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機制及應用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7年12月11日13:3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 研究進展情況

1、課題開題與子課題進展情況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按照項目計劃任務,項目組分別確立了“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資源建設機制研究”、“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資源組織機制研究”、“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人機交互機制研究”、“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模式研究”和“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應用探索研究”等5個相關子課題,項目實施周期為五年(2016.01—2020.12)。截止目前,項目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順利,各子課題組按照原定計劃有序的開展了數字圖書館用戶需求調查、視覺資源整合建模、移動視覺搜索產品分析和研發、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任務設計等工作,各項研究均按時完成。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重視理論研究與業務實踐的結合,積極將研究成果應用在國內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項目的建設中。除了國內的研究外,項目組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課題組邀請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印第安納大學丁穎教授、華盛頓大學譚勇教授等就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2017年項目組博士生擬赴南澳大學進行合作研究。截止今年7月的初步統計,本項目組成員參加iConference、ALIEP等國際學術會議12人次,國內學術會議30余人次,獲得軟件著作權1項,發表CSSCI收錄學術論文21篇,其中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6篇,完成碩士論文2篇。現有學術成果產生了一定影響。

具體到各子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1)子課題一: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資源建設機制研究

子課題一主要探討數字圖書館視覺對象資源庫內容建設、 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眾包模式以及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系統集成三個方面的機制。

目前已經完成的任務包括:對文內視覺資源的研究,在構建四級分析框架基礎上,提出一套復雜度分析框架,搭建文內視覺資源標注平台﹔從設備依托和技術支持兩個方面對國內外移動視覺搜索產品進行四個特征的總結,為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工具的開發提供參考﹔在視覺資源的眾包建設方面,提出通過眾包的理念和方法來獲取新的視覺資源,並對眾包任務的設計、用戶參與的激勵機制以及眾包結果的質量控制等資源建設機制進行分析。

目前已完成論文5篇,正在進行的研究有:基於案例分析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資源建設體系框架探索、數字人文資源移動視覺搜索中眾包任務分解機制研究和、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眾包激勵設計及對策。該子課題擬將研究的重點放在資源建設過程中的眾包任務分解、激勵設計以及資源的系統集成研究中。

(2)子課題二: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資源組織機制研究

子課題二的主要任務是分析數字圖書館視覺資源的類型和特征,研究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圖書館視覺資源組織的兩種關鍵方法(元數據模式的構建以及元數據關聯化的實現),構建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視覺資源組織框架,並基於整體的組織框架對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可視化進行研究。

目前課題組已經完成的任務主要有:對基於關聯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框架進行研究,提出了一個基於關聯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框架,該框架由3個模塊構成:模型模塊(Model)、控制器模塊(Controller)和視圖模塊(View),該模型對於建立起互聯的視覺資源庫具有參考價值﹔提出基於書目框架的數字圖書館語義搜索框架,對資源的語義化描述、組織和搜索過程以及各模塊的功能進行了設計和說明,並通過搭建實驗系統對框架功能進行測試﹔對關聯數據在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系統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提出一種具有語義發現功能的移動視覺搜索方法,採用BIBFRAME、關聯數據和圖像處理技術獲取視覺資源的語義信息和特征信息,通過關聯數據對特征信息和語義信息進行關聯,實現移動視覺搜索和語義搜索的融合,實現數字圖書館視覺資源內容和語義信息的全搜索。

目前已完成論文4篇,正在進行的研究有: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中的元數據映射及互操作機制、基於事件關聯的敘事型數字足跡的知識發現——以盛宣懷手稿為例。

(3)子課題三: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人機交互機制研究

子課題三的主要任務是從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人機交互的服務設計、用戶-技術-任務-場景維度、以及分析評價三方面對數字圖書館視覺搜索的人機交互機制進行研究。

