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作家資料庫建設及其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7年12月08日14:47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 研究進展情況

1、課題開題與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項目開題情況

2016年4月16日,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作家資料庫建設及其研究》開題報告會在中央民族大學順利舉行。六位評審專家經過認真評議,一致通過開題報告,認為該項目不僅具有重要學術價值,而且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和文學發展的高度重視。

會議由中央民族大學科研處主辦,科研處處長烏小花教授主持會議,分管科研工作的青覺副校長致辭。青覺副校長首先對課題組表示祝賀,同時向與會專家介紹了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在統籌學科規劃,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以及改革科研管理體制,提高科研水平方面採取的系列措施,最后希望課題組通力合作,保質保量完成課題預設的各項任務,為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開題報告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研究員主持。項目首席專家、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鐘進文教授從課題背景、社會價值和學術意義、前期成果、研究計劃與團隊建設、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等五方面進行了項目陳述。重點闡述了征集當代各少數民族作家相關資料,走訪當代少數民族作家,建立中央民族大學當代少數民族作家研究資料庫的重要價值和深遠意義。

朝戈金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教授、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尹虎彬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北方室主任阿地裡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原院長文日煥教授以及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大連民族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李曉峰教授對項目進行了專題評議。專家們的評議主要圍繞重大項目如何樹立問題意識,體現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研究,注重研究方法,加強理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希望項目組處理好投標書和未來研究計劃之間的關系,既要尋求亮點,形成特色,產出具有創新價值的重大研究成果,又要考慮可持續發展。

參加開題報告會的還有課題組子項目負責人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楊春教授、藏學研究院副院長扎巴副教授,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王憲昭研究員。

(二)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執行及進展情況

自2015年11月收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立項通知書后,本項目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和鼓勵,課題組認真落實項目研究工作。一年來,按照項目研究計劃,舉行了開題論証會、完成了第一次實地調研、收集了作家作品及文學刊物共四百余冊、資料庫建設逐步實施、課題組成員中一名博士及四名碩士完成學位論文並順利畢業,項目總體進展順利。

目前為止,收集到29個少數民族的部分作家作品及文學刊物,包括黎族、裕固族、土族、阿昌族、仡佬族、彝族、水族、撒拉族、羌族、普米族、納西族、毛南族、哈尼族、赫哲族、錫伯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東鄉族、藏族、布依族、保安族、白族、畬族、京族、仫佬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漢族作家書寫的少數民族相關作品。

2、實地調研順利進行

2016年7月16日至8月2日,項目負責人鐘進文教授、子課題負責人楊春教授及王憲昭研究員率領課題組七名在讀研究生,前往黑龍江省佳木 斯市、同江縣、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旗(阿裡河)、海拉爾、鄂溫克旗以及呼和浩特等9個縣市進行了為期18天的調研工作,對赫哲族、錫伯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以及鄂倫春族五個民族的部分作家做了深入的訪談,並走訪了莫力達瓦文聯、鄂倫春旗文聯、鄂溫克旗文聯、呼和浩特文聯以及呼倫貝爾學院三少民族研究所等單位。調研組得到了各地文聯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保障了調研的順利進行。

本次調研採訪赫哲族作家1人、錫伯族作家1人、鄂溫克族作家7人、鄂倫春族作家9人、達斡爾族作家11人,三少民族研究者1人,共30人。包括赫哲族作家孫玉民﹔錫伯族作家雷志芬﹔達斡爾族作家孟大偉、敖銘、孟羽柱、蘇華、晶達、孟根、蘇曉英、敖文華、張華、薩娜、達拉﹔鄂倫春族作家敖長福、空特樂、敖榮鳳、孟代紅、白劍、白劍武、白玉龍、關紅英、凱榮格﹔鄂溫克族作家涂志勇、涂克冬•慶勝、杜梅、薩仁、安娜、孟鬆林、諾敏﹔呼倫貝爾學院文學院王介雲教授。除本次集體調研以外,課題組成員另於新疆伊犁採訪了維吾爾族雙語作家阿拉提•阿斯木,於北京採訪了滿族作家龐天舒。調研報告撰寫及訪談錄音整理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12月底完成。

