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根據開題報告專家組意見對於課題研究內容的修改建議,結合國家社科基金服務於國家重大政策需求的精神,在研究內容上,將申請書中的五個子課題,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三個子課題﹔在研究成果形式上,聚焦在兩化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議、成果要報和專著,從而做到專家組要求的主題聚焦、有限目標。據此,確定以下子課題設置與研究內容:
子課題一 :兩化融合的基礎理論、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研究。
首先,比較分析國外先進制造以及信息化發展趨勢,充分研究國外工業信息化形成原理和機制,分析工業信息化演變規律。
其次,結合中國制造業發展現狀,在深度解讀有關兩化深度融合相關政策基礎上,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兩化深度融合的特征及概念,分析中國制造業工業化與信息化之間的協調以及運行機制。
子課題二 :兩化深度融合下的產業發展路徑與商業模式創新研究。
首先,研究促進兩化融合的動力因素,從市場需求、資源約束以及技術創新、企業競爭、經濟效益以及產業發展內在規律六個方面研究促使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了解促使兩化深度融合的內在機理。
其次,兩化融合的產業發展路徑和模式研究。探索典型傳統產業,通過兩化融合實現產業發展模式創新的路徑與模式﹔以及典型的新興產業通過兩化融合,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發展,從而帶動新興產業發展的路徑模式。
第三,結合典型企業,探索兩化融合的商業模式和路徑模式。首先,從商業模式的九大要素出發,探索傳統企業,以及新興企業基於兩化深度融合,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典型做法。其次,基於兩化深度融合,企業實施產業鏈延伸,促進產業升級的典型模式。具體包括企業從單項業務應用向多業務綜合集成轉變,從單一企業應用向產業鏈協同應用轉變,從局部流程優化向全業務流程再造轉變,實現生產型制造逐漸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同時實現生產的數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發展路徑。
子課題三: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制度保障以及政策建議。
首先,提出促進非均衡發展模式下,測度不同發展水平企業的兩化融合的實施基礎標准,從而對實施分類指導提供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制造2025》和《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內容,從管理制度、技術研發、業務流程以及產品服務等視角,提出不同發展水平企業實施兩化融合的標准化體系。
其次,在課題1理論基礎研究和課題2產業發展路徑與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基礎上,識別實施兩化融合的制度障礙。在此基礎上,提出基於兩化深度融合,基於分類指導思想,提出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兩類產業跨界融合的體制、機制、路線圖,以及國家政策引導的方式、作用范圍,具體措施等,為各級政府提供政策建議。
第三,從技術和公共服務平台支持角度,提出促進兩化融合的公共服務平台與運行機制。
2、調查研究與學術交流情況
調查研究
(1)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調研
通過對秦川機床企業的調研,對企業如何通過智能制造實現量化融合進行了分析,具體過程如下:(1)秦川機床企業採用“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包含了基礎數據管理、生產作業計劃管理、臨時通知管理、台賬管理、打印管理、數據庫管理等六部分內容,以台賬管理子模塊為例,通過錄入“投入台賬”,顯示投入簡述、計劃累計數、實際累計數等,進而可以顯示該零件當前在制工序和剩余工序,並在摘要中准去反映該零件信息更改情況,將信息管理系統深度應用至生產制造環節,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實現智能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持。(2)自主研發“智能機”YK7230蝸杆砂輪磨齒機,集成了內置式動平衡技術、聲納技術、定轉子雙循環冷卻的熱平衡技術,形成全新結構的砂輪主軸,借助信息化手段將傳感器技術和聲納技術應用到多頭蝸杆砂輪的研制中,實現了砂輪不停轉工件高速自動對刀和余量自動分配功能,在生產制造中極大程度地實現了信息化的深度應用。(3)採用原始創新的方法,提供了大型弧錐齒輪加工工藝設備成套解決方案,在QML009的生產中充分應用“數字產型輪展成加工原理”,將產行輪齒面數字化,徹底擺脫了傳統加工方式的局限性,既可磨Gleason制,還可磨其他創新齒制,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了制造工藝上的原始創新。
通過實地考察秦川機床企業的兩化融合情況,課題組認為,目前該企業在兩化融合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已進入生產制造與信息化、數字化的深度融合發展階段,企業實現兩化深度融合的主要思路是採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等來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反向,從底層數據出發,依靠原始創新,在新工藝、新源裡、新結構、新裝備等方面實現突破,為行業內其他產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參考。
