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李子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式淺析

2017年08月30日08:13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式淺析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青年項目“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經濟績效及實現機制研究”負責人、江蘇師范大學副教授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總結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國話語和彰顯中國氣派的重要學科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實踐中,往往會遇到如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問題: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什麼?怎樣研究?這些問題,既涉及這一學科體系的研究目標,又涉及研究對象,還涉及研究方法,總之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范式問題。

毫無疑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來源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它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繼承和發展。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立場,即代表絕大多數社會民眾的根本利益,都是“以人為本”的經濟學﹔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話語及其對應的基本制度,諸如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商品貨幣”經濟中的價格形成機制與市場競爭機制等等﹔再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任務,即總結和運用經濟運行中的基本規律,諸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等等﹔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即運用歷史分析法和唯物辯証法總結經濟運行中的基本規律,並根據時代發展吸納了更多樣式的分析工具,諸如統計分析、數理分析和計量分析等,但其“抽象—具體—抽象”的思路並未改變。

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了清晰而具體的研究目標、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具有其“自身”的詞義解析。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色”即中國的發展實踐以及基於此而形成的經濟理論。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中國從時序上經歷了基本經濟制度的探索與確立、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與改革、市場經濟體制的爭鳴與確立、農地經營與流轉制度的變遷、財稅金融制度的改革與完善、人口與保障政策的相繼演變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設計與深化等許多重要而獨特的歷史階段,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之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發展實踐中所總結的經驗和教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積累了豐富而經典的素材。以“現實問題”為研究導向,從實踐中挖掘“中國故事”並提煉出經濟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特色”,也是經濟學研究者的基本任務和重要使命。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本質上要求“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並“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中國目前的國情是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因此,繼續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是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從“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轉移到生產力的研究中來。在學術體系中,生產力研究可以具體化為微觀層面的企業績效與宏觀層面的經濟發展的研究。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既研究企業的生產決策、經營方式和管理效率,又研究地區和國家的發展理念、生產總量和經濟結構,同時還研究發展生產力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所帶來的系列效應等。不論哪種研究,其最終指向都應是這一系列經濟活動的參與主體——人,都應關注人在其中所得到的效用滿足、福利增長和幸福提升。隻有使發展成果為人民群眾所共享,社會主義才能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人才能實現自由發展。因此,從發展生產力的角度來關注人的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終極目標,是經濟學研究者的應有情懷。

應當厘清的是,側重於研究生產力,並不是“唯生產力論”。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仍應關注與其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尤其應關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分配關系,既應處理好政府、企業與居民之間的分配格局,又應處理好居民內部之間的分配結果。公平有效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不僅是發展生產力的制度保障,而且是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關注生產關系層面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變及其產生的經濟社會效應,並以此推進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與生產力這一維度一樣,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最后,作為“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分析方法的運用上具有“側重性”,在分析工具的選擇上應有“包容性”。在分析方法的運用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將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納入研究視野,從更為廣泛、更為普遍和更為系統的層面來揭示變量之間的一般均衡關系,具象為“點—面”和“面—面”而非“點—點”式的知識圖譜關系。因此,在具體研究中,它更加側重於從制度角度來分析經濟社會的運行機制,側重於揭示包括政治、政策、文化、思想和意識等在內的廣義制度因素與經濟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機制,以此為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貼近現實的理論依據。在分析工具的選擇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包容性”體現在它不因工具所屬的學科差異、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而妄貼標簽,而以是否能夠有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基本准則,以是否能夠有效講好“中國故事”和增強“中國話語”為基本目標。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經典理論與計量經濟學中的檢驗工具,傳統的定性分析法與時興的定量分析法,注重形式邏輯的歷史分析法與注重數理邏輯的數量分析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都可應需而用,互為補充而又相互融合。毋庸置疑,對方法和工具懷有包容,是經濟學乃至所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責編:實習生、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