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進展情況
1、課題開題與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自立項以來,課題組根據投標書總體計劃,緊張而有序地開展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代留學檔案的整理和研究,主要包括:1、留學教育通論—檔案整理與研究﹔2、留美檔案整理與研究﹔3、留歐檔案整理與研究﹔4、留學日本檔案整理與研究﹔5、留學生與晚清社會變革研究。等等
(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子課題總共有5個,具體的進展情況如下:
1、留學教育通論—檔案整理與研究
包括留學上諭、奏議、章程、咨文﹔留學生的派遣、管理、考驗、任用﹔留學費用、獎勵、資助、救濟等內容的檔案,散布於內閣、軍機處、兵部、外務部、學部、憲政編查館、醇親王府、端方檔、醇親王檔等十幾個卷宗中。
根據原來摸底的檔案總量,目前,已經整理出了一半左右,或者多一些。但是,對其研究還有待於此部分檔案的進一步整理。
2、留美檔案的整理與研究
包括官派幼童留美檔案、 庚款留美檔案和1872—1910年其他留美檔案等。這部分檔案已經整理出來約四分之三,其中幼童留美檔案、 庚款留美檔案基本整理出來,隻有一少部分還散落民間。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整理和提高,已經撰寫初稿2萬多字。
3、留歐檔案整理與研究
包括:①福州船政學堂學生留歐檔案﹔②留學英國檔案﹔③留學法國檔案﹔④留學比利時檔案﹔⑤留學德國檔案﹔⑥留學歐洲其他國家檔案。晚清,留學歐洲的數量僅次於留學日本,留學的國家也較多。但是,這些檔案的分布比較分散,主要集中於內閣、軍機處、兵部、外務部、學部、農工商部、總理練兵處、北洋督練處、憲政編查館、軍咨府、醇親王府、端方檔、醇親王檔等幾十個卷宗檔案中,整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目前,整理好的大約佔摸底總數的三分之一。
4、留學日本檔案整理與研究
包括留學師范類專業檔案﹔留學法政類專業檔案﹔留學軍事類專業檔案﹔留學其他專業檔案等。清代,中國留學日本的人數最多,專業雖然集中,但是涉及面也很廣。故,散布在眾多檔案中。目前,整理出的檔案約佔摸底總數的一半。完成的論文有3萬多字。
5、留學生與晚清社會變革研究
通過對清代留學檔案的整理,進而研究留學生與晚清社會變革研究的關系,是本課題的重要目的。有關的計劃論題主要有:論清代留學運動的發生和發展﹔官派留美幼童與中國早期現代化﹔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與中國現代海軍的創建﹔留學日本大潮與20世紀初中國的社會變革﹔庚款留美生與中國現代科學、教育的變革等。但是,在具體研究中,課題組根據評審意見,有較大突破,其中之一是圍繞“留學生群體的形成與大廈將傾時的清末新政”這一關系,進行辯証的論述,其成果獲得了比較廣泛的首肯。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一)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本項目的主要工作是對收藏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清代留學檔案進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留學教育通論—檔案整理與研究
已經整理出近百件,如清帝、軍機處、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務部等關於派遣留學的諭、折等,內容比較豐富,涵蓋面較廣。
2.留美檔案的整理與研究
主要為留美幼童和庚款留美的檔案,約50件。
3.留歐檔案整理與研究
主要為留英、留德、留法、留比等國的檔案,已經整理出300余件,其中留英的檔案200多件。
4.留學日本檔案整理與研究
晚清留學日本的人數眾多,相應的檔案也較多,主要分布在學部、兵部等,已經整理出約500多件。
(二)學術會議、學術交流
1.立項以來,除開題研討會以外,本項目按子課題舉行過10次小型研討會,主要是對留學教育通論—檔案整理與研究、留美檔案整理與研究、留歐檔案整理與研究、留學日本檔案整理與研究、留學生與晚清社會變革研究等子課題,如何進行整理、重點、進度安排以及有關的問題進行研討,並進行分工,以確保按計劃進行。
2.為了總結和弘揚從清代開始的留學生的愛國主義傳統,於2016年6月召開了“留學報國愛國思想與實踐研究”學術研討會,國內外30多個專家參加了會議,收到相關論文30余篇,后來《神州學人》等媒體作了報道。
3、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活動
