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大正:我國歷史上的治邊方略與施治經驗

2017年07月20日08:16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我國歷史上的治邊方略與施治經驗

作者:馬大正,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負責人、雲南大學客座教授

古代中國及其疆域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是中原王朝、邊疆政權共同努力的結果,內地、邊疆各民族都為之作出了重要貢獻。要准確反映其歷史,勾勒嬗變軌跡並揭示發展規律,除充分佔有資料、進行深入思考外,還應選擇恰當的視角,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方略與施治:歷朝對西南邊疆的經營》(方鐵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

該書涉及的地域,包括今雲、桂、黔三省和川西南,以及曾隸屬中原王朝的中南半島北部﹔研究的問題包括歷代中原王朝和南詔、大理國等邊疆政權對西南邊疆的統治與開發,中原王朝治邊的理論與實踐,中原王朝經營西南邊疆的方略與措施,邊疆政權的治理方略與施治措施,邊疆地緣政治與相關勢力的應對等內容﹔綜合從內地看邊疆、從邊疆看內地兩種視角,應用歷史時段、整體史、比較研究等較新的方法,力圖揭示西南邊疆整體的動態發展過程,西南邊疆不同時期展現的面貌與階段性特點,中原王朝、邊疆政權對西南邊疆形成與鞏固作出的貢獻,西南邊疆發展過程中諸多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西南邊疆在中國整體構建中的地位與作用。

歷朝治邊的思想與方略,是該書探討的又一重點。思想與方略反映統治者的天下觀、邊疆觀、夷夏觀和治理思想,以及歷朝經營周邊地區基本的原則與謀略。這些內容既是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也蘊含了豐富的政治智慧,對今天的治國理政具有重要借鑒價值。中國從低水平、低層次的統一,逐漸發展到較高水平持續的統一,形成鞏固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關鍵是中原王朝經營周邊地區,形成較為優越且有效的內在機制,將對邊疆地區相對微弱的影響,發展到全面深入的有效控制。中原王朝形成推動邊疆與內地結為一體的機制,是通過施用治邊的文化軟實力得以體現的。為實現“守在四夷”的目標,中原王朝通過以厚往薄來為特色的朝貢制度,向周邊及邊遠地區傳播自己的制度與文化,並借助朝貢、冊封等形式,與周邊勢力建立盟約及主從關系,形成拱衛自身的華夏文化圈。唐宋時期中原王朝的周邊勢力先后崛起,經過復雜的博弈與碰撞交融,中原王朝的邊疆地區趨於穩定,周邊鄰邦也逐漸形成。元朝順應形勢的變化,對邊疆地區與鄰邦採取不同的治策。西南邊疆的發展過程較為完整而且典型。通過對西南邊疆治理史的研究,可以較清楚窺知歷朝治邊的思想、方略的內容及其演變的過程。

制度是歷朝治邊的思想與方略付諸實踐的載體。研究歷朝治邊的制度及其變遷,對了解邊疆地區的演變以及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邊疆治理制度包括政治制度、行政區劃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經濟制度等內容,政治制度位居首位,綱舉則目張。元以前的中原王朝,在腹地以外的蠻夷地區實行較寬鬆的羈縻之治。蒙元建立雲南行省,起初實行草原地區通行的萬戶制度,但效果不佳。以后借鑒宋朝在廣西任命土官的做法,在西南邊疆實行符合當地特點的土官制度並獲成功,乃開創因地制宜統治邊疆各地的先河。清朝將邊疆政治制度發展至成熟完善的階段,通過“改土歸流”變革及完善土司地區的制度,同時在北部草原實行由萬戶制度發展而來的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區施行伯克制度,在青藏高原推行金瓶掣簽制度。對與邊疆迥然有別的鄰邦,元明清諸朝以施行改革的藩屬國體制應對,中原王朝與鄰邦的關系,由前代的藩籬關系向近代的國家關系演變,但與西方的殖民地或保護國關系有異。元明清諸朝統治邊疆與應對鄰邦制度的改變,使中原王朝對邊疆地區的統治得以深入,對處理好與鄰邦的關系亦較有利。元明清時期中國實現持續統一,完成統一民族國家后期構建,與邊疆政治制度較為合理與完善有關。

該書以較多的篇幅,闡述南詔、大理國等邊疆政權對西南邊疆的經營與貢獻。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崛起,統治雲南及周邊地區500余年。南詔、大理國與中原王朝對峙,南詔還與吐蕃聯手進攻唐朝,造成嚴重的破壞,也凸顯了邊疆地位之重要。南詔、大理國完成雲南及周邊地區的統一,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並實現較大范圍內的民族融合,為蒙元建立雲南行省、西南邊疆獲得鞏固與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南詔、大理國等邊疆政權與中原王朝,統治邊疆的制度與方略存在相互影響的情形。元明清是中國后期形成的關鍵時期。元、清兩個王朝為邊疆民族建立,其治邊的制度與方略,具有中原王朝、邊疆王朝的傳統與文化相互交融的特點,尤其以清朝的融合最為成功,影響也十分深刻而廣泛。

我國古代的民族融合,總體趨勢是漢族與其他民族相互影響、彼此吸收,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離不開的格局。另一方面,不同地區漢族與其他民族融合的過程又存在差異,反映出古代民族關系的演變具有復雜多樣的特點。受自然環境、歷史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西南邊疆地區的民族融合,經歷了邊疆民族長期受內地文化浸潤,民族融合呈現漸進式發展、相嵌式融合的過程。秦漢在西南邊疆始設郡縣,內地漢人陸續遷入。南北朝時期西南邊疆與內地的聯系相對鬆弛,外來移民逐漸被本地民族融合。唐代出現漢人遷入西南邊疆的又一高潮,移民與本地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群體——白蠻。明清時期通過駐軍、流徙等途徑,內地漢人大量遷入西南邊疆,融合白蠻等群體形成本地漢族。本地漢族逐漸發展壯大,在邊疆各民族中起到黏合劑與穩定核心的作用。元明清等王朝在西南邊疆推行的統治制度與治理措施,客觀上有利於形成和諧共生的民族關系。

(責編:李葉、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