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項目研究工作進展順利,文獻整理與理論研究皆取得豐碩成果。文獻整理部 分,第五課題組已經完成 750 萬字的《韓國〈尚書〉學文獻集成》,並進入出版流 程,預計 2016 年內即將出版。其它四個課題組的《傳世文獻中〈尚書〉學文獻》、 《經筵講義與科舉文獻中的〈尚書〉學文獻》、《出土文獻中的〈尚書〉學文獻》 及《〈尚書〉學文獻緝佚》都已經完成編目工作並落實到具體的研究人員進行整理 工作,已完成全部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理論研究部分,已出版《尚書》學系 列研究專著、《尚書》學論文集各一部,發表《尚書》系列論文四十余篇,《新華 文摘》等學術期刊或全文轉載,或刊發摘錄﹔《光明日報》、台灣《中國文哲研究 通訊》等報刊相繼發表課題組研究評論文章與書評,課題研究影響力不斷提升, 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關注。
2.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兩年來,各子課題組調集最強的學術力量,以最優的研究環境,最大限度地 提高研究質量。雖然在具體工作中,各子課題都遇到了一些未曾遇見的困難,但 都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既定任務。 第一子課題(傳世文獻中的《尚書》學文獻)以已經編成的 550 余種《尚書》 類傳世文獻的詳細書目基礎上,文獻的影印整理工作業已展開,已經完成符合出 版要求的筒子頁 5000 余頁。雖然遇到資金匱乏、人員變動等實際困難,但工作總 體進展順利。一些重要館藏文獻(孤本、鈔本等)的獲取與整理還需要付出更大 的資金投入與人員投入。 第二子課題(傳世文獻中的《尚書》學文獻輯錄)個人輯錄程序已經完成, 已經輯錄出 60 萬字左右的文獻資料,皆根據材料的朝代一一排列成詳細的目錄。 但項目組前期遇到的困難並沒有完全解決。勾稽工作,頗費時間與精力,且需要 學術修養精湛的學者進行甄別與評述,課題組聘請相關專家的費用仍未落實。 第三子課題(出土文獻《尚書》學文獻)雖然已經完成甲文金文、簡帛、石 經殘石、敦煌殘卷等出土文獻《尚書》類圖版、釋文的集成。但課題組面臨與其 他課題組相同的困難:一些資料的獲得頗費周折。即便如此,在子課題負責人及 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經完成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亦已達到原先規定 的任務要求。 第四子課題(域外《尚書》學文獻)目前已經完成韓國《尚書》學文獻的整理工作。課題組同步展開的日本《尚書》學文獻及歐美《尚書》學文獻的搜集工 作,總體進展順利,已經基本完成編目工作,但仍面臨購買資料及聘請專業人員 的實際困難。 第五子課題(經筵講義、科舉試策《尚書》學文獻及其研究)在結束傳世經 筵講義、科舉試策文獻調查工作完成詳細書目的基礎上,已經開始影印與點校了 總任務的四分之一工作。課題組擬於 2016 年底完成全部研究計劃。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查研究情況 項目組自課題研究開始,即高度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首席專家與各子課題 負責人簽訂的工作合同中,亦對文獻調查的廣度與深度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近兩 年,課題組加強了督查工作,要求各子課題組都要求研究人員嚴格按照文獻整理 的學術規范展開工作。總體看,課題組整個調查研究工作推進有序,扎實充分。 每子課題組不但對兩年前即已經完成的詳目進行了不間斷的修正,查漏補缺,使 目錄更加完善。除影印資料外,點校整理的工作特別強調的多版本的校勘,並在 全部的提要撰寫中強化了版本的論述。為此,課題組不吝經費,積極鼓勵研究人 員調查各地公私藏書,並盡最大可能聘請國外學者對課題給予幫助(日本學者水 上雅晴、俄羅斯學者馬約羅夫、韓國學者柳東春等),以求達到項目組“求全”、 “求 真”、“求實”的整理目標。
2.學術交流情況 近兩年來,首席專家與子課題負責人十分重視與國內外學術研究人員保持密 切的聯系,充分利用學術會議、工作會議、項目協作等環節增強學術交流的強度 與效能。
(1)近兩年來,項目組組織 2 次大型學術會議,各子課題組織的小型工作會 議約十余次。商討項目工作情況,咨詢各方意見建議,拓展項目影響力。2014 年 10 月,項目組在貴陽與清華大學聯合舉辦“清華簡與《尚書》學研究國際學術研 討會”開題報告會,會議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五十余名參加,項目首席專家錢宗 武先生主持大會,各子課題負責人與相關專家專門就項目的創新突破、組織協調、 重點難點、推進環節等內容展開了熱烈討論。2016 年 4 月,項目組在香港與浸會 大學聯合舉辦“國際《尚書》學第四屆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尚書》學會第三屆學 術年會”,本次會議由項目首席專家錢宗武先生主持,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 日本、台灣、香港、澳門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海內外 61 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會議。首席專家與子課題負責人以及大部分課題組研究 人員都提交了論文。本次會議學術影響較大,《光明日報·國學版》2016 年 5 月 23 日專門做了報道。