目前課題組已完成的任務有:對移動互聯環境下視覺信息的跨屏利用行為進行概述,在剖析涉及“兩點一徑”的跨屏行為三要素基礎上,整合時間維和任務維對跨屏行為進行分類與描述性界定,並結合情境視角,從跨屏行為特征、行為動因以及行為實現研究3個方面進行分析﹔對視頻網站信息構建進行研究,以豆泡網為例,運用深度訪談和層次分析法分析豆泡在信息組織、標識、導航和檢索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並針對相應的局限性提出了若干改進建議﹔以國外現有相關錯失焦慮症(FoMO)文獻為基礎,結合沉浸體驗、網絡/手機上癮等相關研究成果,從移動社交媒體環境下FoMO的概念闡述、測量量表以及影響因素3個方面進行研究回顧,並成功構建了相關量表。④提出了大數據環境下移動視覺搜索的游戲化機制設計,並進一步探索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中各個階段的游戲化元素及相應的動因示能,提出了大數據時代移動視覺搜索的游戲化框架。

目前已完成論文5篇,正在進行的研究有: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中跨屏及多場景切換行為分析、基於游戲化設計的移動視覺搜索功能示能性探索。對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人機交互服務設計和評價研究仍是本子課題研究的重點。

(4)子課題四: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模式研究

子課題四的主要任務是以服務科學為理論依據,通過探討將服務科學運用在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可行性,從服務科學過程中的用戶需求、服務流程的規劃與設計、服務質量管理與控制、服務權益保護幾個視角切入,構建基於服務科學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理論框架,並基於此提出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服務模式。

目前課題組已完成的任務有:探索了移動視覺搜索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具體應用,分析移動視覺搜索對於切入用戶使用情景、改進資源揭示檢索和促進資源建設方面的價值,並從數字人文項目建設、移動關聯電子圖書、特色專題資源和多媒體資源的視覺揭示方面提出圖書館應用移動視覺搜索的方向﹔提出了基於情景感知理論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設計框架,該框架主要包括情景獲取、情景處理和檢索匹配以及情景應用三個模塊﹔提出了基於語義關聯的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聚合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基礎數據層、資源描述層、語義聚合層和用戶應用層四個方面,該多維度聚合服務模型使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形成了完整的閉環,並從電子圖書利用和數字人文建設兩個方面分析了移動視覺搜索聚合服務的實現流程。

目前課題組已發表論文5篇,課題組目前正在開展的工作主要有:基於SSME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理論與框架研究、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模式研究、移動視覺搜索在圖書館數字人文建設領域的應用研究、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的保障機制研究。重點在於如何將服務科學理論與數字圖書館的移動視覺搜索結合,尋找新的適合用戶需求的服務模式,並探索服務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制定科學的保障機制。

(5)子課題五: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應用探索研究

子課題五的主要任務是將前面四個子課題的研究成果應用於若干具體服務情境中,總結形成一套與目前數字圖書館發展水平和方向相適應的移動視覺搜索應用解決方案,為數字圖書館開展移動視覺搜索服務提供指導。此外通過構建具體的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案例,檢驗前述子課題研究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體現項目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目前課題組已完成的任務有:以數字人文項目的應用為核心,嘗試構建上海市民國老建筑資源庫並開展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目前項目已完成初步的需求調研和部分圖像資源的採集工作﹔與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合作,在李政道圖書館採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移動視覺搜索的基礎上,擬開展更廣范圍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課題組主要提供理論支撐和設計分析,目前初步完成部分項目的任務設計和技術實現分析。

目前課題組已發表論文2篇,課題組正在開展的主要工作有上海市民國老建筑群視覺圖像的採集和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的實現,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移動視覺搜索服務實現。課題的重點是將前述四個子課題組前期研究成果應用在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的實現上,與此同時也推動前述子課題的理論研究,為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的廣泛實現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課題組前期開展了大量的文獻調研工作,主要體現在:

①對國外移動視覺搜索產品從依托設備和技術兩個方面進行分類概括,並總結出基於手機APP的圖像檢索、基於手機APP的增強現實搜索、基於穿戴設備的圖像檢索以及基於穿戴設備的增強現實搜索四類產品的特征,為基於APP的移動視覺搜索開發提供參考。

對國內外圖書館應用移動搜索技術開展服務的案例進行總結,並提出數字人文項目建設、移動關聯電子圖書、特色專題資源和多媒體資源的視覺揭示方面提出圖書館應用移動視覺搜索的方向。