(2)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調研
通過對陝汽控股公司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了該企業在汽車關鍵部件以及零部件開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基礎業務,作為中國領先的商用車產品制造及服務提供商,陝汽控股已成為兩化融合發展的典型企業,通過實施服務型制造戰略,企業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客戶運營管理價值最大化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1)陝汽控股通過引進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通過整合物聯網、車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交通等先進技術,打造了國內最大的商用車全生命周期服務平台—“車輪滾滾”O2O服務平台。通過智能配貨系統、動態車輛管理系統、智能行車服務系統,將產品與服務有機融合,為客戶在車貨匹配、車輛信息化管理以及行車服務等方面,提供了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客戶經營全過程的服務解決方案,為該企業實現工業制造服務化提供了有效支撐,借助服務模式平台化和線上線下互動,提供了該企業在國內汽車產業中的綜合競爭力。(2)陝汽控股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通過對陝汽控股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進行、項目實施目標和實施范圍等方面進行回顧,以打造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為主線,根據陝汽信息化建設目標,按照企業、客戶兩個層面,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實施。認定、改善等階段,實現管理信息化、工藝技術創新,進而打造可持續競爭優勢所要求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識別,初步形成新型能力框架,為落實兩化融合工作提供戰略支持。
通過對陝汽集團的兩化融合情況實地考察,課題組認為,目前陝汽集團已成為中國領先的商用車產品制造及服務提供商,是兩化融合的試點企業,積極推進服務型制造戰略,有助於陝汽集團實現工業制造服務化轉型提供新的探索,同時也為行業內其他產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參考。
(3)彩虹股份調研
彩虹股份作為中國顯示器件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來致力於顯示器件的生產、銷售與研發,在電子信息產業重要產品技術領域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公司產業基地分布於陝西、長三角、安徽省等地區。面對平板顯示技術的迅速崛起,公司通過不斷地研究、探索和布局,在液晶基板玻璃產業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彩虹液晶基板玻璃生產水平已達全球一流,是中國第一家,全球第五家擁有該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已建成咸陽、合肥、張家港三大液晶基板玻璃產業基地,公司擁有基板玻璃國家實驗室。
通過對彩虹股份公司進行實地調研,對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及應用狀況進行了解,公司在信息化應用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成為陝西兩化融合示范企業之一。(1)在生產管理環節上推進數字化,公司率先引進生產線熱端DCS控制,並實現了產線生產、物流的全局視頻監控﹔(2)引進虛擬化建設,整合已有資源,集成HR、內網門戶平台、數據採掘機、資源共享平台、內網郵箱系統、報表系統等,建設公司的私有雲平台,為公司推進信息化建設提供數據支撐。(3)公司與行業內信息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設了“數字可視化工廠”,作為兩化融合樣本工程,項目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以平板顯示技術為例,公司通過不斷地研究、探索和布局,在液晶基板玻璃產業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通過產品檢驗分析需求,構建了基於工業大數據的生產管理系統和質量管理系統,推進電子玻璃智能可視化。
結合企業的發展現狀,建議企業提高產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立智能車間,在熱端、冷端加工制造過程中,提高信息反饋控制水平。建立狀態指標智能檢測系統,智能分揀系統。
(4)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調研