參與本次調研的所有成員於10月20日舉行了調研總結大會,大家提出了訪談技巧需進一步提高、提問更需針對性、訪談前先閱讀作家作品、關注作家創作環境、每天交流心得感想等建議,並就今后的研究工作安排進行了討論。本次總結會議有助於未來研究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2017年7月8日至22日,項目負責人鐘進文教授、子課題負責人楊春教授及王憲昭研究員率領課題組6名在讀研究生,前往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福鼎縣、霞浦縣、寧德市、壽寧縣、連江、福州市、南寧市和東興市9個縣市進行了為期14天的調研工作,對畬族、京族2個民族的部分作家做了深入的訪談,走訪了福鼎縣畬族文化促進會、霞浦縣畬族文化促進會、寧德市畬族文化研究會、福州市文聯,並與福鼎縣畬族文化促進會、寧德市畬族文化研究會部分會長、理事進行了座談。調研組得到了各地文聯、民族文化促進會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保障了調研的順利進行。

本次調研採訪畬族作家16人、京族作家2人,共18人。其中,12位作家接受當面訪談,他們是畬族作家鐘一林、雷李江、雷翔、鐘而贊、雷雲凌、雷言欽、藍統棟、鐘紅英、鐘伯清、雷致青,京族作家莫振芳、蘇凱﹔6位作家接受書面訪談,他們是畬族作家雷德和、鐘秀華、藍朝金、藍葆夏、鐘建明、雷志華。除本次集體調研以外,課題組成員另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採訪了鄂溫克族作家涂克冬•慶勝,並走訪當地文聯和作協部門,收集作家相關資料。調研報告撰寫及訪談錄音整理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12月底完成。

3、作家資料庫建設初步展開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作家資料庫,主要是採集、收錄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作家的基本信息和作品情況,數據庫容納了作家姓名、民族、出生年月、性別、照片、文化程度、主要作品、代表作簡介、獲獎情況、社會評價、個人小傳、聯系信息等重要資料。資料庫建成后,研究者可以通過檢索作家名字得到其個人信息和作品資料,也可以通過作品名稱搜索作家信息,還可以以民族為類別檢索該民族作家信息。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作家資料庫既是少數民族作家的展示平台,又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現階段的工作就是將採集到的作家信息和作品按照word表格的方式整理錄入。這次調研對內蒙古、黑龍江境內的赫哲族、錫伯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的部分少數民族作家進行了採訪和作品收集。根據調研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對這五個民族的二十多位作家的信息和作品整理錄入。

4、重大項目組成員參與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是我國科學文化事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標志性、創新性工程。《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第一版(74卷)和第二版(32卷)已於1978年和1993年相繼出版。作為國務院持續支持的國家級大型出版項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已由國務院正式立項,由國家財政給予支持。

據悉,我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作家資料庫建設及其研究》項目組成員鐘進文教授、楊春教授、阿榮博士生、馬金龍博士生,已確定參與編撰《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中國文學卷,具體負責裕固族、拉祜族、土族、保安族、東鄉族及撒拉族的相關詞條的編撰。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是新形勢下構建中華民族優秀文明、提升國家整體文化形象、反映當代科學知識水平的重大基礎性出版工程,是把握國家話語權、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構筑核心價值觀的標志性工程,也是規范標准知識、維護文化安全、革新傳播方式的創新性工程。第三版的編纂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一)成立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

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成立於2016年6月,指導單位是國家民委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辦公室,由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北京市民族電影展組委會合作共建。由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鐘進文教授擔任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整合既有校內外研究資源,希望打造學界與業界互動的協同創新基地,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產學結合等方面形成科學研究平台、創作孵化平台和高素質影像人才培養平台。中心組織結構包括顧問團、專家團和中心研究員。顧問團和專家團致力於為民族影視研究與創作提供權威意見、獨立聲音與可行性預判、評估。中心研究員由漢、藏、回、維吾爾、蒙、壯、侗、朝鮮、裕固、拉祜、羌族等多民族學者組成,中心的基本價值理念基於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樣化,遵循影視創作的規律。

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填補了我國目前沒有專門從事少數民族電影研究的學術機構的空白,也為今后少數民族電影事業、電影研究、影視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堅實保障,以此進一步推動我國少數民族電影事業的繁榮發展。

