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房寧:積極應對人工智能對社會科學研究的挑戰

房寧2017年11月16日08:19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積極應對人工智能對社會科學研究的挑戰

近年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成為一種新型認識工具和影響社會生活的有力手段,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日益凸顯。同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多地進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並將產生重大影響。這一趨勢應引起我國社會科學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應對。

從已知的情況和趨勢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於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獲取研究對象全樣本的信息與數據,從而改變以往社會科學廣泛採用的以部分推斷整體的抽樣調查方法,能夠全面完整地認識和把握研究對象。同時,採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研究信息資料的自動搜索、獲取和整理,其效率是人工所無法比擬的。

由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獲取全樣本的信息和數據,能夠由此大大擴展人類的認識領域,獲得多視角、全領域的觀察能力,由此帶來比較研究視閾的擴展,提升社會科學對於社會現象之間各種復雜聯系及相關性的認識能力,有利於實現社科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彌補人類思維和認識盲區的作用。將其應用於社會科學研究,可以增強研究工作的客觀性,發現未知領域,避免主觀性偏差,糾正以往研究中的謬誤。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即時性能夠滿足部分社科研究的時效性需求。在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中,由於人力資源和人工技術的限制,難以獲取即時資料,研究成果一般具有延時性和滯后性。在社科研究中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根據需要做到即時調查分析,即時反映事物形態和進程,取得具有即時效應的研究成果。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快速進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對傳統社會科學研究構成了挑戰。

在學術意義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社會科學研究,將會取代部分傳統社會科學研究中由人工完成的任務和工作,並且取得大大高於人力工作數量和質量的研究成果。例如,大量基礎性工作如數據採集、分析等,將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承擔。在實踐操作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社會生活具有強大的預測和干預能力,這種特性與趨勢已經得到了証實。2016年,在英國“脫歐”公投和舉世矚目的美國大選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於選民心理的大規模分析評估以及大規模的行為干預並獲得了成功。國外領先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一旦大規模進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會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產生很大影響和沖擊。

機遇與挑戰並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運用,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努力方向,將推動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發生革命性變革。社會科學界必須行動起來積極應對、搶佔先機。

密切關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學習和了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入社會科學領域的應用情況,清醒認識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於社會生活、社會科學影響的重要性,倡導和鼓勵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特別是科研骨干和青年學人學習和了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

主動探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運用,促進和推動社會科學的發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和人類必將進行歷史性的新分工。應未雨綢繆,根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取得的成果和發展趨勢,對於當下進行的科研工作進行分析和梳理,調整科研方向、重點和研究方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積極學習和引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主動取代傳統的人工方法,提升研究水平和能力。

跨界合作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一種普遍方式。社會科學界應與自然科學界開展合作,探索社會科學研究的新研究范式與方法。特別是專業研究機構、智庫等,應首先採取與互聯網公司以及各種掌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科研單位乃至學者、技術人員開展合作的方式,聯合開展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科學研究運用的探索。在加強智庫建設中,將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重點。

盡快調整我國社會科學界現有科研隊伍人才結構和知識結構,積極引進和培養掌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科研人員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進一步改變文理分科的教育模式,在文科專業聘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專家學者,有針對性地開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課程,培養能夠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專業人才。

(作者:房寧,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