通過對法士特企業調研,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過程的應用進行分析,具體過程如下:(1)生產線自動加工系統:依據數控機床工位給一台或多台數控機床配備一個工業機器人,它和數控機床實現協作,機器人負責給機床裝載待加工工件和卸載已加工完成工件,機床按照預先存儲程序加工工件。機器人和機床通過控制總線實現互聯,按照順利控制流程實現不間斷,無人化機械加工,極大的節約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同時生產效率成倍增長。(2)柔性制造系統(FMS):基於網絡控制的柔性機加線,應用PLC控制平台,通過工業以太網總線方式,將多台機器人、多台數控機床及其輔助設備進行聯網組線,按節拍進行有序自動生產,可以有效的提高組織生產效率,完全按照生產計劃准時完成生產任務,便於生產的組織管理工作。(3)數字化車間:借助CAD\CAM\CAPPS\MES輔助生產工具、物流技術及傳感技術,具備生產過程監控、在線故障實時反饋、加工工藝數據管理、刀具信息管理、設備維護數據管理、產品信息記錄等功能,滿足無人化加工需求,實現加工系統的生產計劃、作業協調集成與優化運行。 (4)3D打印技術:企業創建了自己的3D打印實驗室並搭建了互聯網創新平台,通過3D打印技術滿足客戶個性化定制的需求,極大地降低了創新風險和設計成本,提高了客戶滿意度。(5)回收再制造。法士特再制造變速箱可實現節約成本50%,節能60%,節材70%,且再制造變速箱性能、質量不低於全新變速箱,但售價僅為全新變速箱售價的70%左右。與變速箱大修技術相比,客戶購買再制造變速箱即可享受全新“三包”服務,在質量和售后服務上更有保障。
通過實地考察法士特公司的兩化融合情況,課題組認為,目前該企業在推進兩化融合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已進入深度融合階段,企業實現兩化深度融合的整體思路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將通過信息技術與研發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制造的深度融合,提高公司的研發制造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次調研對於該項目在如何解決企業實踐過程中問題方面給予了一定借鑒意義。
(5)陝西延長石油(集團)信息化管理現狀調研
通過對陝西延長石油(集團)信息化管理現狀進行調研,通過在延長石油集團的實地考察,了解油氣管道公司的實際運作情況,熟悉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中與信息化結合,對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現狀有個整理的了解,增加直觀感性的認識。陝西延長石油(集團)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針對管道日常維護,以及運營,該公司施行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目前,建成“一個四個平台”格局。一個中心是指物理空間上的控制中心。該中心是一個大的控制室,在室內大屏幕上有相關的平台信息。四個平台分別是:1生產調度平台,咸陽天然氣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巡檢系統,入戶安檢,SCAR系統。2工程建設平台,解決報裝流程信息化建設。流程為:用戶報裝(對用戶編號),報裝前勘察,設計,施工,建立,通氣,驗收。3用戶溝通平台,實質是企業客服平台。4辦公平台。
通過生產調度平台的操作可以實時監控咸陽天然氣公司管轄范圍內,管道的位置,當前壓力,管道溫度信息。並能針對爆破分析,找出當前爆破管段需要關閉的閥門位置,由手機GIS系統導航到相應位置進行閘門關閉操作。另外可以監控巡檢員巡檢路線,完成情況,以及巡檢結果上傳圖片的審查。SCAR系統是場站監控系統,對管轄的長輸管道經過的場站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一遇危急情況立即找出場站信息進行送氣切斷處理。通過生產調度平台,可以查找出運行維護階段所需的修正數據。
(6)制造業中小企業問卷調研
以制造企業拓展信息服務為研究主題,課題組從2015年1月開始發放問卷,截至2017年3月,共向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及其他內陸制造業聚集省份四個區域的800家制造企業發放了調研問卷。最終回收到企業反饋的調研問卷262份,問卷回收率為32.8%,最終得到有效問卷239份。課題組已經與工信部第五研究所達成合作意向,以工信部為依托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更大規模的企業調研。
(7)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實地座談
為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入融合發展,政府要在其中發揮引領和扶持的關鍵作用,而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長期關注工業信息化、先進制造、智能制造等關鍵領域的研究進展,在服務型制造、制造業質量管控、工業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為推進陝西省的兩化融合發展提供決策引導作用。通過開展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的項目,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推進兩化融合的重點支持方向放在兩個兩面:(1)在大數據方向,根據陝西省大數據發展的頂層設計,涉及數據源建設、數據匯聚等多方位的產業生態類,數據管理、標准規范等安全管控技術架構類,以及數據資源網、數據資源池為核心數據資源體系類方向上展開重點突破,圍繞雲計算、數據融合、大數據應用等產業鏈關鍵環節推進量化融合示范工程。(2)在兩化融合發展方向,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並且基於互聯網的雙創開放平台,支持企業間利用網絡化制造系統,實現產品設計、制造、管理、服務等各環節的信息化協同創新,並支持裝備制造、實話、電力等重點行業企業進行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的建設。
