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宣紙傳統制作技藝搶救性挖掘整理研究”
工作簡報第12期

2017年06月27日16:3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中國宣紙發源地涇縣小嶺曹氏源流與祖居地考釋

——兼呈文化開發若干建議

曹天生

涇縣小嶺曹氏始遷祖為曹大三。曹大三自公元1289年從南陵虯川遷居小嶺后,己經傳至31代,人口繁近2萬人(包括涇縣境內和遷出至外縣、外省和海內外)。曹大三率族人到小嶺后,即開始了宣紙的研發和制作,經過數代努力,於元明之際創制出了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為原料的宣紙,這種宣紙區別於更早時期宣州歷史上所產高級紙張而以地名命名的“宣紙”。宣紙盛產於明清,大陸民國期間得以傳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獲得新生並得進一步發展。2009年10月,宣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中國宣紙傳統制作技藝搶救性挖掘整理研究》被列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項目。小嶺曹氏的歷史功績越來越被世人所關注,曹大三被公認為宣紙發明的鼻祖。

一、中國宣紙發源地涇縣小嶺曹氏源流與祖居地考釋

(一)曹氏源流與涇縣小嶺曹氏

涇縣小嶺曹氏來源悠久。曹氏之先出於軒轅,傳35世。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振鐸於曹國(今山東定陶),於是,曹氏以國為姓。曹叔振鐸傳30世到漢曹參。后自漢及晉,傳17世至曹彥。東晉元帝三年(320),官翰林中書。於公元321年率宗族人千余渡江居京口(今鎮江),后王敦叛亂,宗族因四散江南江北,分離18處,從此曹氏一族遷居之地分布全國各地。

曹彥的孫子曹沛(19世),在司馬奕時(366-371)任廣陽令,因桓溫(312-373)廢帝專權,於是辭去官職,居涇陽殿頭裡,為涇陽曹氏之先祖。此時,涇陽地尚屬宣州,到隋朝時並入涇縣。唐天寶六年(747),始建太平,仍名為涇陽鄉。

曹沛為曹氏漢初以來曹參后第19世,期后代有為官外遷者,有在涇陽多地分居者。其中,漢初以來35世曹翔因封將軍而居歙縣黃墩。曹翔后人一支隱居貴池文斗山下,為禮和曹氏。

曹翔的弟弟曹翱(35世),隨祖曹珙(33世)任職猷州,后來回到涇陽故裡居住,到乾符乙亥(879)生子曹職(36世),曹職26歲生鎬杰(37世),曹鎬杰號正南,生而勇智,適五代亂時,率眾人立寨於洪口之險以御盜后擄掠,鄉人賴之,名其坑為“曹王坑”,至今仍稱此名。后宋開寶七年(974),曹鎬杰攜孫曹瞻拜謁曹彬(39世,封濟陽王)於池州。曹彬命次子曹琮同曹瞻修曹氏家譜,分為十八帙,后惟存曹瞻一譜,上面記載了曹瞻生於周世宗四年(957),其父曹榮富、叔曹榮貴墳瑩在洪口山鳳凰形。

曹瞻(39世)生5子:曹鈺(弘一),世居涇陽殿頭裡(今名卓村)﹔曹錘(弘二),崇寧五年(1106)進士,官睦州,御方臘亂,宋徽宗為表彰其忠義,稱為忠義曹家,居文樓沖遷南邑虯川﹔曹釗(弘三)遷居曹湖店﹔曹鉞(弘四)居井邊﹔曹鏹(弘五)居澗邊。

曹大三祖上在南陵虯川的直系世脈情況是:曹鍾(虯川—世祖)—曹元—曹六郎—曹細七—曹逸—曹念四—曹百十一—曹大三(虯川第8世)。

曹鍾遷居南陵春谷虯川,其因是愛綠峰山環,虯川水繞,遂定居在此。曹“百十一公生二子,長大一公,次大三公,宋元之際,兵戈迭起,大三公攜其二子二七公、二八公避亂小嶺,族由是蕃。”(民國三年刊本《小嶺曹氏宗譜》)

(二)涇縣小嶺曹氏為涇陽鄉曹氏之一脈

根據民國三年《小嶺曹氏宗譜》等文獻資料記載,小嶺曹氏源於涇陽殿頭裡的“涇陽派”,因此涇陽殿頭裡、文樓沖一帶為小嶺曹氏祖居地。

公元4世紀漢初后19世曹沛起定居涇陽殿頭裡形成“涇陽派”。漢相曹參后第17世曹彥生子曹恭。曹恭,字允恭,曾擔任江都令。曹恭生曹沛。泰和(366-371)年間,曹沛擔任廣陽令,后因桓溫擅自廢除君主,辭官隱居於涇陽殿頭裡,曹氏涇陽派形成。涇陽其時屬宣州管轄,到隋朝時並涇陽入涇縣。唐朝天寶六年(747),太平縣設立,其時,涇陽鄉仍名,隸屬於太平縣。殿頭裡曹姓后因當地杜姓、蘇姓發達,曹氏分遷各處。

