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道家哲學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

張谷2017年04月24日15:58

道家哲學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來源和構成要素,其思想不僅滲透到中國文化各個領域,而且早已影響世界。道家思想很早就流傳到日本,傳播持久而廣泛,至今仍綿延不絕。道家哲學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集中體現在知識階層對其深入研究和受取之上。中江兆民、西田幾多郎、鈴木大拙、岡倉天心、夏目漱石、湯川秀樹等人都是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有重大影響的知識分子,是近代日本哲學、宗教、藝術、文學、科學、政治等領域的代表。通過對他們與道家哲學相關研究的考察可知,道家哲學在日本近代思想文化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為知識分子心靈安頓和精神超越提供哲理資源

道家哲學的精義強調人內在的心靈安頓與自我精神超越。上述六位知識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在追求這一思想境界過程中,接受了道家哲學。中江兆民以“逍遙老人”、“南海仙漁”自稱,其人生態度和人格中明顯可見庄子風范。他依據庄子相對性的思想,破除對生命長短的固執,以超然的態度面對死亡。西田幾多郎,早年就把道家哲學作為精神寄托,從道家哲學中獲得的啟發和共鳴扎根於西田心靈深處,並貫穿終身,也成為他生命意義尋索的一個生長點。岡倉天心對道家道教的醉心,已經到了按照其哲學、教義踐行的程度。他自號“渾沌童子”、“混沌子”、“春風道人”、“鶴氅道人”等,以道家道教為其終生追求,反映了岡倉精神世界的仙風道骨。鈴木大拙皈依於禪,他的禪境帶有濃厚的道家式自然主義色彩。夏目漱石晚年不再從現存宗教中尋求拯救,而是轉向追求自己特有的悟道境界,他的“道”是指道家的“天”和“自然”,其“則天去私”的精神追求是道家式的。湯川秀樹一生都在尋求“內心的平靜”,這構成了他精神世界的主調﹔而老庄哲學虛靜的觀念,恰與他對心靈永恆寧靜的追尋合拍,老庄式的虛靜根植於他的內心。

為社會文化批判提供理路依據

日本近代知識分子借道家哲學展開社會文化批判的不在少數。田岡嶺雲、長谷川如是閑等人的批判主要是針對社會制度,而鈴木大拙、夏目漱石的批判則側重對文明的反思批判。鈴木按照老庄道家社會批判理論的理路,洞察到機器化的近代社會個性喪失和偽善的異化現象,並從保護人的本真之性出發,批評技術和制度等外在束縛,這正是庄子哲學的旨趣。鈴木看到機器化的認識論基礎是概念化或知性化,因此,他對機器化的反思和批判,不限於技術和制度層面,而是深入到認識層面、精神層面(如對“機心”的批判),而這正是庄子哲學的基本品格和突出特征。夏目指出,近代文明在知識、技術等各方面快速進步的同時,人本身卻在崇尚智巧和追逐名利的過程中不斷衰頹,原因在於人們不懂得道家“無為而化”的道理。這種本真日喪的精神狀態,源於自我意識的過度膨脹,因此治療它的根本方法是弱化和消除過度自我意識,即“忘我”、“無我”。夏目的這種批判理路顯然是道家式的。老庄道家的一個重要思想和根本特征就是文明批判,它既是社會和文化批判,又包含十分深刻的知識和技術批判,因而為鈴木和夏目等親近東方文化的知識分子所珍重,成為其理路依據。

為思辨哲學的建構提供思維支撐

中江兆民認為,物質(身體)是本體,精神是本體的活動、作用,而“漆園吏庄周已經看穿了這個道理”,這主要是依據《庄子·養生主》的“薪火”之說,並加以揚棄。在中江關於身體(物質)無窮轉變而不朽不滅的理論中,能夠看到庄子氣化論、物化說的因素,且他用近代自然科學的“元素”及其“化合分解”,來解釋庄子的“氣”之“聚散”。中江認為世界萬物在時間上“無始”、“無終”,空間上“無邊無限”,這也與庄子萬物無限轉化和“夫物,量無窮,時無止”的思想相一致。西田幾多郎哲學的“純粹經驗”、“實在”等核心概念與道家的“混沌通一”之道相近。“純粹經驗”和“實在”的核心就是“統一性”,它是一種“混沌的統一”,是“最自然的和統一的意識狀態”,如同“天真爛漫的嬰兒”。西田用高度熟練的技藝來解釋“知的直觀”,與庄子的“道進乎技”極為類似。通過技藝的出神入化境界來表現“道”是庄子哲學中一個頗具特色的思想。西田認為人的善就是“自我的發展完成”,是“發揮人的天性自然”。庄子以保養人的純真本性為人生之最高目的和倫理根據,反對任何損害純真本性(“性命之情”)的觀念和行為。可見西田“善”的觀念與庄子“安其性命之情”的思想相似。

為文藝理論的發展提供哲學根據

中日文化史上,文學家和藝術家多有親近老庄者。在文學藝術理論上吸取道家哲學的典型是岡倉天心和夏目漱石。岡倉十分推崇謝赫以“氣韻生動”為最高境界的美術觀,並以此來說明美術的內在精神。在他看來,謝赫以及陶淵明、顧愷之等人繼承了“老庄精神”。他按照氣本論來理解“氣韻生動”說,以庄子的“一氣”、“順應造化”、“無用之用”等思想為依據來闡發他的美術觀和藝術觀。夏目主張“低佪趣味”、“非人情”的“余裕派”創作態度,即與描寫的對象保持一定距離,超越世間價值觀念、利害好惡而不為其牽累,從而“常游於充裕之處”,認為隻有這樣才能發現真正的美,這與庄子“游刃有余”之境旨趣相合。夏目提出的“還原感化”的文藝最高理想,實質是庄子式的“進乎技”的“道”的境界,典型代表是《庄子·達生》中“梓慶為■”。

為自然科學的探索提供思想啟發

湯川在對基本粒子的探知中借鑒庄子“知魚樂”的直觀方法,用老庄的“渾沌”來描述“實在”,受庄子“道—物”思想的啟發而提出基元域概念,借庄子“大冶鑄金”的思想來解釋物理規律,從老庄思想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中獲得創造力理論的依據。老庄哲學成為湯川科學探索中的一個關鍵性創造思維因素。

日本近代知識分子接受了歐風美雨的洗禮,但並沒有徹底拋棄東方傳統文化,他們中不少人肯定和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對道家當然也不例外。不過,與前近代時期不同,他們多從近代(西方)文化的視角來審視道家哲學,或與西方思想相結合,或以西方思想為參照。在日本近代知識分子的思想文化探索中,中國的道家哲學與西方思想相遇,並以不同方式相融合,使古老的道家哲學生發出新的意義,具有了現代意涵。實際上,這種以西學為參照來審視和詮釋道家哲學的探索活動,在中國近代也出現了。嚴復、王國維、金岳霖、方東美、宗白華、湯用彤、蒙文通、馮友蘭、熊十力等一批近代著名的知識分子都對道家哲學的近代詮釋作出了貢獻。

道家哲學在中日近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顯示出它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彰顯出它深邃、超越的思想和智慧。通過對道家哲學在中外文化中的作用的考察,我們可以發現和體會到這些思想和智慧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現代”價值。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道家哲學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研究”負責人、西北政法大學副教授)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