通過實地座談,聽取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相關領導對於陝西省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的介紹及建議,課題組認為,陝西省現階段正處於大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實現深度融合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可以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提高各類型企業參與兩化融合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陝西兩化融合工作提供多樣化的方案借鑒﹔另一方面可以支持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由生產主導轉向服務主導,實現服務型制造轉型,支持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並推廣和支持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制造執行系統、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業軟件實現產業化,進一步推動陝西省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良性互動。
學術交流
(1)第10屆中國R會議,北京,2017.5.19-5.21
(2)宗福季2017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暑期國際課程,上海,2017.7.15-18
(3)第十五屆中韓質量科學研討會,南京,2016.07.31—2016.08.01
(4)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 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016 (IRC-SEMS2016),北京,2016.04.01—2016.04.02
(5)魏宗舒青年統計學者研討會,上海,2016.05.21—2016.05.22
(6)第一屆中美質量創新高峰論壇,上海,2016.07.01—2016.07.02
(7)The 4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天津,2016.10.29—2016.10.31
(8)INFORMS Annual Meeting,納什維爾,美國,2016.11.13—2016.11.16
(9)第十屆泛華統計會議,上海,2016.12.19—2016.12.22
(10)第二屆中美質量創新高峰論壇,北京,2017.06.26—2017.06.27
(11)服務型制造高峰論壇,北京,2017.09.11-2017.09.12
(12)投稿國際會議(AOM),被邀請大會報告
3、成果宣傳和推介情況
成果應用情況
課題組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在陝西省裝備制造企業系統開展了基於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裝備制造業商業模式創新和生產運營模式創新,在陝汽集團、易流科技等企業,形成了基於互聯網+支持的服務型制造系統和服務型制造商業模式。課題組設計了陝汽集團服務型制造戰略與實施模式,構建了基於天行健車聯網的商用汽車全生命周期服務系統。為企業創造價值超過30億元。
參與設計了公路物流雲透明化雲服務管理系統,在廣東、上海、天津、陝西等等獲得系統應用,用戶超過30萬。在典型示范的基礎上,在陝西主要工業城市——寶雞,開展了系統化推廣,主持完成了《寶雞制造2025行動綱要》,提出了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為基礎(基於互聯網+技術),產業金融為支撐的傳統工業城市制造業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的系統化政策建議,形成了《寶雞制造2025行動綱要》,該綱要在2016年12月12日由寶雞市政府正式印發(寶政發〔2016〕44號),指導全市數千家工業企業實施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促進產業創新發展。
4、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子課題一:兩化融合的基礎理論、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
存在問題:
缺少兩化融合機制方面相關文獻支持。由於兩化融合屬於一個新的研究范疇,直接相關的理論並不多,同時對相關政策中產業層面和企業層面的調查和剖析不夠,導致對其融合內在機理並不十分明確。
關於兩化融合的國際經驗可借鑒性存在一定難度。我國目前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經濟、制度和環境等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國外關於兩化融合方法在我國兩化融合進程中的適用性比較研究較為缺乏,發達國家兩化融合經驗的借鑒與本土化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改進措施:
加強基礎理論學習和研究,加強企業調研以及數據收集,在對企業案例,調研報告以及數據的分析的基礎上對兩化融合的內在機制進行分析。
進一步完善文獻搜集和整理,以國內對兩化融合的相關研究為基礎,進一步將研究視角擴展到信息系統管理、組織行為學、開放式創新研究等相關領域,更全面的分析基於互聯網創新平台的兩化深度融合路徑。
