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周代漢淮地區列國青銅器和歷史、地理綜合整理與研究”工作簡報 

2017年06月26日13:2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周代漢淮地區列國青銅器和歷史、地理綜合整理與研究》

子課題三“漢淮地區周代遺址、墓葬與地理環境調查分析”課題組襄陽、宜城地區考察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周代漢淮地區列國青銅器和歷史、地理綜合整理與研究”(15ZBD032)子課題三“漢淮地區周代遺址、墓葬與地理環境調查分析”課題組,於2016年4月在襄陽、宜城一帶進行了專題考察。課題組成員,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尹弘兵及研究生張璐赟、王小雨一行三人,於2016年4月14日前往襄陽,與子課題三負責人、湖北文理學院葉植教授,課題組成員、襄陽市博物館館長王先福研究員會合,在襄陽、宜城一帶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考古與地理環境調查,並就課題研究如何實施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富有啟發性的交流。

按照日程安排,尹弘兵一行於14日抵達襄陽,隨后在襄陽市考古所梁超的帶領下考察襄陽市鄧城遺址和鄧城工作站,參觀了近年來鄧城遺址附近的考古發掘成果。鄧城遺址周圍近年來的考古工作頗有成果,但資料較為分散,發現有帶箍豆等典型西周晚期遺物,並發現有關中地區秦人的典型葬俗洞室墓,這為探討西周時期的鄧國及襄陽地區的楚秦文化演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其后,葉植、王先福、尹弘兵就如何實施子課題三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認為需要將原有材料進行新的解讀,才能完善體系,做到“以圖讀史”。還就周代漢淮地區的交通線路,如丹江、漢水、隨棗走廊一線,南陽至中原、信陽至江漢地區等路線進行了討論,期待能通過考古遺址來確定完整的交通線路,並以線路為骨架開展相關的田野考察,並初步確立了下一階段重點考察的地區。

4 月15日葉植、尹弘兵前往宜城、南漳,現場考察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勘探的安樂堰墓地、宜城博物館正在發掘的袁家灣遺址,並實地考察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期新發現的楊家台遺址,以及早年發掘的顧家坡遺址。

楊家台遺址為此次考察的重點,此遺址與觀上遺址相距很近,距郭家崗遺址也不太遠。楊家台遺址早年雖已發現,但當時所發現的只是一個較小的遺址,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笪浩波研究員在老楊家台遺址東側發現有較大片的遺址區,這樣新楊家台遺址的范圍就擴大了許多。課題組成員經實地考察后認為新楊家台遺址可能為緊密分布的遺址群而不是一個連成一片的大遺址,與郭家崗遺址、觀上遺址可能有較密切的關系。

稍晚前往宜城市博物館,現場觀摩了當年郭家崗遺址發掘出土的文物,以及在宜城市歷年來發掘出土的大批秦漢文物。

4月16日上午課題組在襄陽沿峴山西側考察了襄水故道,真武山遺址,鄒灣遺址等。葉植教授認為,從地理環境的角度來分析,當年楚人由宜城平原北上,可能不是從峴山東側至襄陽渡漢水北上,此為后世襄宜之間的通道,但當時峴山東側地處峴山與漢水之間,地理環境可能較為不利,而峴山以西則地勢較高且道路平坦,可能是楚人北上的優先選擇,沿途附近有鄒灣遺址等,還出土過鄧器,楚人由宜城北上走峴山西側至真武山遺址渡漢水可能更為合理。

真武山遺址是襄陽地區一處重要的兩周時期遺址,但現已全部為城市建筑所覆蓋,該遺址面積兩萬五千平方米,年代為西周中期至漢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峴山西側,漢水南岸,很可能是作為港口使用,與楚北津應該有關聯,其對岸即鄧城遺址,在楚國佔領之前可能是屬於鄧的控制區。考慮到楚人從宜城北上的路線,可以按當時的一天行軍距離(一舍)為單位,將沿線的數個遺址連接起來,從而就可以建立起一條完整的交通路線,此次考察的目的之一就是探討此一設想的可能性。

此次考察的另一重要目的地是古淯口,古淯口與楚西陵邑有密切關系,確定了淯口即可由此而定文獻中記載的楚西陵邑。淯口即淯水入漢水之河口,古淯水為今之唐白河,《水經注》有《淯水篇》,但白河下游在清代曾發生過改道,因此今天襄陽張灣之白河口並非古淯口,葉植教授和尹弘兵副研究員經討論后初步認為今天的小清河口可能即古淯口,因此特地前往清河口進行實地考察,清河口對面即魚梁洲,洲頭即在河口上游不遠處。據葉植教授介紹,以前漢水主泓即在魚梁洲北,即清河口與魚梁洲之間,后來漢水主泓才改行魚梁洲南。在清河口周圍分布有一系列的東周秦漢遺址,課題組重點考察了紅山口、陳坡和彭崗、沈崗、余崗等遺址、墓地。

此次考察是在課題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行后進行的,在開題報告會后此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即全面進入實施階段,子課題三因涉及大量的田野調查,在開題報告會上評審專家即指出子課題三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困難,此次調查的目的之一即是探討如何在有限條件下盡可能地充分調動、利用各種資源,以最合理的方式、最有效地進行課題研究,圓滿完成課題任務,為重大項目的全面進行提供可資利用的地理與考古基礎,同時在調查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進行必要的研究,解決相關的學術問題。為達此目的,需要子課題組全體成員及各地同行的共同努力,我們期待此一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子課題能圓滿達到課題設計的目的。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