2016年2月,由美國聖約翰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李又寧教授邀請,參加了“留美1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作了關於清代和民國留學檔案整理的報告,受到了李又寧教授和與會者的較高評價。
會間,與李又寧教授等交流了中國留學檔案的整理情況,希望李又寧教授對保存在美國高校的有關清代留學美國的檔案,予以關注,配合整理,得到了李又寧教授的積極響應。
4、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非常遺憾,這個工作課題組重視不夠,有關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正在亡羊補牢,認真補做,力求能夠得到積極的效果。
二、 研究成果情況
截止目前,本項目的代表性成果主要為申報本項目期間和立項以后的成果,主要包括留學檔案整理和晚清留學研究兩大部分:
(一)清代留學檔案整理,約75萬字左右,主要包括:
1.留學教育通論—檔案整理,約15萬字,基本內容為留學上諭、奏議、章程、咨文﹔留學生的派遣、管理、考驗﹔留學費用、獎勵、資助、救濟等,這部分檔案有的已經公布,有的還是首次發現,從中可以看出清代派出留學生的始末,對了解清代留學運動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2.留美檔案整理,約10萬字,基本內容為官派詹天佑等幼童留美檔案﹔胡適、梅貽琦等庚款留美檔案﹔1872—1910年其他留美檔案,如袁世凱派出的北洋大學留學檔案等,這部分檔案是晚清到民初留美檔案的主體,對於厘清官派留美的來龍去脈、庚款留美的是是非非以及晚清零碎的留美活動,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3.留歐檔案整理,約20萬字,基本內容為福州船政學堂學生留歐檔案、留學英國檔案整理、留學法國檔案整理、留學比利時檔案整理、留學德國檔案整理。這部分檔案涉及面較廣,就留學國而言,包括英、德、法、比等國,還有專門的福州船政學堂學生留歐﹔就國內的卷宗而言,涉及的部門也很多。因此整理起來較有難度,其價值是比較全面的反映了晚清留學的概貌,對於厘清晚清時代中國留歐情況有重要的認識價值。
4.留學日本檔案整理,約30萬字,基本內容為留學師范類專業檔案、留學法政類專業檔案、留學軍事類專業檔案和留學其他專業檔案。這部分檔案的數量在晚清留學檔案中堪稱第一,這與晚清的留學大潮非常相應,從中可以清晰地反映晚清留學大潮的始末,更可以看出那時的中國青年到日本尋醫求藥的愛國急切心情,還可以看出一大批留日學生回國以后的所作所為,因此這部分檔案對於認識晚清的留學運動、留日群體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二)晚清留學研究,主要是留學生與晚清社會變革研究,主要成果為:
1.《留學生群體的形成與大廈將傾時的清末新政》,約8萬字,作為第一章收入《留學生群體與民國的社會發展》(入選2016年國家文庫)。
基本內容 此章辯証地論証了清代留學運動的發生、留學生群體的形成與清末新政之間的關系,近代中國留學生的出現早於清末新政,但清末新政推動了留學大潮的興起和留學生群體的形成﹔進而通過留學生參與清末新政的考察,分析清末新政與留學生群體的互動關系:清末新政為留學生群體參政提供了機遇,留學生群體參與和促進了清末新政。
基本觀點 1.“近代中國留學運動是伴隨著中國國門的被迫打開、西學東漸進一步深化后逐漸開始發展的。它以1872年容閎倡導的留美幼童運動為肇始,在20世紀初的新政時期匯成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留日大潮。同時,中斷了的留學歐美活動也開始復蘇,共同匯成了短期內數萬中國人走向世界的熱流,誕生了一個以留學生為代表的新型知識分子群體。這是一個數量龐大的、不同於中國傳統的士大夫階層的知識分子群體。它由清末新政所催生,從根本上講,留學大潮的出現是清政府實行新政的直接結果,但是后來它又促進了清末新政的進行!盡管這個群體成分復雜,但是在整體上,在中國傳統社會急劇轉型的新政時期乃至整個20世紀,卻是一個能適應時代變化、推動歷史發展的新生力量,隨后在清末民初的政治鼎革中發生了特殊的作用。”
2.“清末新政對於中國社會的變革,對留學運動的推動,無疑是積極的,但從后來的結果看,清末新政無疑成為埋葬清政府的一種催化劑。從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上看,這次改革既順乎晚清革故鼎新、重振國威的民心民意,也符合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如果說京都不保、國將不國是新政出台的直接原因,那麼新政的內容則又明白無誤地表明了西學的巨大影響。毫無疑義,清末新政是清末多種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參與的人員遍布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而這其中又不能不與受到西學影響的官紳、新式學堂的學生特別是留學生的參與和影響有關。就此而言,留學生群體與清末新政與此后的中國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又是一種互動關系。”