子課題二:兩化深度融合下的產業發展路徑與商業模式創新研究
存在問題:
產業發展路徑模式考慮不全面。生產型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以及信息產業與產業融合是目前產業主要發展路徑,但是由於中國區域以及產業相差甚遠,所有產業發展並不局限於這兩種模式,在企業調研以及數據分析基礎上,分區域,分產業全面了解產業發展路徑的多樣性。
共享平台企業的案例資料不夠詳實。在本研究供應鏈產品設計與產品生產視角下,不同類平台企業之間的異同受案例資料局限,並未見有清晰的體現和差異。
共享平台研究視角單一。研究從供應鏈視角探討核心3D打印共享平台企業的服務運作模式和服務供應鏈管理模型,忽略其作為資源調集、供求匹配的服務中介角色的深入探討,如何吸引消費者的參與和吸納更多擁有知識技能或閑置生產能力的個人或組織加入到平台中來,其三者的互動關系和內部機理也應受到更多關注和研究的必要。
數據搜集和處理困難。數據量巨大和類型多樣,是大數據的顯著特性。在推進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企業積累了海量數據,研究企業層面的兩化深度融合途徑,繞不開對大數據的搜集和處理。從企業開放式創新平台中獲取的數據中,存在包括自然語言和圖像等大量非格式化數據,對這類數據的搜集和處理,是當前計算機科學和管理科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改進措施:
首先,借助平台生態系統(platform ecosystem)和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相關理論及其在IS領域的廣泛應用和研究,重新組織與構建本研究的理論框架。其次,搜集企業案例資料、二手數據等相關信息,按照案例研究分析方法,結合供應鏈管理視角,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不同平台的流動特點加以補充和完善,並考慮以平台生態系統視角,整體考察平台核心企業、分享者和消費者的互動關系和內部運行機理。
研究團隊一方面將進一步提高數據搜集和處理能力,另一方面將尋找具
有扎實計算機功底的合作伙伴,逐步將研究數據由國內數據擴展到國外數據,提高研究的普適性。
子課題三: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制度保障以及政策建議
存在問題:
標准體系設計尚未得出具體研究方法。本研究標准設計主要集中於3D打印,針對3D打印背景下的數據分析與標准化工作,尚未得出具體的研究方法。現有的方法僅僅規定了研究所需依據的大方向,在過程層面的研究中如何選取恰當的建模方法對制造過程進行精確的控制圖建模、在標准領域研究中如何選取恰當的實驗設計方法對實驗進行設計與優化目前仍需在進一步確定具體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細化。
缺少完善的法律保障資料。由於目前關於兩化融合缺少相關的法律保障相關政策,導致在制度設計方面缺少相關的依據。
改進措施:
首先應解決的是如何設計實驗的問題,其余的問題則需在實驗過程中學習以尋找明確的解決方法。根據所需要形成的標准文件確定實驗方法並設計實驗,在實驗進行的同時利用傳感器技術收集過程監測數據,隨后測定其機械性能與非機械性能作為質量判別依據,最后完成過程質量控制探究並形成標准化文件。
借鑒其他領域關於專利保護方面的保障制度和政策法規,並借鑒國外先進的專利保護制度,為兩化融合制度保障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
成果發表和出版過程中存在問題
課題組中成員長期從事商業模式創新例如產品服務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在該課題申報之前在論文發表和專著出版方面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許多成果在課題申報之時已經完成,由於項目申報與獲批之間存在時間差,導致部分成果發表與出版時並沒有挂該課題項目號,在以后研究中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確保項目按期完成並推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情況
1、促進陝西省去產能工作進一步開展的政策建議.
報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社科司、教育部科技司、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陝西省人大辦公廳、陝西省政協辦公廳、中共陝西省委政策研究室、陝西決策咨詢委員會、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分析陝西去產能過程中存在問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專項獎補處於劣勢﹔保障制度不夠健全,實施標准較為單一﹔行業集聚程度不足,規模效應尚未實現﹔技術創新水平不足,管理模式較為落后。分行業提出相應政策建議:整合煤炭行業資源優勢,提高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推進鋼鐵企業兼並重組,加大技術創新補貼力度﹔推進水泥行業信息管理,分散轉移行業過剩產能﹔推廣有色金屬環保技術,提高兩化深度融合水平
2、促進陝西省企業以及地方政策進一步去杠杆的政策建議.
報送政協全國委員會。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議: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加大監督查處力度﹔減少企業融資成本,扶持擔保機構發展﹔健全金融監管及債轉股體系,爭取中央債轉股專項資金﹔加強政府債務限額管理,規范政府融資渠道
3、西安市如何實現追趕超越、做優質量、做大總量,實現產業全面升級的政策建議.
