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不僅是陸域發展的生態屏障、海洋通道的前沿基地,更是區域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隨著陸島資源互補與經濟互聯不斷增強,如何推進海島型政區與大都市聯動發展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議題。崇明扼長江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其縣改區將為推動上海整體發展、構建發展新動力提供基礎性的制度供給,將是上海市跨長江口發展的又一重大歷史性突破。為了助推上海改革開放和綠色創新再上台階,課題組就崇明島撤縣設區課題展開調研,充分把握崇明的戰略優勢,形成了一批重大課題成果,為上海發展格局的優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林拓教授應邀參加崇明行政區劃體制改革座談會
2016年3月,林拓教授應邀參加崇明行政區劃體制改革座談會,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等領導也出席了會議。會上,林拓教授就崇明撤縣設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專題發言:一是撤縣設區是否就是大開發或大規模城市化。林拓教授以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及湖北省十堰市鄖縣撤縣設區為例,指出撤縣設區並不是大規模城市化,而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二是行政區劃體制改革滯后會產生怎樣的后果。林拓教授提出了四個“斷裂”的潛在風險,首先是上海城鄉二元的“斷裂”,崇明由江蘇省劃入上海市管轄后屬於縣的建制,長期落后於上海市整體發展步。其次為民生與歸屬認同的“斷裂”,在民生方面,農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以致於基層組織缺乏為提高農民保障水平所需的基本財力﹔在歸屬感方面,由於1958年崇明由江蘇省劃歸上海管轄的歷史原因和崇明的質朴與市區繁華存在巨大差異的現實原因,造成了崇明對於歸屬認同的“斷裂”。再次是生態建設的“斷裂”,崇明廣大農村地區水污染現象較為突出,同時各鄉鎮對水污染的治理措施不到位。最后是上海與長三角的“斷裂”。上海是長江黃金水道“龍頭”,但崇明長期的縣體制下的孤立發展,形成了令人遺憾的“戰略窪地”,致使上海的輻射帶動能力僅能沿滬寧線向西北和沿滬杭線向西南展開。三是崇明作為最后一個改區,如何吸取縣改區的發展經驗和教訓。林拓教授圍繞全國層面、上海層面和崇明島自身三方面分析了崇明縣撤縣設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全國而言,應吸取城市型管理與城鄉合治、社會風險評估與輿情動向監測等發展經驗﹔就上海而言,應借鑒上海已有的成功經驗解決失地農民問題﹔就崇明自身而言,由於海島本身的獨特性其獨立性較強,在設區后要促進市與區的協同共進來推動兩者緊密聯系,並尊重海島生態脆弱區的特殊性。四是縣改區后的發展機遇與制度對接。林拓教授指出,崇明縣改區有助於探索“生態文明”優先下的城市規劃建設模式,更好地為解決跨界問題提供機遇,同時應加快發展普及化、優質化、均衡化的公共服務制度。
二、研究報告經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採納呈報市委市府參考
課題組基於以往長期的研究成果,結合扎實的現場調研,深刻認識到崇明縣改區將為上海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形成了研究報告《以崇明撤縣設區為動力優化上海發展格局》。該成果被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採納,並通過“專家反映”的內部渠道呈報上海市人民政府,供主要領導決策參考。
課題組認為,崇明撤縣設區將為上海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四大機遇。一是成為城市整體能級提升的新引擎。崇明縣改區將暢通上海北向輻射通道,大幅增強上海資源要素的配置范圍和能力。二是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的新樞紐。崇明縣改區將為長三角城市群開拓廣闊的發展空間,助推上海引領長三角城市群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三是成為兩大國家戰略疊加的新支點。就長江經濟帶而言,崇明縣改區將優化上海北翼港口群的布局及承載服務功能,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貿易一體化大通道﹔就“一帶一路”而言,崇明縣改區不僅將帶動蘇北、蘇中進入新階段,突顯上海在“黃金海岸”太平洋西岸的領先地位,更加密切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交流,推動上海成為未來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地緣中心。四是成為城市綠色更新的新路徑。崇明縣改區后以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為目標定位的積極探索將為上海城市綠色更新開拓新路徑。