(二)舉辦首屆中國少數民族電影高層論壇

2016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國少數民族電影高層論壇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論壇開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主任鐘進文教授主持,各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本次論壇的主題“行走與思考——少數民族電影與民族文化”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本次高層論壇主要包括學術研討、民族題材電影及紀錄片展映和導演工作坊三個單元。降邊嘉措、尹鴻、鄭茜、左衡等來自全國六十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者,麥麗絲、劉湘晨、景宜、大海等來自業界的知名導演,以及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政策制訂者約150人參與了此次論壇的討論、交流與對話。14位主旨發言、30位專題發言、2場導演工作坊呈現出了多元化、多維度的思想碰撞,針對民族電影的發展、民族影視政策及創作與市場等方面的困難與瓶頸、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實踐性總結和學理上的探討。

本次論壇承辦單位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2016年6月成立,由北京市民族電影展組委會和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聯合成立。本次論壇是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一次大型會議,此次論壇還宣布了《中國少數民族電影發展銀皮書(2016)》正式啟動,銀皮書由中國少數民族影視中心出品,以詳實的數據報告、權威的政策研判和趨勢分析,為少數民族電影的健康發展提供政策依據、數據依據和學術支撐。論壇期間,展映了《背山》《大河沿》《侗族大歌》《額吉》《和田玉傳奇》《諾日吉瑪》《英雄江格爾》《永生羊》等12部少數民族題材紀錄片和電影。

二、 研究成果情況

(一)首席專家主編的民族文學叢書兩本同時獲得第十一屆“駿馬獎”

2016 年 9 月 27 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頒獎典禮。“駿馬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文學獎,旨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政策,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發展和各民族文學的交流與融合,促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在本屆“駿馬獎”的評選中,共有24部作品和3名譯者獲獎。

裕固族作家妥清德的《風中撿拾的草葉與月光》和藏族作家德本加的《無雪冬日》(藏文)分別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詩歌獎和中短篇小說獎。這兩部獲獎作品都出自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文學中心主編的系列文學叢書。

裕固族作家妥清德的《風中撿拾的草葉與月光》,以豐富的想象,回望裕固族人心中的草原,在歷史與現實的相互映照中,表達民族的憂思與夢想。藏族作家德本加的《無雪冬日》,以節制、靈動的筆觸描繪青藏高原山村小鎮的生活畫卷,在凡人的艱辛歡樂、小事的酸甜苦辣中,體現著深沉廣大的悲憫。

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文學中心成立於2010年12月,由鐘進文教授擔任中心主任。該中心旨在形成一個具有解決民族文學理論與現實問題能力的學術團隊,將學科水平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並為國家解決少數民族文學問題及文學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在鐘進文教授擔任文學中心主任期間,主編了民族文化與民族文學研究叢書、文學理論與民族文學研究叢書、 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叢書、藏族文學研究系列、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文學作品系列、少數民族母語作家文庫建設系列。

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文學中心成立以來,鐘進文教授主編的系列叢書不僅在學術界獲得廣泛好評和肯定,同時在社會上也引起了一定的關注。兩部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作品《風中撿拾的草葉與月光》和《無雪冬日》(藏文)分別是鐘進文教授主編的“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文學作品系列”和“少數民族母語作家文庫建設系列”。鐘進文教授主編的藏族作家德本加的《人生歌謠》和拉先加的《成長謠》2012年中文出版后,由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研究所星泉翻譯為日語,2014年12月由日本勉誠出版社出版發行。

(二)楊春教授等編撰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叢書(全書共5卷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叢書由中央民族大學主持,邀請中央民族大學校內外專家學者參加編撰書寫。本叢書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分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批評五卷進行完整綜合的敘述和論析。本課題負責人之一中央民族大學楊春教授為散文卷主編,梁庭望教授為詩歌卷主編,李雲忠教授為小說卷主編,趙志忠教授為戲劇卷主編,新疆師范大學的王佑夫教授等學者為文學批評卷主編。

本叢書特點如下:第一,從史的角度論述不同時代產生的作家與作品,同時關注不同時代、民族出現的文學現象與思潮。第二,以作家文學為主,向人們展示從古至今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而不是僅僅以少數民族民間創作為重點。第三,注重綜合比較研究,包括漢族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之間、各少數民族文學之間以及中國周邊國家文學以及跨境民族文學比較研究。這套叢書是目前國內最新出版的少數民族文學史,它對提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地位,擴大民族文學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民族文學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提供了一套比較全面的專業教材。

課題組報告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