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7年12月11日13:43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研究計劃總體進展順利,各子課題已相繼完成階段性目標。

子課題一:已完成對全國各級各類檔案館、圖書館等文化事業機構中相關館藏的普查工作,並選擇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湖北省檔案館、武漢市檔案館、湖南省檔案館、重慶市檔案館、天津市檔案館等多個單位進行了深入調查,根據檔案形成時間、形成機構、館藏地及內容主題等進行了分類整理,對其空間分布、現存數量、主要內容、保管狀況、整理與利用情況有了基本掌握。

子課題二:對獲取到的重慶、成都等地的檔案資料進行了整理,初步完成對圖書館事業檔案的分類,對檔案文件特點的總結分析,部分檔案的數字化加工和編輯已經完成,相關的元數據框架和數據庫框架正在探討中。

子課題三:在前期收集到的檔案基礎上,目前已初步確定相關檔案的特征分析框架,根據其形式與內容的特征對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進行分析,將盡快完成對檔案本身的特征分析工作。

子課題四:研究進展順利,課題組深度分析已收集檔案,從檔案角度全面完整地揭示這一時期圖書館的管理思想、組織結構、職員管理、館藏建設和讀者服務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在館藏建設和讀者服務方面已取得了相關的研究成果。

子課題五:已根據相關檔案完成對過去研究較少的清末及民國時期兒童圖書館、中學圖書館、函授教育以及圖書館學等問題的主題研究,並發表相關論文。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課題組前往重慶、天津、南京、北京、上海、成都、武漢、長沙、貴陽、昆明等地檔案館調查研究,探索合作方案,搜集整理數據,大致摸清了省級檔案館的檔案范圍、現存數量、分布趨向、以及各個檔案館的合作意向等。

(1)重慶市檔案館調研情況

重慶是為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所在地,保存有大量內遷學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國立羅斯福圖書館相關檔案。經課題組負責人與重慶市檔案館領導多次協商,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將重慶市檔案館所藏抗戰時期重慶地區圖書館事業檔案以點校本的形式出版,按國立、省立、縣級三個層次對公共圖書館檔案進行整理,按政府、教會、民辦三個責任主體對學校圖書館檔案進行分層整理,按中央、地方兩個層次對圖書館學校及圖書館協會檔案進行整理。重慶檔案館民國時期圖書館檔案保存完整,整理及數字化工作基礎較好。課題組從重慶市民國檔案館數據庫中篩選出與圖書館事業相關的民國檔案文件3770份,約12000頁,涉及重慶市立圖書館、國立羅斯福圖書館、學校圖書館、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民教館、北碚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北泉圖書館、楊滄白圖書館、馬相伯圖書館、巴縣圖書館等機構。史料豐富,涉及各類型圖書館。其中如國立羅斯福圖書館、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文件數量較多,頗有歷史研究價值。

根據課題組與重慶市檔案館簽署的合作協議,課題組將12000余頁檔案館館藏的民國圖書館事業檔案全部復印,經課題組分類整理后,委托專業公司進行全文錄入,錄入后的文檔由課題組成員和相關專業研究生比對檔案復印件進行了三次校對,形成了《民國時期羅斯福圖書館檔案匯編》等檔案文獻專題整理成果,此成果已在出版社審校出版過程中。

(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調研情況

由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有關專家是本課題的子課題負責人,經與該館領導溝通交流,雙方達成合作意向,將圍繞私立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檔案的整理出版工作,以影印本的形式共同整理出版《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文華圖專檔案精萃》,此匯編正在整理編輯過程中。

此外,通過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調研,課題組發現該館沒有專門的圖書館卷宗,課題組通過列出多個與圖書館相關的檢索詞檢索,其“圖書館”檔案主要集中於經濟部全宗、教育部全宗、社會部全宗、中央研究院全宗、私立金陵大學全宗、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全宗、國務院全宗、汪偽政府行政院全宗,共計檔案 219 卷,案卷近 2萬頁。課題組查得的檔案已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數字化后的檔案,檔案內容多為民國時期中央政府層面及著名高校圖書館相關資料,檔案相當珍貴,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3)湖北省檔案館及武漢市檔案館調研情況

湖北省檔案館對於數字檔案和紙質檔案均有較明確的格式規范,查找起來非常方便。數字檔案的查找分為案卷級和文件級,分別設有檔號、題名、責任者、文件(案卷)時間、保管期限等條目,條目填寫准確規范。紙質檔案的查找以翻閱紙質目錄為主,大多數紙質目錄上的條目都已經數字化,小部分還未數字化。目錄填寫規范,易於查找相應檔案。條目內容上,湖北省檔案館與圖書館相關的檔案條目較多,共有案卷級條目 112 條,文件級條目 324 條,大多數文件的產生時間集中在 1944 年及以后,內容涵蓋財務、基建、人事、教育、各項清冊目錄等,涉及文華圖專的的案卷級目錄共 12 條,文件級目錄共 5 條。