在剖析涉及"兩點一徑"的跨屏行為三要素基礎上,整合時間維和任務維對跨屏行為進行分類與描述性界定,並結合情境視角,從跨屏行為特征、行為動因以及行為實現研究3個方面對移動互聯環境下的跨設備檢索利用行為進行綜述。

④針對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的重點應用領域——數字人文,我們對國內外數字人文研究成果進行文獻計量,並將國內外研究發展狀況做出對比,指出該領域知識基礎、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⑤針對關聯數據在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中的應用,我們對關聯數據應用於圖書館的相關成果進行綜述,並提出基於語義關聯的移動視覺搜索框架和模型。

(2)調研及數據整理

為了項目的順利開展,我們先后多次對上海市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等進行現場調研:

①2016年7月-8月,課題組成員在上海市圖書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調研與交流,主要對數字人文平台的眾包合作機制進行分析,對平台的激勵機制進行算法上的研究,並對平台的設計提出詳細方案。

②2017年4月21日,課題組成員對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進行為期1天的調研,主要了解了李政道圖書館基於手機APP的AR移動視覺搜索系統功能、特點、設計思路、運行情況和存在問題等,並就課題組理論研究與該館下一步更廣泛的移動視覺搜索項目開發的合作機制進行了交流探討。

③2017年5月23日—25日,課題組成員與上海市圖書館技術團隊進行探討交流,就下一步民國老建筑視覺資源庫建設以及移動視覺搜索APP的設計和技術實現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並就存在的技術障礙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為課題組實踐部分的落實做好前期用戶分析和可行性研究。

3、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活動

(1)學術會議

課題組為了更好的將大數據相關成果以及圖書情報學前沿研究應用於本課題的建設中,成員多次參與國內、國際學術會議:

①2016年5月,課題組首席專家朱慶華教授赴韓國釜山大學參加韓國圖書情報學會主辦的2016年國際會議,並做了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Mobile Visual Search in Digital Library的大會特邀報告。

②2016年7月,課題組成員6人參加哈爾濱工業大學組織的信息管理暑期夏令營學術活動,對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分析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③2016年9月,課題組博士生參加北京大學舉辦的博士生論壇,匯報了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基於關聯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框架研究”,並就有關問題與同行專家學者進行交流。

④2016年12月課題組成員6人參加了上海圖書館承辦的第十三屆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研討班(ADLS 2016),研討班主要圍繞從數字化到數據化、雲端化和大數據之后帶來的智慧化以及全方位的網絡眾包和大眾參與進行討論。課題組成員在該研討會上進行了公眾科學的學術報告。

⑤2017年3月課題組成員5人參加了武漢大學承辦的2017年iConference國際會議,課題組成員的展示論文Leveraging Social Media to Facilitate 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Bridging Digital Immigrants with Digital Natives獲得了最佳展示論文提名。

⑥2017年4月,課題組成員7人參加了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的2017年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大數據與商務分析研究會第二屆學術年會,主要學習了如何將大數據的分析技術應用於不同場景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

⑦2017年6月,課題組成員3人參加了北京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舉辦的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學術研討會,課題組成員對如何從海量數據中獲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於促進本課題的研究有積極的意義。

(2)學術交流

①2016年3月19日,課題組邀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學科評審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黃長著研究員、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馬費成教授、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陳傳夫教授、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廣建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范並思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所長王世偉教授、南京大學長江學者、信息管理學院院長孫建軍教授等專家參加了本課題的開題論証。專家們對課題選題的前瞻性、研究內容與思路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該課題難度大,創新性強,應用價值很高。同時,專家們分別結合他們的研究經驗,對課題如何順利開展的細節問題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②2016年10月31日,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華盛頓大學譚勇教授為課題組開展了“應用於大數據的融合機器學習和結構經濟模型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開拓了課題組成員在大數據研究模式和方法上的視野。

③2016年11月9日,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祝建華教授為課題組開展了“社會化媒體研究的新方法與新知識”的學術講座,對於課題組成員在社會化媒體領域進行創新性的研究有較大幫助。

