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

楊宜勇2017年03月21日13:35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

  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強城鄉社區治理。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大力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全方位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

  社會治理創新是國家治理體系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如何創新社會治理進行了部署,其中三個新亮點值得關注研究與認真落實。

  著力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完善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重在制度建設。改進基層社會治理方式要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堅持系統治理,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要完善基層民主決策、民主治理機制,構筑全社會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網絡聯系和信任關系,做到知風化險、規避風險。社區治理是政府、社區組織、居民及轄區單位、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等基於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社區認同,協調合作,有效供給社區公共物品,滿足社區需求,優化社區秩序的過程與機制。要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監督機制,促進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在城鄉社區治理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因群施策。鄉村社區治理,重在推動社區自治、發展社區公益、改善農民生計,不斷增進農民福祉。城市社區治理,重在完善“平安網格”工作機制,推廣“樓宇建黨委、樓道建支部”黨建模式、“一站式”交通事故調解處理模式等載體,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在形成誠信守法的長效機制。當前,惡意拖欠和逃廢銀行債務、商業欺詐、制假售假、非法集資等現象仍大量存在。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方面能夠記錄社會主體信用狀況,揭示社會主體信用優劣,警示社會主體信用風險,整合全社會力量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另一方面能夠調動市場自身力量淨化環境,降低發展成本與風險,弘揚誠信文化。要大力推進誠信守法,加強普法教育,強化制度約束,形成誠信守法的長效機制。要加快建立基於公民身份証號碼的信任根制度,建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相關實名登記制度,切實推行手機號碼、銀行卡、網絡實名制。要建立違法犯罪記錄與信用、職業准入等挂鉤制度,強化對守信者的鼓勵和對失信者的懲戒。要堅持推行實名制與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並重,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大力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全方位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必須健全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環境污染、網絡突發事件等公共安全監管機制,確保公共安全與社會和諧穩定。一要治早治小,不斷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提升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實效。依托基層組織,完善社會矛盾滾動排查、及時預警機制,努力做到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二要善於化解,構建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引導群眾更多地選擇非訴訟渠道和方式解決糾紛。拓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參與糾紛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專家參與技術性、專業性領域糾紛解決工作,提高糾紛化解權威性、公信力。三要有效打擊,通過破獲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刑事治安案件,集中打擊違法犯罪分子和犯罪團伙,同時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突出問題和復雜場所進行重點治理,進一步完善防控機制,切實提升社會治安管控力。

  (作者:楊宜勇,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本版各題前引文均摘自新華社3月16日發《政府工作報告》)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