武漢市檔案館的數字查檔系統有較明確的格式規范,但很多字段,如形成時間等,雖然設立,但卻空缺,這為查找檔案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而紙質檔案的格式規范就更不容樂觀,同一本案卷目錄中檔案和資料混排,沒有設立明確的 “責任者”欄,取而代之的是“作者或書刊名” ,同一題名的文件或者資料其全宗號、目錄號、卷號經常不統一,頁號和文件時間標注不規范。武漢市檔案館共查到目錄 23 條,時間集中在 1946-1948 之間,多以漢口地區的圖書館和圖書館團體的資料為保管對象,以規程、計劃、報表、簡介、統計等文體為主,主要的責任者有漢口市政府、圖書館及漢口警局等。

(4)天津市檔案館調研情況

天津市檔案館沒有設置獨立的民國時期“圖書館”檔案全宗,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主要相對集中分布於天津特別市政府全宗(全宗代碼:J0001)、天津市政府全宗(全宗代碼:J0002)、天津市社會局全宗(全宗代碼:J0025)、XX全宗(全宗代碼:J0110)四個全宗內。天津市檔案館館藏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數量很大,分布相對集中,數字化圖片質量高。

在天津市檔案館調研過程中,與天津市檔案館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課題組所需檔案可獲取和整理出版,雙方聯合署名,已簽訂合作協議。

(5)湖南省檔案館調研情況

湖南省檔案館沒有設置獨立的民國時期“圖書館”檔案全宗,查閱到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相關檔案主要包括圖書館人事任免、機構調整、工作簡報、圖書目錄、規章制度等檔案60余件,主要責任者為湖南省合作社和湖南省教育廳。檔案數量不大,有待進一步收集。

(6)雲南省檔案館及昆明市檔案館調研情況

抗戰時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堅持辦學,設有高校圖書館,中華圖書館協會也在昆明辦公數年。課題組原希望在雲南省檔案館、昆明市檔案館查找到相應的檔案,但據當地檔案館介紹,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檔案保存極少,大部分已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檔案館取走,中華圖書館協會檔案也廖廖無幾。僅雲南省立昆華圖書館檔案保存數量較多,有一定利用價值。昆明市檔案館檔案尚未進行數字化, 課題組調研時,該館正要進行數字化掃描,所以未來一段時間不能提供利用。課題組隻來得及將其中部分檔案的案卷目錄記錄下來,以便后期使用。

(7)其它檔案館調研情況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沒有設置獨立的民國時期“圖書館”檔案全宗,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分散分布,館內與課題相關的檔案數量不多,同時,按照一史館要求,可提供數字化檔案的數量有限,課題組隻獲得其中很少一部分檔案,且這些檔案隻能使用一史館專門的圖片瀏覽器進行瀏覽。

北京市檔案館沒有設置獨立的民國時期“圖書館”檔案全宗,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分布分散,主要集中於J001北平市政府全宗(全宗號:J001)、北平市社會局全宗(全宗號:J002)、北平市教育局全宗(全宗號:J004)等共計26個全宗內。按照北京市檔案館規定,隻能提供少量的檔案復制。

北京大學檔案館沒有設置獨立的民國時期“圖書館”檔案全宗,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分布分散,主要集中於國立北京大學案卷、京師大學堂案卷和燕京大學案卷中。這些檔案基本上都還是紙質版,數量多,其中很多都非常珍貴,北京大學檔案館雖然可提供檔案復制,但隻允許最多復制每份檔案的30%。課題組與北京大學檔案館負責人還就下一步合作整理和利用該館檔案事宜進行了商談。

貴州省檔案館及貴陽市檔案館數字化工作尚未開展,所有檔案均為紙本。館藏檔案以本地圖書館及民眾教育館為多,抗戰內遷大學圖書館檔案,如浙江大學圖書館、大夏大學圖書館檔案沒有收藏。總體數量較大,但因沒有數字化,課題組尚無准確統計數字。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清末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整理與研究”(15ZDB128)課題組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別向國家社科規劃辦報送了工作簡報(一)和工作簡報(二),詳細匯報了研究進展。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歷史檔案開放程度不一,在部分檔案館查閱利用受到限制