④2017年5月11日,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郭熙銅教授為課題組做了“大數據與醫療健康”的學術講座,對於課題組借鑒相關大數據研究和分析的經驗,用於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領域有一定幫助。

⑤2017年5月17日,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吳丹教授為課題組做了“基於情景和APP交互的用戶移動搜索行為研究”的講座,其研究成果對於課題組在移動搜索行為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作用。

⑥2017年6月7日,美國西蒙斯學院圖書情報學院副教授唐蓉博士為課題組做了“信息行為研究: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學術報告,對課題組成員深入學習信息行為研究有較大幫助,更好的推進相關子課題對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用戶的信息行為研究。

⑦2017年6月23日,課題組邀請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信息與計算學院丁穎教授、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主任李敏強教授、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部長李文立教授、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梁昌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王刊良教授、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王偉軍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院長顏志軍教授對課題組目前已開展的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研究進行專家咨詢會。專家們充分肯定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創新性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果,同時就研究成果的宣傳擴散、眾包機制的實現、學術資源視覺檢索結果的呈現、課題開展過程中核心研究與相關研究的均衡等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3)國際合作

本課題立項后,先后多次邀請國外專家參與本課題研究進展和研究難點的討論,推進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如邀請美國西蒙斯學院圖書情報學院副教授唐蓉博士、印第安納大學信息與計算學院丁穎教授等來學院交流講學。同時借助各種國際會議平台,如ALIEP、iConference、CSWIM等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與國外研究者們探討相關問題﹔課題組還選派一博士生赴南澳大學開展為期1年的合作交流研究,對於項目國際化視野的研究有較大幫助。

4、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項目正處於中期建設期內,前期成果主要以理論研究和模型構建為主,深層次的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系統和平台尚在前期設計和規劃中。目前項目研究成果通過開題報告會、專家咨詢會和多方面的學術交流活動得以宣傳和推廣,特別是該項目立項后在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十余篇,有效宣傳和擴大了該項目的學術影響。

目前我們已和圖書館界進行合作,將我們的成果應用於具體的服務實現上。課題組研發的“即讀—數字圖書館在線閱讀平台”已經獲得國家軟件著作權登記並初步上線。通過與業界的合作,探索移動視覺搜索的具體應用,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不少圖書館對使用二維碼開展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產生興趣。

二、 研究成果情況

(1)《文內視覺資源的分析框架與計量探索》發表於《情報學報》2017年2期

基本內容:對學術文獻內部的視覺資源(簡稱文內視覺資源)的分析和計量進行探索。

主要觀點:將文內視覺資源看作可視知識計量單元進行嘗試性分析,能從新的視角和更細的粒度拓展計量分析的對象,並為基於可視知識單元的知識服務奠定基礎。在構建涵蓋五大視覺特征與兩大關系特征的四級分析框架基礎上,搭建文內視覺資源標注平台,選擇圖書情報領域樣本期刊構建語料庫,從“屬性-關系”兩個維度進行計量分析。樣本語料庫中文內視覺資源的可視知識計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圖書情報學科及相關研究主題的視覺表達態勢。

學術價值:該框架可為學術視覺資源庫建設與管理、檢索與分析,以及更細粒度的知識服務提供參考﹔為評價學科視覺表達態勢,促進學術可視化交流與傳播奠定基礎。

(2)《面向人文研究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發表於《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年第5期

基本內容:對面向人文研究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系統研究和分析。

主要觀點:新的人文研究平台以數據為基礎,以方法為導向,提供統一的數據資源管理、大數據分析、可視化展示和智慧型服務。這些變化將帶來更大范圍和深度的數據資料的應用和協同研究,將使研究人員以過去難以想象的尺度和維度提出問題。數字人文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是國家層面的,也可以是地區行業或組織機構層面的。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人類記憶和文化遺產機構近20年來館藏內容大規模數字化,可以通過升級為數字人文研究平台,轉型為數字人文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在數字時代發揮其巨大的價值。

學術價值:人文科學研究正在向以數據為驅動的新型研究模式轉型,形成所謂“數字人文”研究新范式。“數據科學”為這些變化提供了方法論基礎,支撐研究活動的基礎設施也需要經過改造或重新建立。