南陵虯川派曹姓是涇陽派曹姓的一個分支。到宋開寶年后,曹瞻之第二子曹鍾,從殿頭裡遷至涇陽鄉文樓沖,為文樓沖曹姓始祖。文樓沖原分上文樓和下文樓兩個村庄,20世紀70年代陳村水庫蓄水,該地住戶“移民”,部分遷到距離原村庄不遠的高處定居,沿用古“文樓”村名至今。到宋仁宗寶元元年戊寅(1038年),曹姓曹鍾一支由太平涇陽東山下文樓沖遷南陵綠嶺虯川,為曹氏南陵虯川派,此為漢初以來曹氏第73世。

涇陽派曹氏除遷居外地者外,在古涇陽地面散居曹氏后裔該地各曹氏聚居地都可稱是小嶺曹氏的祖居地。歷史上涇陽殿頭裡曹氏由於蘇姓、杜姓發展而移居各地,文樓沖原曹氏集中居住地也因太平湖蓄水而移居高地。根據《重修春山、東山、洪田曹氏宗譜序》記載,在涇陽故裡及其周邊地區,曹氏繁衍茂盛,遍有曹氏人群和聚居地,如春山、東山、洪田、五福廟、井分、燕窩分以及青陽墩頭等。又根據民國三年《小嶺曹氏宗譜》和《重修春山、東山、洪田曹氏宗譜序》等,遷居南陵虯川之曹氏和分居老涇陽地區的曹氏大部分同根於39世曹瞻,又同源於曹沛,故該地各曹氏聚居地都可稱是小嶺曹氏的祖居地。

(三)太平涇陽曹氏后裔再遷涇縣小嶺之年代

曹瞻第二子曹鍾於宋寶元元年即1038年遷居虯川。虯川曹氏一支曹大三於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從南陵虯川遷居小嶺。以2016年為算,小嶺曹氏祖先從文樓沖遷出己有978年(或979,概稱“千年”)的歷史﹔小嶺曹氏自南陵虯川遷達的時間己有727(或728)的歷史了。小嶺曹氏自曹大三起,已經繁衍31世。

(四)太平縣自古至今均是手工紙產區

中國宣紙自唐代開始就已稱名,但名實卻有分別。唐代時所謂宣紙是古宣州地區所產高級紙張的總稱,因地而名﹔曹大三家族發明的宣紙,原料為青檀皮和長稈沙田稻草,因料而繼名。木有本,水有源,文化有根。考曹氏播遷所經之地,多為古道造紙繁榮之區,太平為古徽州文化的輻射地帶,從造紙技藝的傳承考之,古徽之徽紙是皖南后來名紙之源。皖南地區,造紙技藝自宋代起便傳播到各縣。嘉慶《太平縣志》就明確記載其時產紙。其時及之前,因紙為人們日常生活之需的用品,包括曹姓在內的人們或有從事紙業者,或至少熟識紙事。涇陽地界曹氏后裔最終在涇縣發明青檀皮和長稈沙田稻草為原料制作的宣紙,其裡必定積澱著皖南造紙技藝文化的因子。

太平歷史上曾是涇縣的組成部分,后析出立縣但山水相連,歷代居民往來,形同一家。制作宣紙所用的青檀皮和長稈沙田稻草原料,太平均有所產。兩地造紙傳承,相互支持,從未間斷。明清以降,今黃山區新明鄉境內,與涇縣茂林交界太平縣樵山一帶盛產青檀皮,為清代、民國時期涇縣宣紙的主要原料供應地之一,諺語“樵山檀皮涇縣紙”更是在民間一直廣為流傳。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及至現今,涇縣曹氏宣紙傳人在太平或傳授技藝,或自辦紙廠。現今黃山市黃山區境(即原太平縣)仍有羅村宣紙廠、浮溪宣紙廠、譚家橋書畫紙廠、新紀元紙業有限公司、白天鵝宣紙文化苑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太平宣紙,傳承著宣紙文化。

綜上所述,現黃山市黃山區具有獨特的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宣紙相連接的具有人類學、宗族文化、民俗文化、技藝文化等意義上的文化現存,在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提純、開發和利用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服務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文化,無疑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和時代意義。