此外,課題組闡述了海島對大城市具有重要的獨特價值,並以陸島的聯系度及海島對大城市的貢獻度為依據將陸島的發展模式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斯德哥爾摩—哥得蘭島為代表的鬆散補充型﹔二是以釜山—巨濟島為代表的功能聯動型﹔三是以紐約—長島為代表的共同發展型。林拓教授認為,對於上海而言,崇明三島在全球眾多大城市海島中具有罕見的優越性。崇明三島不僅兼具上述三種陸島發展模式的優勢,而且不同於全球大城市周邊孤懸海上的海島,崇明三島既連接陸地與海洋,更聯通上海與發達地區江蘇,具有不可限量的巨大潛能。
最后,課題組提出了優化上海發展格局的四點思路。一是重塑長江口的大格局,增強上海龍頭地位。全面構建以上海為中心,崇明為新樞紐的長江口發展圈,構建長江口生態協同治理區,增強上海在長江流域生態大保護中的示范帶動作用。二是創新生態保護方式,推進城市綠色更新的體制創新。推動“生態+”產業體制創新,以利益分配與生態風險分擔的互動體制,讓廣大居民分享生態紅利。三是推進崇明的綠色崛起,構建全球科創中心的新戰略區。塑造引領世界潮流的“崇明模式”,打造國際高端教育合作的新平台,營造國際生態技術創新的策源地,推動高端生態技術開發國際合作。四是構建陸海統籌綜合體,打造“一帶一路”的新名片。對接新歐亞大陸橋,擴大上海向西輻射的能力,推動崇明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海島建立“國際海島聯盟”,推動上海成為“一帶一路”資源要素集成配置的最大首位城市。
三、研究成果引起多家媒體關注產生積極社會反響
研究成果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解放日報、澎湃新聞、搜狐智庫等多家媒體對研究成果進行了報道,並對林拓教授進行專訪。
(一)“解放日報”
林拓教授在解放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崇明撤縣設區,將會帶來哪些變化”的文章,文章中指出,崇明撤縣設區后樞紐作用更加突顯,將有力推動上海生態與功能雙重優化的歷史性突破。此外,文章就如何構建共建共享的生態文明共同體提出從“+生態”到“生態+”的產業創新等四點建議。
(二)“上海觀察”專訪
上海觀察發布了題為《崇明撤縣設區專家談 | 林拓:體制一變,孤島將成樞紐》的專訪,在專訪中,林拓教授將縣區體制進行了比較,揭示了縣體制對崇明內生發展的制約,而崇明內生能力不足及其與周邊聯系的缺乏直接影響社會民生的改善。林拓教授還回答了關於縣改區對崇明生態環境影響的問題,指出縣改區的主要優勢在於全市域層面統籌發展,便於更大范圍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優化,不會削弱而是將更有力地保護生態。林拓教授強調海島是寶貴的戰略資源並就如何發揮崇明后發優勢以加快優化上海發展新格局提出了三點建議。
(三)“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也對林拓教授進行了專訪。採訪中,林拓教授表達了“崇明將從孤島變樞紐,可做長江口戰略協同區支撐點”的主要觀點。
(四)“上海觀察”
林拓教授在上海觀察上發布了“智庫︱崇明撤縣設區與上海城市功能優化”文章,指出崇明撤縣設區的優勢正在於上海全市域統籌發展,便於產業輻射、就業帶動及公共服務,更大范圍地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優化。
(五)“上海崇明”微信公眾號
“上海崇明”是崇明縣人民政府新聞工作辦公室微信平台,於2016年8月1日全文轉載了上海觀察的“智庫︱崇明撤縣設區與上海城市功能優化”文章。
“海島與大都市一體發展及行政區劃優化設置研究”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崇明撤縣設區后的發展也任重道遠,課題組會繼續跟進這項課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推進崇明的綠色崛起,進而助力上海成為“一帶一路”的最大首位城市。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