(3)《從傳統紙媒到數字媒介的用戶閱讀轉移行為研究——基於MEC理論的探索》發表於《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年3期

基本內容:採用結構化訪談的方式,從“用戶價值導向”探索個人價值視角下用戶從傳統紙質媒體到數字閱讀媒體轉移的動機。

主要觀點:用戶從傳統紙媒轉移到數字媒介情景閱讀時,更多的是受到功能性價值、機會性價值、社會性價值以及情感性價值的影響,其中對情感性維度的關注已超過功能性維度﹔與價值維度匹配的要素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功能類層面,已延伸到環保意識層面。研究揭示隨著讀者價值觀的改變,閱讀行為動機也有了新的變化,需要對數字媒介相關的資源、產品及系統的設計、服務等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

學術價值:傳統紙質閱讀雖然能滿足讀者在閱讀深度和閱讀習慣方面的需求,但數字閱讀,尤其是移動互聯環境下的數字閱讀,在閱讀廣度和閱讀成本方面更具優勢,研究成果對於利用科技手段縮小閱讀的貧富鴻溝,助推全民閱讀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4)《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眾包模式初探》發表於《情報資料工作》2016年4期

基本內容:對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眾包模式進行探索。

主要觀點:通過眾包的理念和方法來獲取新的視覺資源,主要從眾包任務的設計、用戶參與的激勵機制以及眾包結果的質量控制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並與傳統的信息搜索模式進行了對比,最終提出了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的資源建設機制。

學術價值:移動視覺搜索與眾包模式的結合跨越了傳統的組織界限,為實現任務或項目目標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同時克服了海量資源規模大、數量多、分布廣泛的問題。移動視覺搜索眾包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較大的價值。

(5)《關聯數據在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系統中的應用研究》發表於《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17年1期

基本內容:提出一種具有語義發現功能的移動視覺搜索方法,實現數字圖書館視覺資源內容和語義信息的全搜索。

主要觀點:採用BIBFRAME、關聯數據和圖像處理技術獲取視覺資源的語義信息和特征信息,通過關聯數據對特征信息和語義信息進行關聯,實現移動視覺搜索和語義搜索的融合。實驗結果表明,系統較好地實現了對視覺資源內容和語義的搜索。

學術價值:提出的移動視覺搜索系統能夠較好地實現視覺資源內容和語義的關聯與搜索,為數字圖書館語義信息發掘和服務模式創新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有效彌補了傳統移動視覺搜索在語義方面的不足。

(6)《大數據環境下移動視覺搜索的游戲化機制設計》發表於《情報資料工作》2016年4期

基本內容:提出了大數據時代移動視覺搜索的游戲化框架。

主要觀點:大數據環境下移動視覺搜索的游戲化框架強調由內而外的三層設計模式,重點突出任務、規則、事件和場景四大要素在移動視覺搜索的游戲化機制設計中的重要性,然后在對象/過程中將每個要素進行系統性結構,並倡導將外圍豐富的游戲化元素融入到移動視覺搜索的應用設計中。

學術價值:歸納了移動視覺搜索中的游戲化元素及其對應的動因示能,並提出面向大數據的移動視覺搜索游戲化設計框架,倡導由內而外的設計思路。

(7)《國外移動視覺搜索產品的比較分析研究》發表於《圖書館雜志》2016年9期

基本內容:從依托設備及使用的技術兩個層面對移動視覺搜索產品進行了分類,並分析總結了基於手機APP的圖像檢索、基於手機APP的增強現實搜索、基於穿戴設備的圖像檢索以及基於穿戴設備的增強現實搜索四類產品的特征。

主要觀點:MVS 技術及應用的研究與推廣對數字人文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認為MVS 技術在數字人文中的應用與推廣時應關注應用資源的整合、應用場景的確定和應用形式的選擇。

學術價值:對國外移動視覺搜索平台的對比研究,能夠為我國移動視覺搜索的研究提供參考,同時也為移動視覺搜索技術與服務在數字人文中的創新應用提供幫助。

(8)《基於BIBFRAME的數字圖書館語義搜索框架研究》發表於《圖書與情報》2017年1期

基本內容:為滿足數字圖書館語義化資源整合與發現需要,文章提出了基於書目框架(BIBFRAME)的數字圖書館語義搜索框架,並對資源的語義化描述、組織和搜索過程以及各模塊的功能進行了設計和說明。

