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堅持“五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各種重大關系,解決各種突出問題,加快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更加注重從嚴治黨,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証,也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的首要前提。
在經濟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要加強黨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動立法、營造良好環境方面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和改進黨對經濟社會重大事務的綜合協調,精心組織實施,強化督促檢查,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各項部署的貫徹落實。
二、更加注重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是現代社會最核心的價值和最突出的標志,也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最基本方式和最鮮明特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由之路,是建設經濟強國的基本保障。
要實現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必須要有好的社會治理體系和高水平的社會治理能力保障。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一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激發社會自主、自發參與社會治理。要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三、更加注重加強統籌協調,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以來,各項改革措施不斷推出,一些重點領域有了重大突破,老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加強。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落實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攻堅期。要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項目標,理清責任鏈條,擰緊責任螺絲,提高履職效能,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激活全盤,努力使各項改革都能落地生根。要強化推動改革的基礎支撐,把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明確標注出來,排出優先序,重點推進,特別是要把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科技創新、土地制度、養老就業、醫藥衛生等領域具有牽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
四、更加注重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產權不受侵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更加注重分配中效率和公平關系,著力補齊民生短板
關注公平,核心是把貧困這一最大的民生短板補齊。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生態工程要向這些地區傾斜。要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全面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設施條件。要發揮好新型城鎮化戰略對脫貧的輻射帶動作用,讓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農業轉移人口及其家屬落戶。加強教育扶貧,推進大病醫療保險全覆蓋,提高貧困地區教育和醫療服務能力。
(作者張佔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