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實踐效果

全球治理中國方案實現了國際多邊合作平台的新拓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一方面深化既有多邊外交平台,如進一步對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自貿區等進行完善﹔一方面創新建設了一些國際多邊舞台,如中巴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

中國提出金磚合作經濟、政治、人文“三輪驅動”,不僅為金磚國家合作開辟了更加光明的未來,而且提振了國際社會對新興市場國家發展前景的正面預期,在金磚合作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

G20杭州峰會首次把創新作為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發布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在二十國集團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推動二十國集團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促進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更好地反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

中國大幅度增加對全球治理領域的外交、資源投入,為世界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公共產品。如牽頭推動設立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積極參與制定海洋、極地、網絡、外空、核安全、反腐敗、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同意推動《巴黎協定》盡早生效,發起《二十國集團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和《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將為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安全治理領域努力實現標本兼治。過去一段時期,地區熱點和全球性挑戰給全球治理提出了新課題。傳統大國基於自身利益需要,採取卸責轉責推責的作法,原有的全球治理理念、體系和機制無法有效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錯綜交織的地緣政治因素和無處不在的經濟金融風險。中國勇於承擔責任,積極推動問題的解決:不是立足於一時一事,而是立足於長遠、全局和整體,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系統地看待、分析和解決問題﹔努力推動國際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勸和促談,貢獻合理方案。在解決熱點問題的過程中,中國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強加於人﹔堅持客觀公道,反對謀取私利﹔堅持政治解決,反對使用武力。這些方案經歷了實踐檢驗,取得了積極成效,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贊同。

3.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世界歷史意義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外交實踐和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它回答了在充滿差異的社會中,在文明多元化的現實裡,在國家間不同利益的訴求下,如何解決國家間矛盾和分歧、實現共同發展的問題。正確義利觀、新發展觀、新安全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既體現中國特色,又實現了外交理論的創新發展。

中國方案堅持互利共贏,強調權利與責任的互動、對等和一致,強調共存共處、共同發展,強調求同存異、包容互鑒。中國方案植根中國土壤,是在中國實踐的成功基礎之上提出的,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參考。中國方案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深受中華文化整體觀、辯証觀、義利觀的啟發,其所倡導的循序漸進、顧全大局、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等理念都被實踐証明是有效管控危機、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國方案從理論上系統全面地回應了國際社會的質疑,以整體和配套的理論和戰略,解決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探索人類發展的新方向。中國方案主張變惡性競爭為良性競爭,變強權理念為公平正義,這些治理理念對於推動國際社會朝著良性方向發展具有積極的建設性意義,對於全球安全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深遠戰略意義。

中國方案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與贊同。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2016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包括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內容的第2274號決議,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普遍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就像是來自東方的使命。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是,它不摻雜歐美的殖民主義、價值觀以及政治干預。這一來自東方的使命是服務和關照全世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阿聯酋《海灣報》認為,“一帶一路”或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合作模式”。德國《世界報》網站引用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話指出,與傲慢的西方模式相比,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更受歡迎的經濟全球化模式,因為它不帶“說教”,“沒有老師,沒有學生”,所有國家都有權塑造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提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而積極努力的使命感和意志都不會動搖改變,並將在新時代為人類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歷史性貢獻。

(作者:王帆,系外交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