二、文化開發建設若干建議

(一)文化待開發地區廣告用語和碑記初擬

1.廣告牌、宣傳用語擬稿

廣告牌用語必須文字簡潔、醒目易記、引起關注、激發興趣。故擬如下幾條,以備採擇或供修改。

建議一:中國宣紙發明人曹氏千年祖居地

建議二:中國宣紙發明人涇縣小嶺曹氏千年故裡

建議三:宣紙文化根脈地

建議四:中國宣紙文化的源頭

2.碑記、宣傳資料擬稿

以下即可作碑記使用,亦可作宣傳資料使用,其要求是文字簡潔,表述清晰,讀之使人一目了然。這裡不揣淺陋,也試擬一則,以備討論。

中國宣紙文化的源頭——涇陽

涇陽是中國宣紙文化的源頭,宣紙發明人涇縣小嶺曹氏的千年祖居地。根據清光緒二年《重修春山、東山、洪田曹氏宗譜序》、民國三年《小嶺曹氏宗譜》等史籍記載,曹氏之先出於軒轅,傳35世。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振鐸於曹國(今山東定陶),曹氏以國為姓。曹叔振鐸傳30世到漢曹參。后自漢及晉,傳17世至曹彥。東晉元帝三年(320),曹彥官翰林中書。於公元321年率宗族千余人渡江居京口(今鎮江),后因王敦叛亂,宗族四散江南江北,分離18處,曹氏一族自此分布全國各地。

曹彥之孫子曹沛(漢傳19世),在司馬奕時(366-371)任廣陽令,因桓溫(312-373)廢帝專權,於是辭去官職,居涇陽殿頭裡,為宣州涇陽曹氏之先祖。到隋朝時涇陽鄉並入涇縣。唐天寶六年(747),始建太平,仍名為涇陽鄉。

后涇陽殿頭裡、文樓沖諸地曹氏因時代原因遠近移居,但涇陽故裡及其周邊地區曹氏繁衍茂盛,如春山、東山、洪田、五福廟、井分、燕窩分以及青陽墩頭等,都遍有曹氏聚居地。遷居南陵虯川之曹氏和分居老涇陽地區的曹氏大部分同根於漢傳39世曹瞻,又同源於曹沛,故該地各曹氏聚居地皆為小嶺曹氏的祖居地。后曹瞻第二子曹鍾於宋寶元元年(1038)從文樓沖遷居虯川,虯川曹氏繁衍生息,到曹鍾后裔第8代一支曹大三率族人於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從南陵虯川遷居小嶺,至今己有近千年的歷史。

涇縣小嶺曹氏始遷祖為曹大三。曹大三自1289年自南陵虯川遷居小嶺后,己經傳至31代,人口繁衍愈萬。曹大三為代表的族人到小嶺后,即開始了宣紙的研發和制作,經過數代努力,於元明之際發明了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為原料的宣紙,這種宣紙區別於更早時期宣州歷史上所產高級紙張而以地名命名的“宣紙”。宣紙盛產於明清,大陸民國期間得以傳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獲得新生和進一步發展。2009年10月,宣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曹大三被公認為發明宣紙的鼻祖。經專家認定和民眾肯定,某某為小嶺曹氏的千年祖居地,是中國宣紙文化的源頭。

(二)召開學術研討會討論研討和審議有關事項

為做實文化開發工作,建議以黃山區名義召開一個學術研討會,邀請省內知名學者代表、黃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代表、太平縣地方志辦公室代表、涇陽鄉政府代表、當地知名文化研究者代表、涇縣籍宣紙工藝美術大師、黃山區太平宣紙骨干企業代表、黃山市新聞媒體和國家項目組等單位參加,由國家項目組發布研究成果,並就有關問題展開討論,最終形成共識,會議成果由黃山區政府發布。

會議目的:研討中國宣紙文化源頭學術問題﹔研討文化開發建設項目﹔為當地文化建設造勢宣傳。

會議標題:首屆中國宣紙文化源頭學術研討會

會議內容:1. 研討曹氏源流﹔2. 研討太平縣紙業歷史文化﹔3. 研討文化開發諸事項,包括廣告用語、碑記和宣傳材料、地點選擇等﹔4. 實地考察。

會議時間:一天。上午學術研討,下午實地考察。

會議代表:正式代表10人左右。對當地歷史文化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對當地歷史和現狀較為熟悉的人員﹔媒體代表。

會議地點:黃山區政府會議室

會議主持單位:黃山區政協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