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既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根本任務,把制度建設貫穿到黨的各項建設之中。堅定理想信念宗旨,就是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篤信、對共產主義的追求、對人民群眾的熱愛,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基因、酵母和土壤。全面從嚴治黨,最根本的就是要守住這方沃土。
對馬克思主義的篤信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基石。之所以說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基石,最根本的就在於其科學性,這一點不因時代變化而改變。第一,馬克思主義正確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最終發展趨勢。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並根據這一規律正確地揭示了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向。不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由它決定的社會發展趨勢是不會改變的。第二,馬克思主義是在繼承人類思想史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科學文明發展的結晶和升華,借鑒吸收了不同歷史時期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各學科各個領域中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第三,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科學指南,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是其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發展的理論,必定會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並且每一次發展和創新都在不斷証實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不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它的務實而開放的品格始終是正確的。
對共產主義的追求是共產黨人永不懈怠的元氣。共產主義信仰是近代以來引領中華民族在落后與挨打的屈辱中浴火重生、走上復興之路的精神路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華民族的百年巨變中能夠建立彪炳史冊的歷史功績的精神之源。共產主義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而是科學的社會制度和思想理論。信仰共產主義並非僅僅因為我們選擇了共產主義,根本上是由其科學性、理想性、現實性決定的。第一,共產主義信仰有由其科學的邏輯和依據。馬克思主義是共產主義信仰的理論論証和世界觀表達。它以徹底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精神,科學地揭示了包括社會生活在內的外部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物質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尤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為人們呈現出了一幅人類社會自身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總畫面,並以此指導人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探尋到了科學依據。第二,共產主義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鮮明地體現在其理想性上。從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傳入中國的第一天起,它就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平等、大同等價值觀緊緊結合在一起,不僅贏得了許多以中華崛起、民族復興為理想的知識分子的認同,也獲得了許多渴望和平安寧生活的底層民眾的支持。中國共產黨確立共產主義信仰,就是把建設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迄今為止,這種信仰仍然是仁人志士實現報國饗民遠大理想的共同選擇。第三,共產主義不是一種凝固化、終極化甚至遙不可及的社會形態和社會制度,在為其奮斗的長期過程中的每個具體階段都有其現實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每推進一步,就是在向美好的共產主義靠近一步。要深刻認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辯証關系,既不能離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民族復興的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就諱言甚至丟掉遠大理想。
對人民群眾的熱愛是共產黨人價值判斷的坐標。共產黨人的精神坐標是否准確,最根本的是要看其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共產人的精神世界是否充實,最根本的是要看其為人民群眾做了多少事情。處理不好和群眾的關系,背離共產黨人的宗旨,必然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歷史証明,無論在什麼時期,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隻要黨能尊重群眾、服務群眾,黨群關系就能和諧,精神家園就能堅固,困難就能克服。因而,領導干部必須切身服務群眾,傾聽群眾,依據群眾的反饋不斷修正自己的精神坐標,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幸福的最高體驗是服務人民並得到人民贊同。真正熱愛群眾,真正為群眾做事,就能夠無愧無悔,無私無畏,在踐行宗旨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幸福。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要把堅定理想信念宗旨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以此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實現黨內政治生態根本好轉。
(作者:中央黨校科研部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