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孫艷紅:清代滿族詞體演變述略

孫艷紅2017年02月13日15:3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進史”負責人、吉林師范大學副教授

清代滿族詞人是清代詞人中最具代表性的群體,正如嚴迪昌所言,“清代滿族詞人是有著一部獨異的倚聲之史的”,可見,清代滿族詞壇燦爛至極。

清代初期,政治文化環境和詞體本身的發展對滿族詞壇具有極大的制約作用。清初滿族詞人的創作嚴格遵守詞本體的種種規范,強調詩詞的文體差異,以天然本色和婉曲含蓄為正宗。因此,清初滿族詞人的創作題材范圍相對狹窄,所抒之情多為一己私情或富貴閑情,詞風雅正,總體上呈現出一種淒艷真純之美。最具代表性的詞人是納蘭性德、佟世南、曹寅和岳端等。納蘭性德詞集兩宋之大成,以哀感頑艷、自然真切卓然屹立於清初詞壇。佟世南長於小令,言辭婉麗,意境幽美,曲折含蓄,既繼承了花間體少用典故多用白描的傳統作法,又洗去了花間詞的濃艷華美,顯得清麗淡雅、自然流暢。曹寅具有濃厚的文人氣質,其詞直承北宋周邦彥又少了周詞那種末世悲涼,格調奇高,淒美婉約之中多了一種渾厚淳雅。岳端作為宗室詩人,其詞過於注重追求醇雅,纏綿有余而渾厚不足,詞風自然清麗,美而不艷,對詞本體的婉約之美體現鮮明。

清代中期,滿漢文化融合、八旗子弟文化教育加強和詞尊體問題的討論等因素,對滿族詞壇產生巨大影響。清代中期,社會矛盾和滿族內部矛盾加劇,滿族詞人的家庭變故和個人經歷的曲折,豐富了詞的創作題材和創作內容,在表現方式上也有所變化。代表性的詞人是常安、鐵保、斌良和奕繪等。受清初詞人影響,常安寫詞注重抒發真性情,表現具有滿族特色的風物人情,不同的是詞中以抒寫因清廷滿族內部矛盾加劇而引發的愁情和不滿為主,具有真率之美。與常安相類的還有鐵保和斌良。鐵保認為生活乃創作之源,建構了滿族古典詩學理論。斌良強調寫作以溫柔敦厚為旨歸,其詞作把天性的情感流露與天籟的藝術高度融合,頗具漢家風尚。奕繪雖貴為貝勒,卻對社會現實保持清醒的認識,一方面追求漢族文人閑適恬淡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採用寫實手法揭露滿族官吏家庭的荒淫腐朽。在藝術表現上,奕繪不再遵循詞宜婉曲含蓄的傳統作法和詞宜清空騷雅的傳統觀念,振筆直言,使清代滿詞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方面有新的突破。

清代晚期,末世的悲涼和詞體走向衰亡對滿族詞壇沖擊很大。晚清時期,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滿族詞人們畏懼驚悚,彷徨苦悶,悲慨迷惘,凝噎在喉,不吐不快。千年詞史雖幾度輝煌,也難免會走向末路。在詞走向衰亡之際,滿族詞壇卻呈現出燦爛如錦的盛況。代表性的詞人有承齡、顧太清、耆齡和鄭文焯等。承齡通讀漢家典籍,深受儒家“詩教”影響,詞風以忠厚纏綿、寄托深遠為主,深得常州詞派“沉郁”之旨。其以填詞寄托身世之感與家國之情,哀怨而不消沉,悲慨而不憤激。這種風格在晚清詞史上具有典型性與特殊意義。顧太清以女性寫詞天賦和清麗淳雅的風格躋身滿族詞壇,詞以閨閣題材為主,烹詞煉句自然精工,善構意境,筆致細膩明晰,綿密洗練,她將滿人豪放俊爽的性格特點融入創作之中,詞中的愁怨表現得沉郁頓挫,柔中帶剛,又頗見稼軒遺風。清詞的中興,顧太清功不可沒。耆齡生逢亂世卻很少反映社會民生疾苦,其詞纏綿婉約,寄意深長,可看作是對詞本體特征的回歸。鄭文焯以精校詞律著稱,論詞亦融浙派清空說與常州派寄托論為一爐,是近現代詞學的一大結穴。其詞風清雅瘦削,帶有清代旗人文化特有的富貴閑雅氣息,為詞的最后中興涂上一抹亮麗的色彩。另外晚清的繼昌以詞論著稱,力主詞有其獨立的文體特性,以意趣為主,為詞尊體史發展作出了貢獻。

(責編:李葉、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