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文化產品“邁出去”須先“賣出去”

曲一琳 賈宇 姬泰然2017年06月01日08:01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文化產品“邁出去”須先“賣出去”

  【“一帶一路”光明談⑦】

  編者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運用經濟手段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展現文化風採,實現民心相通,對外文化貿易是很好的抓手。文化貿易在“一帶一路”中該發揮哪些作用,相關主體如何各盡其力拓展“一帶一路”文化貿易新空間?本版特邀兩位業內專家,與我們共同探討“一帶一路”的文化貿易問題。

  文化貿易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增長點

  主持人:“一帶一路”提出四年來,成績有目共睹。在兩位專家看來,文化貿易在其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在推動“一帶一路”的進程中,文化貿易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李嘉珊:文化貿易是從國際貿易中衍生出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國際貿易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三大類別,而文化貿易在其中極具特殊性,它既涉及貨物貿易,又涉及服務貿易,更涉及知識產權。國際文化貿易包括電影、電視、動漫、網絡游戲、創意設計等內容,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增長點。

  關峽:文化貿易在“一帶一路”中具有先行引領作用,文化的獨特作用在於它能消除國家、種族之間的陌生感,增進信任感。因此,推動文化貿易勢在必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得到了很多國家的積極響應,但文化貿易量還亟待提升,“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貿易前景非常廣闊。

  抓住機遇,正視挑戰,文化貿易后勁十足

  主持人:我國當前的對外文化貿易還處於初級階段,與其他對外貿易相比,發展速度是落后於總體增幅的。二位對“一帶一路”文化貿易的現狀和未來還有哪些判斷?

  李嘉珊:我國在2010年前后就已經成為文化產品貿易大國,但在文化服務貿易方面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所以我國的文化貿易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其絕對量確實有所增長,但相對量還比較少,能夠傳達當代中國人思想、生活狀態的高質量產品更是稀缺。

  關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走出去趨勢總體向好,但我們的文化大多是通過交流而非貿易的方式與外國觀眾見面的。隻有通過商業、市場的手段把文化交流轉化為文化貿易,才能使我們的文化貿易有后勁。

  打造具有民族性與藝術性的文化產品

  主持人:在更深層次上真正打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眾,文化產品本身應該具有哪些特質?反過來說,國內演藝團體如何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在制作能力、表演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和跨越?

  關峽:要認清在文化貿易方面,什麼是“中國特色”。打個比方,西方人希望吃的是中餐,但我們的作品大多是西餐撒上了中國的調料。因此,我們要提供的,是真正具備中國文化內核而非徒有形式的優質文化作品。此外,一定要按照市場規律把我們的文藝作品送進西方主流視野,讓中國文化的魅力通過票房體現出來。

  李嘉珊:演藝團體的內生動力可能更多地來自市場,因此,文化產品的創作,一方面要尊重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另一方也更應該尊重市場規律。尊重市場規律,體制機制的變革勢在必行,而變革體制機制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文化貿易是雙向的,我們不能隻知道我們自己有什麼、能供給什麼,還要主動去了解別人需要什麼。

  通過貿易進入對方的“文化圍城”

  主持人:中國文化產品在“走出去”和“走進去”的過程當中還有哪些理念和經驗需要重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如何突破和補齊相應的難點和短板?

  關峽: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首先需要國際化的運營機構,借助互聯網、金融和高新科技,整合多方力量,實現與國外頂尖平台的對接。此外,我建議圍繞“一帶一路”設立世界性的藝術高峰論壇,把中國好的理念、好的設想傳播出去,同時聽聽其他國家的意見,通過論壇尋找靈感和機會,讓我們生產出來的文藝產品能夠更具國際魅力。

  李嘉珊:通過文化貿易的方式進入對方的“文化圍城”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們特別強調通過市場實現文化產品的進口出口,有尊嚴地“走出去”,讓別的國家尊敬地把我們的藝術產品“請進去”。

  加強頂層設計,開展多方交流

  主持人:立足各自的專業領域,二位專家對“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貿易還有哪些建議和期待?

  關峽:首先,表演藝術要加強設計感﹔其次,要注重“一帶一路”沿線對象國國情,要研究對象國的風土人情和風俗文化,因地制宜地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設計。在這些方面,考慮得越細致,受歡迎的程度就越高。

  李嘉珊:當下構建國家文化發展的國際戰略正當其時,各方要通力合作,克服條塊分割,從全國高度制定文化發展的國際戰略,把電影、電視節目、動漫、網游、圖書出版等有序合理地構建成體系,踏踏實實地沿著“一帶一路”鋪就互聯互通的文化藝術網絡。

  (本報記者 曲一琳 賈宇 姬泰然整理)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