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宗教風險研究”項目科研簡報

2017年06月22日16:26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 舉辦開題報告會

2017年2月17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宗教風險研究”開題報告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順利召開。

在開題報告會上,項目主持人鄭筱筠研究員系統匯報了課題的背景、研究狀況、總體框架、子課題結構、預期目標、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點難點以及創新之處,尤其是介紹了主要觀點。本課題將突破傳統的學術研究框架,設立了多個子課題,力圖對宗教風險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各子課題負責人和項目組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丁宏、廈門大學教授廖大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揚•凱朝研究員、李維建副研究員等分別代表各自的子課題項目組介紹了各課題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另外,王皓月博士、楊莉博士在報告會上還分別做了個案分析報告的匯報。

中央統戰部原二局局長趙學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色音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李渤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項目處副處長湯井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吳雲貴研究員、趙文洪研究員、李林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郭佳博士等來自各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充分肯定這項重大項目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和現實價值,他們從課題研究思路、框架設計、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成果應用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議。

項目組對專家學者提出的建設性意見表示感謝,並回應了專家組提出的問題,表示項目組將根據專家組的建議,對課題研究計劃進一步討論和完善,力爭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將根據項目進展組織學術研討會,發表學術論文,逐漸形成研究報告、系列評估報告、資料手冊和研究專著。本次開題報告會的召開,對提高學術界的宗教風險研究水平具有促進作用,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宗教進行全方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二、舉辦“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宗教風險研究系列講座

第一講:“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宗教文化因素(2016年12月6日)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吳雲貴

該項目系列講座的第一講題目是“‘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宗教文化因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吳雲貴研究員主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黨委書記趙文洪研究員主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研究機構及大學的師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近80人參加了講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鄭筱筠研究員首先對吳雲貴研究員進行了介紹:吳雲貴研究員長期致力於伊斯蘭教理論、現狀和歷史研究。在當代伊斯蘭教研究界是學養深厚的資深研究員。

在講座中,吳雲貴研究員指出,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國政府根據對外經貿交往的需要,適時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構想,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新的發展戰略倡議之所以稱為“一帶一路”,主要是為了用一千多年前開通的古絲綢之路及其后開通的“海上絲綢之路”來彰顯歷史與現實之間一脈相承、密不可分的必然聯系。接著,吳老師談了深入了解域外宗教文化的必要性。吳老師強調,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角度思考,我們需要對域外文化,其中包括伊斯蘭宗教文化形成某種總體的理解、認知和把握,至關重要之點是要深刻了解和正確認識伊斯蘭文化的統一性和多樣性以及伊斯蘭文明的宗教性與民族性。最后,吳老師對宗教文化與“一帶一路”戰略的關系進行了評估。首先,關於伊斯蘭文化的多樣性。伊斯蘭文化並非單質的文化,這一泛宗教文化不僅拉近了伊斯蘭國家彼此間的距離,也展現了伊斯蘭文化內部構成的不同的板塊結構,各板塊之間的差異性正是多種民族文化特性的體現。其次,關於宗教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關系。當今的伊斯蘭世界,政教關系大致可區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沙特阿拉伯王國為代表的政教合一的國家。二是以土耳其為代表的政教分離的國家。三是實行事實上政教分離的國家,大部分伊斯蘭國家屬於這種類型。最后,關於宗教文化思潮的影響。吳老師指出,各種形態的伊斯蘭文化思潮都可能以其特有的方式對眾多的伊斯蘭國家的內外政策產生某種影響,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規劃時需要了解這方面的信息知識。

在講座的討論階段,鄭筱筠研究員指出,宗教本身不是風險,但在一定條件下,由於諸多外力作用,有可能出現宗教風險,甚至引發宗教的“蝴蝶效應”。“一帶一路”戰略與宗教存在一定聯系,沿線各國均為有宗教信仰的國度,且宗教作為一種變量,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該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進程,尤其是在全球化時代,宗教開始作為一種戰略資源被西方國家運用於國際秩序的建構之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宗教進行全方位研究具有重大意義。此次講座是該項目系列講座的第一講,今后將陸續邀請知名學者繼續聚焦“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宗教風險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

第二講:文明的交融與和平的未來(2016年12月13日)

主講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方金英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鄭筱筠研究員主持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中國社科院邪教問題研究中心主辦,《世界宗教文化》編輯部承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現代國際關系學院、國際關系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清華大學等研究機構及大學的師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近80人參加了講座。