主要觀點:通過搭建實驗系統對框架功能進行測試,結果表明系統滿足了預期的功能需求,提出的數字圖書館語義搜索框架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學術價值:基於 BIBFRAME 提出的數字圖書館的語義搜索框架融合了關聯數據、自然語言處理、SPARQL 搜索等相關技術,實現了信息的語義整合、需求的語義識別和資源的語義搜索,為解決數字圖書館語義整合和搜索提供了經驗。

(9)《基於情景感知的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設計研究》發表於《圖書館學研究》2017年16期

基本內容:對基於情景感知的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設計進行研究。

主要觀點:在情景感知和移動視覺搜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圍繞用戶移動終端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源和服務的情景為中心,以視覺搜索為切入點,構建了基於情景感知的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模型,該模型主要包括情景獲取、情景處理和檢索匹配以及情景應用三個模塊。其中情景獲取中嵌入了服務、線索和技術等創新元素。

學術價值:圖書館背景下移動視覺搜索的應用實踐必須建立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設計的基礎上,研究將為進一步開發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工具和更深層次聚合移動視覺搜索服務提供參考。

(10)《基於語義關聯的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資源與服務聚合研究》 現代情報 2017年第10期

基本內容:探討了利用語義關聯的方式對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資源和服務進行聚合。

主要觀點:從多維度聚合和語義關聯兩個方面分析了數字資源聚合的理論基礎,並從基礎數據層、資源描述層、語義聚合層和用戶應用層四個方面構建了基於語義關聯的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資源與服務多維度聚合模型,從電子圖書利用和數字人文建設兩個方面分析了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的實現流程。

學術價值:移動視覺搜索服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更好的切入用戶利用場景和促進圖書館各種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措施,而視覺資源與圖書館各種資源的聚合是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開展的基礎,對其進行研究有利於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真正落實。

(11)《即讀——數字圖書館在線閱讀平台V1.0》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通過集成二維碼在線生成技術、語音在線播放技術等技術手段實現在線閱讀,並於2017年6月17日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第1864614號)。

(12)《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移動視覺搜索用戶採納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南京大學2017年碩士畢業論文

基本內容:參照現有基礎理論體系構建移動視覺搜索的技術接受模型,模型包括移動視覺搜索的感知特性,感知信任,期望確認,服務成本和採納意願等多個維度,在此基礎上建立假設並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假設進行驗証,以分析社會化媒體下的移動視覺搜索用戶的採納意願受到何種因素影響,為相關服務商改進服務質量提供參考。

主要觀點:消費者感知特性,服務成本與移動視覺搜索用戶的採納意願存在顯著的關系,感知信任和期望確認對消費者感知特性,服務成本與消費者採納意願的關系呈現不完全的中介效應。

理論價值:移動視覺搜索是一種新的檢索技術,針對該具體技術,構建移動視覺搜索服務用戶的採納意願模型,是對技術採納模型的深入拓展。

(13)《數字圖書館書目資源移動視覺搜索平台研究》南京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基本內容:以移動視覺搜索與關聯數據為核心,圍繞搭建數字圖書館書目資源移動視覺搜索平台展開研究,以期幫助數字圖書館提升書目搜索服務質量。

主要觀點:以關聯數據與移動視覺搜索為核心提出了一個數字圖書館書目資源移動視覺搜索平台框架,具體工作包括書目信息及封面圖片抓取、封面圖片視覺特征數據庫的建設、書目信息關聯數據庫建設、封面圖像匹配與搜索、書目語義信息展示等。該框架融合了關聯數據和圖像處理與檢索技術,支持以視覺資源為對象進行語義信息和關聯資源的搜索。

理論價值:可以為數字圖書館解決資源組織、建設、人機交互以及服務模式等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可以幫助數字圖書館更好地發揮其特有的資源優勢,提升其服務質量。 

課題組供稿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