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景朝陽2017年11月03日08:5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原標題:【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國社會科學網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這是今后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行動綱領。面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成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抓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全國各地區和各部門要增強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十八大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巨大進展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了“三+四”的區域發展總體格局,即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為引領,統籌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四大板塊聯動發展,不斷創新區域發展政策,深化各類區域合作,我國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

需要指出的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國內外發展新形勢,提出了“三大戰略”,這是對我國區域發展格局的重大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使我國的新疆、廣西、雲南等內陸地區成為開放前沿,以對外開放促進改革發展的地區發展機制正在逐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核心,探索出經濟人口密集地區優化發展的新模式,打破行政壁壘,實現跨行政區的要素有序流動,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了生動范本。長江經濟帶推動沿江11個省市聯動發展,通過長江黃金水道串聯起長三角地區、長江中游地區、成渝經濟區,有效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共抓生態環境大保護,加快統一市場建設,有力推動東中西協調發展。

從五年來的區域經濟發展成效來看,當前區域協調發展已不僅僅是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更體現在區際關系改善、區域合作加強方面。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三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區域發展戰略安排,本質上都是為了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發展格局,形成區域良性互動。這說明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在逐步走向成熟,戰略內涵不斷豐富,政策手段日趨完善,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十九大對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

在十九大報告中,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戰略意圖更加明顯,戰略任務更加明確。

一是賦予區域協調發展新的意義。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的不平衡發展體現在多個方面,區域不平衡發展、地區發展差距大是其中的一個主要方面,如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等發展嚴重滯后於東中部地區,區域整體性貧困問題突出,當地群眾生活水平亟待提高。這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解決的重大戰略性問題,需要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尤其是公共服務差距,使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共同富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二是正式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根據十九大精神,我國區域發展的戰略部署由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提升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與以往的文件相比,此次報告中關於區域發展的內涵進一步擴展,除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以外,還包含了老少邊窮地區發展、城市群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等內容,涵蓋了區域發展的諸多方面。

十九大報告還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這要求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框架下,加大制度建設力度,創新區域政策工具,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區域互利互助機制、區際利益平衡機制、區域功能平台機制等。通過健全體制機制,協調解決跨區域發展中的制度性難題,降低制度成本,提高發展效率,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關系。例如,在此輪東北振興政策中,創新提出了區域合作機制,加強東北與東部地區對口合作,東部地區輸出先進的發展理念,推進產業向東北地區轉移,實現互利共贏,推動東北經濟振興發展。

三是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任務。十九大報告不僅從戰略層面對區域發展作出新部署,而且重點任務更加明確,為區域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具體來看,西部地區受交通區位和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發展步伐緩慢,需要採取強有力的舉措推進發展,加大政策傾斜,增加資源投入,並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提高開放發展水平。東北地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經濟和行政體制僵化,需要不斷深化體制改革,提高市場化水平,改善營商環境,適應新經濟、新業態發展需要,使東北經濟真正“脫胎換骨”。中部地區承東啟西,勞動力豐富,發展空間廣闊,產業結構較為合理,經濟發展平穩有序,今后需要鞏固產業、創新等優勢,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龍頭,創新引領不僅是科學技術創新,還體現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需要深化自貿試驗區等重大制度探索,為建立現代經濟體系提供重要支撐。此外,十九大報告對其他類型區域也做出了明確部署。因此,十九大報告為區域協調發展描繪了美好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實施路徑非常清晰。

三、開創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黨的十九大是繼往開來的盛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大會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提出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描繪了新時代的宏偉藍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舉措,被提到了歷史新高度,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上升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彰顯了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但也應看到我國仍面臨著發展不平衡的巨大挑戰,區域協調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按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加強區域發展制度建設,加大區域發展資源投入,創新完善區域發展理論,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踐,努力開創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作者系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區域合作與開放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