3.“本來相當多的留學生還寄希望於立憲,為此積極參加新政,希望通過有序、平穩的體制改革,建立英國式君主立憲的現代國家。但是皇族內閣的出籠,標志著清末新政進入了立憲的死胡同,擊碎了他們多年的幻想。留學生們的初衷已被扭曲,感情受到了愚弄,對清王朝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體制外的留學生們更被激怒,進一步加快了武裝革命的步伐。最終,踟躕不前的清王朝終於在清末憲政運動和革命的浪潮中,被以留學生為主體的革命派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
學術價值 此觀點不僅辯証地論述了中國留學運動在清代發生、留學生群體在清代形成的歷史原因,更首次從留學生的角度論述了留學生與清末新政的關系,即清末新政推動了留學生群體的形成,留學生群體又促進了清末新政的發展,並直接導致了清王朝的覆滅。這對於當今更科學地認識清末新政的發生、發展和清王朝的覆滅以及留學生群體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使人耳目一新的認識價值和啟示意義。
社會影響 1.著名歷史學家張海鵬先生在該書的序中高度評價了這個觀點等。2.《光明日報》2017年8月1日以《一部“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斗史》為題,發表了近4000字的書評,其中特別提到了該書對留學生與晚清社會變革的論述。
2.《清末留學歐美運動析論》,《歷史檔案》(CSSCI),2015年第4期。
基本內容 主要是對留美幼童之后的清末留學歐美運動進行評析。
基本觀點 清末留學歐美運動與清末新政關系極為密切。與派遣學生赴日留學一樣,派遣學生赴歐美留學也是清政府為了推行新政、解決人才缺乏問題的重要舉措。而為了在華的長遠利益,增加對華的影響力,歐美一些人士也試圖吸引中國人到自己的國家留學。總體而言,清末留學歐美學生人數不多,但是,其中學有專長和成為某一領域風雲人物的甚多,其主流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特別是其中的庚款生,大都成為中國現代科學和學科的奠基人。
學術價值 此文選題在研究留學歐美的文章中比較少見,因為論者大多偏重於論述留美幼童或庚款留美,而對在此期間的留學歐美的活動較少關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本文有拾遺補缺的作用,特別是強調“清末留學歐美學生人數不多,但是,其中學有專長和成為某一領域風雲人物的甚多,其主流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這個觀點有一定的創新意義。
3.《清末新政與留日大潮的涌起》,《江海學刊》(CSSCI),2014年第5期﹔《新華文摘》2015年第3期摘登。
基本內容 主要論述留日大潮與清末新政之間的關系,清末新政推動了留日大潮的涌起。
基本觀點 清末新政與留日大潮的關系極為密切,留學日本是當時清政府解決人才缺乏的重要途徑並大力提倡的結果,而日本政府為了其在華的長遠利益,也試圖利用中國人普遍的留日願望實現自己的陰謀,少數日本有識之士則希望通過接納中國留學生以維護中日的傳統友誼。清末留日學生人數眾多,達20000以上,為當時人類有史以來留學人數之最,且所學專業多樣,以師范、法律及軍事為主,回國后的主流為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學術價值 通過辯証地論述清末新政與留日大潮興起之間的關系,說明清末新政對留日大潮興起的影響,並且通過對清朝派出留學生和日本接納中國留學生的多重分析,進一步說明了留日大潮得以形成的具體乃至隱秘原因,這對於客觀地認識留日大潮的興起有比較重要的認識價值。文中對留日人數的辨析為新創,值得學界的注意。
社會影響 被引兩次以上,又被《新華文摘》2015年第3期摘登。
4.《留日學生與清末新政時期西方政治文化學說的傳播》,《江蘇社會科學》(CSSCI),2014年第1期。
基本內容 具體地論述了清末新政時期留日學生傳播西方政治學說的經過和功績,認為這種傳播對開啟民智、推動新政、促進辛亥革命有重要作用。
基本觀點 清末新政時期,譯書的重點從洋務運動以來中國知識界對西方自然科學中應用科學為主的翻譯,轉向了以歐美特別是日文書籍中人文社會科學類著作的翻譯,並且以政法、教育類書籍為主。這不僅反映了留日學生通過中譯日文,傳播西學,“尋醫求藥”以救國救民的強烈願望,更為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提供了先進的思想武器和理論指導,喚醒了大清帝國一批沉睡的臣民,激勵了一批青年知識分子投身於清末新政與辛亥革命
學術價值 本文從傳播學的角度論述了留日學生在清末新政時期對西方政治學說的傳播,比一般的論述留日學生的有關貢獻更有價值,並且論述了這種傳播的直接影響,比較符合歷史實際。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