課題組在查閱清末及民國時期圖書館事業檔案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檔案館開放服務方面比較保守,查檔者在真正利用檔案之前需要經歷層層關卡。資源利用方面,電子查檔系統的功能簡單,對用戶需求的滿足程度有限﹔檔案館對於查檔者能夠查詢和利用的檔案通常都會加以限制, 限制利用范圍或限制利用數量﹔檔案館提供資源利用和服務的方式以現場提供為主,對在線方式的支持力度較小。館員服務方面,大多數檔案館缺乏主動服務,服務理念不夠開放,缺乏用戶至上的觀念。

(2)各地檔案館對待歷史檔案利用的支持力度不同、工作開展進度不一

各地檔案館對待歷史檔案利用的態度不一,課題組需要與各地檔案館協商檔案利用和合作整理出版事宜。由於課題組需要查閱利用、研究整理的檔案數量大、檔案產生的時間周期長且分布在不同的全宗,各地檔案館往往需要召開館辦公會研究是否與課題組合作。一些檔案館檔案開放意識強,課題組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如重慶市檔案館、四川省檔案館和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尚有一些檔案館對歷史檔案開放利用態度不是非常積極,與這些檔案館的具體合作事宜還在協商談判中、或處在走程序的階段。

(3)研究成果的產出

檔案編研、整理與出版方面,由於立項至今僅一年半年時間,課題尚處於大量檔案的整理、錄入、校對或數字化階段,且由於檔案整理出版工作周期長、任務重,故雖有兩部文獻匯編已交由出版社審核校對,但尚未出版。

在研究方面,由於需對整理出的檔案從形式和內容多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故目前僅利用檔案資料發表了6篇研究論文,其它還需進一步分類比對、仔細研讀,以待產出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情況

1、《“中國開放檔案共享平台”歷史檔案共享調查研究》

以中國開放檔案共享平台歷史檔案共享現狀為切入點,根據檔案調研中掌握的歷史檔案開放共享的情況,歸納了中國開放檔案共享平台歷史檔案共享中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其影響因素,進而提出了進一步完善中國開放檔案共享平台歷史檔案共享的建議。

2、《1898-1937年兒童社會教育與兒童圖書館的互動》

探討了1898—1937年,天津兒童社會教育萌芽、發展、繁榮三個時期,每個時期對兒童圖書館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萌芽期造就了兒童閱覽室的誕生;發展期促進了兒童圖書館的設立;繁榮期帶動了兒童圖書館走向成熟。同時,兒童圖書館作為兒童社會教育的重要機構,也為兒童社會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主要體現在:為貧苦失學兒童提供學習機會、提升兒童文化水平、陶冶兒童性情、避免社會教育機構二次失學等方面。

3、《1918-1937年巡回文庫的圖書選擇:閱讀導向與讀者需求》

1918—1937年,全國大部分地區設置了主題多樣的巡回文庫,其圖書構成經歷了兩次演變:一是大量增加了常識類圖書;二是強制性增加黨義圖書。官方閱讀導向對巡回文庫圖書選擇的影響為:啟迪民智,教育類圖書具有主導作用;喚起民眾,常識類圖書躍居榜首;強制灌輸,黨義圖書為必備圖書。民眾閱讀傾向與閱讀需求也對巡回文庫的圖書選擇產生了影響,此外,當時的圖書館學人也進行了關於巡回文庫圖書選擇的理論探索。

4、《民國時期中學圖書館研究與實踐述略》

民國時期是我國新式中學建立並快速發展的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后隨著教學改革的施行以及圖書館運動的發展,中學圖書館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為此教育界、圖書館界開展了相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並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該文從當時的教育背景入手,探討了這一時期中學圖書館的研究與實踐活動。

5、《民國時期圖書館學函授教育研究》

函授教育是民國時期圖書館學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學習時間靈活,教育費用低廉,不受地域限制等種種優點。以上海圖書館學函授學校為據,兼及參考其他圖書館學函授學校教育情況,考察了民國時期圖書館學函授教育辦學史及教學各環節的相關內容。由於戰爭導致圖書館事業衰敗是民國時期圖書館學函授教育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

6、《一位被遺忘的著名圖書館學家陳伯逵研究》

陳伯逵是上世紀20至30年代著名的圖書館學家,經歷過上海圖書館事業的榮衰,西方圖書館學的中國化改良,以及豐富的圖書館學教育活動,40年代以后逐漸從圖書館界消失,以至當前圖書館界對其了解甚少。本文有關陳伯逵的檔案材料進行深入的挖掘,考証了陳伯逵的生平和在圖書館學領域活動方面的史實,認為他在分類法及圖書館學教育領域所做出的努力對於當時圖書館事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貢獻。以上六篇文章,有從檔案利用視角探討檔案共享利用問題。然而更多的是利用檔案本身的史料價值,來彌補公開文獻研究的不足,這也反映出檔案對圖書館史研究所蘊藏的重要價值。

課題組供稿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