報送西安市政府。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議:提升城鎮化率,增加產業勞動力供應﹔改善知識產權歸屬機制,提高科技轉化率﹔成立多層次、多類型產業發展基金,增加資本投入﹔鼓勵企業並購重組,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實施重點產業能力倍增計劃,增加出口規模﹔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國際物流中心﹔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釋放產業潛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提升現代金融服務能力.
4、促進兩化深度融合進一步開展的政策建議.
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堅持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加強工業產業鏈之間智能協作﹔發展協同高效的制造業創新模式,提高區域間統籌協調水平﹔分類推進工業企業信息化應用,搭建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提高企業兩化融合自主性。
5、Wang, J., Li, J., and Su, Q. (2017), Multivariate Ordinal Categorical Process Control based on Log-linear Modeling.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49(2), 108-122.
該論文考慮了多元有序分類數據的監控。從信息化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分類型質量特性所包含的信息並未被充分利用,它們中的有序性往往被忽略。有序性體現在分類數據的各個類別之間存在自然的順序,例如從大到小,從好到差,等等。該論文充分了這種有序信息,從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質量監控的效率。該論文是首篇考慮多元有序分類型質量特性監控的論文,所提出的方法不僅考慮了各個質量特性的邊緣分布,也考慮了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6、Wei, Z., Song, X., Wang, D.,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7, 193:87-97.
該論文指出,伴隨著商業模式在互聯網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新的研究焦點開始轉向探索商業模式設計的重要前因。除了源自於理性定位觀點的外部動因之外,鮮有研究關注到內部制造柔性的重要作用。基於約束理論和商業生態系統理論,該論文檢驗了制造柔性如何影響效率型商業模式設計和新穎型商業模式設計,進而影響企業績效的。該論文基於中國186家制造業企業的數據提出並驗証了八個假設,結果表明制造柔性能夠提升效率型商業模式設計和新穎型商業模式設計,並提高企業績效,並且在制造柔性與效率型商業模式設計之間的關系中,競爭強度起正向調節作用,需求異質性其負向調節作用。相反,在制造柔性與新穎型商業模式設計之間的關系中,競爭強度起負向調節作用,需求異質性其正向調節作用。
7、Song Y, Feng T, Jiang W. The Influence of Green External Integr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Does Firm Size Matter?[J]. Sustainability, 2017, 9(8): 1328.
盡管學者們已經認識到綠色外部整合的重要性,但是對於企業規模是如何影響其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認識依然有限。本研究提出了一個概念框架,指出企業規模在綠色外部整合、環境友好型產品的入市時機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中其調節作用。研究運用176家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數據對該模型進行檢驗,結果表明,企業規模在綠色客戶整合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友好型產品的入市時機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均中起調節作用。而且,對於大型企業而言,綠色客戶和供應商整合可以通過延遲環境友好型產品的入市時機來提高企業的運營績效和財務績效,而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綠色顧客整合能夠通過縮短環境友好型產品的入市時機來增強企業的運營績效。研究結果對於綠色供應鏈整合和綠色創新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8、張穎. 制造企業服務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理研究: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效應 [D]. 西安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17.