激進主義一直是穆斯林世界的一股破壞性力量,成為伊斯蘭教的肘腋之患,流毒千余年。657年,第四任哈裡發阿裡與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之間展開隋芬之戰,這場戰役誕生了哈瓦利吉派。661年1月24日,阿裡在前往庫法清真寺路上遭哈瓦利吉派刺殺,暗殺者堅信這是衛道的烈士壯舉,從而開創了穆斯林暴力恐怖運動的先河。10世紀,罕百裡教法學派追隨者在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達制造社會騷亂或暴亂。12—13世紀,什葉派伊斯瑪儀派尼扎裡耶支派(al-Nizariyyah)在中東掀起針對教敵、政敵、東征十字軍的恐怖浪潮。從18世紀中葉在阿拉伯半島上興起的瓦哈比運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演變成激進的庫特卜主義,再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提升至“全球聖戰主義”(Global Jihadism),激進主義從一股涓涓細流日漸匯聚成一股破壞世界和平的力量。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以激進“薩拉菲派”為核心的穆斯林激進分子中最具暴力的組織激增,開始在世界各地掀起恐怖浪潮。

進入21世紀,激進“薩拉菲派”在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恐怖浪潮,“聖戰主義”全球化並已成為一個危及國家、地區和國際安全的嚴峻問題,成為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都必須關切的頭等大事之一,一些政府甚至不得不每天同恐怖分子作戰。激進“薩拉菲派”從何而來、其激進意識形態是什麼、未來發展趨勢如何等問題始終縈繞在世人的心頭。為此,本文力圖做出簡短的回答。激進勢力目前尚未強大到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地步。首先,放眼穆斯林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世俗政權或者是溫和務實的穆斯林政權,參與到現代化大潮中。其次,激進“薩拉菲派”不是一場穆斯林全民性社會運動。目前,全球穆斯林中隻有數千人加入“基地”組織恐怖網絡和數萬人參加“伊斯蘭國”,真正參加“聖戰”行動的人畢竟是穆斯林中的極少數。

該項目開題和系列講座的舉辦取得良好效果,對提高學術界的宗教風險研究水平具有促進作用,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宗教進行全方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第三講:“一帶一路”戰略與宗教風險研究——基於可能性和必要性視角(2017年3月7日)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鄭筱筠研究員

本次講座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袁莎主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主辦,《世界宗教文化》編輯部承辦。來自中央統戰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國家宗教事務局、雲南省委統戰部、雲南省政協、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國社科學院哲學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安陽師范學院、新疆社會科學院等科研機構、高校的領導與專家以及社會各界人士80多人到場參加此次學術活動。講座現場學術氛圍濃厚,參加講座的專家學者圍繞主題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

鄭筱筠研究員在講座中系統介紹了宗教風險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她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宗教風險。宗教本身不是風險,但在一定條件下,由於諸多外力作用,有可能出現宗教風險,甚至引發宗教的“蝴蝶效應”,對此不能低估。綜合各方面來看,在實施“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如果我們不全面考慮宗教因素,就會出現一些“短板”,導致一些政策、項目難以有效實施、可持續地發展。鄭筱筠研究員旁征博引,以世界范圍內不同類型的宗教風險現象為切入點,指出宗教發展的機遇與風險並存,必須積極應對、順勢而為。在“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我們可以積極引導、發揮宗教的正能量,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執行體系,將利益下沉到“草根”,下沉到基層和群眾中,化解或降低宗教風險,努力發揮宗教文化的區位優勢。從這個角度而言,對宗教風險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長金澤研究員進行學術點評,他評價認為,此次講座信息很豐富,令人收獲很大。研究的題目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發表學術論文

1、鄭筱筠:《“一帶一路”戰略與宗教風險研究——基於可能性和必要性視角》,《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6期(2016年12月)

主要觀點摘要:

宗教本身不是風險,但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出現宗教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宗教狀況各不相同,在有的國家和地區,宗教作為一種變量,極大地影響著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發展進程。其或許可以助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形成文化區位優勢,但其變量作用也具有不確定性,在一些條件下,由此產生宗教風險,進而會引發宗教的“蝴蝶效應”,乃至出現宗教極端暴恐事件,對各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勢必會影響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從這個角度而言,宗教的影響力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宗教風險,探討其發展規律及其影響路徑,化解或降低宗教風險,這將有助於國際社會的穩定,有助於推動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正是基於此認識,筆者指出機遇與風險並存,並提出對宗教風險進行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輝明(課題組成員)發表《伊斯蘭捍衛者陣線:以“伊斯蘭”為名義的印尼極端暴力組織》,《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1期(2017年2月)

主要觀點摘抄:

印尼伊斯蘭捍衛者陣線是以“伊斯蘭”為名義的極端暴力組織。自成立以來,它在軍方和警方以及某些政府高級官員的庇護下,制造了大量的暴力流血事件,不僅對印尼的宗教自由和多元主義構成挑戰,也嚴重威脅社會穩定。FPI的案例說明,印尼要消除激進主義和恐怖主義的社會根源,必須推進社會和經濟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發展經濟,消除兩極分化和普遍貧困的現象。尤其是在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清除腐敗方面亟需進行廣泛的改革,以防止青年轉向激進組織和恐怖主義。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