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部分期刊舉辦研討會探討學術熱點

2017年04月24日10:2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道德與文明》主辦“京津冀國家治理與道德建設論壇”。 4月8-9日,來自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70余位專家學者,探討了我國國家治理領域需要用倫理學來解釋和判斷的理論問題、實踐問題和現實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宋希仁教授提出構建倫理道德統一的法哲學設想﹔清華大學萬俊人教授認為,應從處理好公民權利與政治公共權力的關系、法治是國家治理基礎、作為治理基礎的法律本身必須是良法、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考慮國家治理問題等方面把握德治與法治﹔中共中央黨校朱輝宇副教授認為,道德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構成性要素,影響著國家治理的各個維度﹔北京建筑大學張溢木博士認為,道德治理是借助道德的認識、調節、教育、辯護等主要功能,對現實社會進行系統治理的過程﹔河北省倫理學會會長王瑩教授認為,志願服務不僅有效促進了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為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開辟了一條現實路徑﹔北京市文明辦副巡視員孫平從實踐角度盤點和檢視了十五年來公共文明引導工程推進首都治理現代化的發展軌跡及經驗﹔中央黨校靳鳳林教授就我國公民文化的國別特征、公民文化發展的曲折歷程、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務、培育公民文化的實踐路徑等問題進行了細致的學理剖析﹔北京市委黨校鄯愛紅教授認為,社會包容需要從國家政治倫理總則層面、政策層面和現代個體美德層面等三個層面來理解﹔河北師范大學趙忠祥教授闡釋了鄉賢文化的道德教化、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秩序等社會基層治理功能﹔首都師范大學靳海山副教授認為,儒家的善治內涵應該包括重德性、尚和諧和求大同。

《經濟管理》主辦“中國工商管理研究年度高端論壇”。3月25日-26日,來自全國各高等院校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近年來中國工商管理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梳理”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的四位學者先后做了《商學院定位、教師角色與管理研究的困惑》、《創業研究、管理理論創新、不良傾向》、《思考會計與公司財務問題的邏輯》、《戰略管理問題研究的某些思考》的主題報告,對我國工商管理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對當前應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未來工商管理研究創新方向進行了展望。在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會計與財務、旅游管理等分論壇討論中,與會學者圍繞工商管理各學科的熱點問題、西方管理思想與中國管理實踐相結合、中國工商管理研究組織架構與研究方法、“互聯網+”對管理實踐與管理研究的影響等主題進行了細致探討。

《社會科學》主辦“一帶一路”軟實力研究論壇。3月17日,來自全國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50余名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的軟實力進行了多維度交流。與會專家認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內容的前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僅需要文化包容,更需要文明互鑒,對不同文明的優秀成果要敢於“拿來”,也要善於“拿來”﹔由於國內學術界、輿論界、理論界對“一帶一路”話語內容構建存在較大差別,導致沿線各國對“一帶一路”產生不同認識,有必要通過積極的話語構建來消除各種“問題話語”﹔“一帶一路”的政策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共發展的原則,與沿線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之下謀求共贏發展﹔“一帶一路”雖然是我國提出的倡議,但並不意味著我國有足夠能力獨立地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而是要與沿線國家共同打造公共產品,努力把“一帶一路”倡議打造成為歐亞各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公約數,使之能夠在歐亞地區發揮全新的整合作用。

《東南學術》召開“企業史研究與經濟全球化”學術研討會。3月15日,有關高校專家學者、學術期刊主編及相關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福建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兼《東南學術》雜志社社長、總編輯陳文章指出,企業史研究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在研究團隊規模與學科隊伍建設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東南學術》將秉承“走出去”的辦刊理念,積極邀請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學者撰稿,在借鑒國外學術研究的成功經驗、拓展新的視野、開辟學術研究新領域等方面作出努力,為中國企業史學科未來發展提供平台。美國哈佛商學院杰弗裡·瓊斯(Geoffrey G.Jones)教授做了“企業史研究與經濟全球化”的主旨演講,廈門大學唐炎釗教授、福州大學盧長寶教授、福建師范大學林立強教授從不同視角作了主題發言。執行總編輯楊健民在研討會總結發言中指出,要將“介入”理論融入到企業史研究之中﹔企業史研究需要一種獨立的知識領域和嚴謹的人文精神﹔中國的企業史研究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需要一種社會關懷和人文關切﹔企業史研究要在學術分科條件下形成自主性的學術空間,以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