對制造企業而言,在產品端依托產品提供信息密集型服務(Information-intensive services)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相融合的有效模式,是制造企業獲取競爭優勢和提升企業績效的重要途徑。課題組探究了服務化對制造企業績效的影響機理,並分析環境不確定性對服務化實施效果的影響。首先,基於資源基礎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創新搜索理論、知識基礎觀和權變理論,闡述了服務化對市場響應度、產品創新度和經營績效的影響,市場響應度和產品創新度對服務化與經營績效間關系的中介機制,以及環境不確定性對服務化與企業績效間關系的調節機制,提出相應假設並建立理論模型。然后,基於中國239家制造企業的樣本數據對假設模型進行了檢驗。
首先,服務化水平與制造企業績效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揭示了“服務悖論”的產生原因。當服務化水平較低的時候,調整成本大於收益,服務化水平提升對經營績效有負向影響﹔當服務化水平為中等程度時,收益大於調整成本與協調成本之和,服務化水平提升對經營績效有正向促進作用﹔但隨著服務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達到較高水平時,協調成本顯著增加並超過收益,服務化水平提升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再度為負。
其次,服務化與產品創新度之間呈U型關系,在服務化水平較低時,發展和轉移資源以實施服務化的需求使得產品創新和服務化之間存在較大的資源沖突,不利於產品創新,資源沖突的不利影響大於知識補充的正向作用,服務化水平的提升對產品創新度呈負向影響。隨著服務業務范圍和規模的擴大以及客戶交互的深化,企業能了解到客戶潛在的、當前產品無法滿足的需求,是產品創新的主要來源,而學習效應也逐步弱化了產品創新與服務化之間的資源沖突,因而服務化水平較高時,服務化對產品創新度呈正向影響。
此外,服務化會通過影響市場響應度和產品創新度而對經營績效造成間接影響。考慮到服務化水平正向影響市場響應度,而市場響應度的提升會有利於經營績效的提升,企業可以通過實施服務化而提升市場響應度來間接提升經營績效。
最后,技術動態性正向調節服務化與市場響應度之間的關系,負向調節服務化與產品創新度之間的關系,對服務化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無顯著影響。高技術動態性對服務化與產品創新度之間關系的負向調節效應提醒企業,面對技術變化迅速的環境,需要持續關注相關行業技術進步信息,多方尋找技術信息來源,同時注意產品創新活動的資源投入,避免因實施服務化而佔用產品創新活動的資源,阻礙產品創新度的提升。
9、科研項目
基於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組承擔陝西省軟科學重點課題2項。
陝西裝備制造企業服務化創新發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5KRZ005), 2015-2017,15萬元.
中國制造2025 不同行業非均衡發展環境下推進智能制造模式及路徑, 2017-2018,5萬元
10、 智庫與社會服務
為寶雞市政府完成《寶雞制造2025行動綱要》,制定寶雞制造業未來10年發展規劃和路徑,寶雞市政府採納並應用。
承擔省科協委托智庫課題——加速軍民融合,促進陝西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智庫報告一份。
11、企業應用
研究成果在陝汽集團、易流科技公司等企業得以示范推廣。設計了陝汽集團服務型制造戰略與實施模式,構建了基於天行健車聯網的商用汽車全生命周期服務系統,為企業創造價值超過30億元。
12在審論文和待出版專著
以下為在審論文以及待出版專著,在論文接受和專著經專家鑒定后標注該項目號。
(1)Li, J., Xu, J., and Zhou, Q., Monitoring Serially Dependent Categorical Processes with Ordinal Information. IISE Transactions, under review.
(2)Ding, D., Xiang, D., and Li, J., Directional Monitoring of Categorical Processes with Serial Dependence.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under review.
(3)Wang, R. and Li, J., Joint Monitoring of Mean and Dispersion of Count Data.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under review.
(4)Wang, K., Li, J., and Tsung, F., Registration-Free Monitoring of Multimode Near-Circular Shape Profiles.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under review.
(5)Xian, X., Archibaldb, R., Mayerb, B., Liu, K., and Li, J., An Effective Online Data Monitoring and Saving Strategy for Large-Scale Climate Simulations. Quality Technology &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under review.
(6)Luo D, Su Q, Ouyang Z. 3D printing-sharing: implications from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投稿中).
(7)Ding Zhao, Su Qi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reative quality of customized products——based on the 3D printing platform(投稿中)
(8)Ying Zhang, Longwei Wang, Jie Gao, Xin Li. Servitis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7.(投稿中)
(9)舒文俊,肖忠東,高竟喆,柴強飛.基於系統動力學的城鎮天然氣管道風險水平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在審)
(10)馬俐, 蘇秦, 李劍. 基於RFID的電器電子產品制造商生產/再制造決策研究[J]. 軟科學 (在審)
(11) 我國兩化融合研究現狀——基於excel實現的共詞分析法(投稿中)
(12)我國工業化信息化發展研究綜述(投稿中)
(13)《“一帶一路”工業文明——中國陝西》,電子工業出版社學術出版分社(待出版)
(14)《“一帶一路”背景下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物流產業布局》,電子工業出版社學術出版分社(待出版)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