(2)課題組研究人員盡最大可能出席高端學術會議,充分利用這些學術會議 的國際性、權威性、前瞻性和互動性,增進學術交流,努力形成良好的項目內外 學術互動共贏的良好工作環境。2015 年 8 月,首席專家錢宗武先生應邀赴日本參 加京都大學主辦的“經學的傳承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了展示項目最新研 究成果的學術論文,與池田秀山、野間文史等眾多中國學專家進行深入的研討。
(3)各子課題組皆強調國際合作的常態化,無論是書目的制定,還是文獻的 獲得,抑或提要的撰寫,項目組都盡最大可能地尋找國際合作的機會,穩定的國 際合作模式初步形成。第四課題組的首期成果“韓國《尚書》學文獻集成”完成 后,立即展開了“日本《尚書》學文獻”的集成工作。研究人員朱岩等專程趕赴 日本,與水上雅晴先生一道完成了日本文獻的定目工作,並根據課題組的要求, 對《尚書正義定本》等十幾種文獻進行了整理與研究。鑒於每種著述皆要撰寫提 要,為保証提要的學術品質,項目組不遺余力地聘請日、韓、加等國的經學、史 學與學術史研究專家,與他們簽訂審閱提要協議,對項目成果進行最后的把關。 其他子課題組搜集整理的雖然是本土文獻,但亦十分重視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課 題組利用一切機會憑借國際合作提高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的技術含量與學術水 平。2016 年 5 月,課題組專門邀請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蔡宗齊先生對“經筵講 義《尚書》學文獻集成”相關工作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指導,取得積極的國際合作 成果。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 《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 刊投稿及採用情況等) 項目組充分利用專家學者的學術影響力宣傳與推廣本課題,憑借國際《尚書》 學會與揚州大學《尚書》學研究中心等學術平台聽取各方面對項目的建議,依靠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尚書》學文獻集成與研究”網站(點擊進入)統籌與 組織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尚書》學界、文化界、出版界中,已經形成學術向心 力和研究影響力。國內外許多著名學者與項目組建立聯系,多家出版社主動聯系 出版事宜。隨著課題的日漸走向深入,一個規模龐大、管理科學、人員齊整、資 料豐富的《尚書》學研究基地也正在形成。這些皆為課題的下一步研究及最終完 成課題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本項目組編撰《關於《尚書》學文獻集成與研究的工作簡報》共三期(連 附錄:項目組各種文件、工作計劃方案、會議紀要、檢查記錄等,皆分別報送江 蘇省哲學社會規劃辦公室、揚州大學人文社科處,抄送項目各子題負責人及項目 組全體成員)。
2.自 2013 年初始,項目組就在《揚州大學學報》開辟《尚書》學研究專欄。 近兩年(2014-2016 年上半年)共組織發表《尚書》學類論文十二篇,專欄不但 成為《尚書》學研究的重鎮,亦成為成果發表與項目推介的重要平台﹔ 3.首席專家錢宗武先生的兩篇論文產生廣泛影響。2014 年 12 月,《中國社 會科學報》發表《域外〈書〉學文獻的話語權意義》﹔2016 年 05 月,《光明日報》 發表《〈書〉學大道 必興中華》,產生廣泛影響,國內幾乎所有的門戶網站都全文 轉載了此文。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資料的調查與獲得 本課題涉及龐大的資料調查工作,各地公私藏書的調查與獲得任務艱巨,尤其 是海外文獻的調查與獲得非常困難。那些珍貴的稿本、抄本和孤本,獲取的代價 甚高。如何獲得這些珍貴的文獻是本課題亟需解決的問題。
2.版本的選擇與考定 文獻的版本數目與文獻的重要性緊密相關。一種影響力廣泛深遠的文獻,版 本相應較多,版本形態也多,書同名異的現象也比較嚴重。這些文獻必須在版本 上下功夫,版本選擇成為本課題的關鍵性問題。目前課題組執行的選擇標准是: “宋 元以前可放寬一點,明清以后掌握稍嚴一些。”但這只是一個總原則,具體執行起 來,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有些版本有祖本,有通行本,也有整理標點本, 但各有利弊,須審慎選擇。這些工作佔據了首席專家與各子課題負責人相當的時 間與精力。
3.提要的凝煉與准確 提要的撰寫關鍵在於“考鏡源流,辨章學術”,涉及對《尚書》學專著的版本 調查、學術價值的評判。提要使人可以不讀原書,便可握其津梁。導人抉擇讀書, 取善舍劣,詳重略輕。提要撰寫要求撰寫者必須具備極高的學術涵養,不僅要精 熟《尚書》學史,還必須通曉學術史、思想史,能夠在時代思想文化背景中展開 評述,清晰提煉出著述的特點、主要貢獻和不足,闡釋著述反映的范疇、觀念、 思想等豐富的現代意義,指示學者閱讀使用。從目前撰寫來看,大部分提要符合 課題組要求。但由於項目龐大,涉及的研究人員眾多,一些提要的寫作水平、評 議水平亟待提高。項目組可能需要在文獻整理完成后,另聘專家完成部分提要的 撰寫工作。
4.文獻的輯錄與輯佚 第二子課題組的工作仍處於個人輯錄階段,是五個子課題組中進度較為緩慢 的課題組。經史子集文獻浩如煙海, 《尚書》學文獻資料如同這些煙海中的零金碎 玉,如何披沙揀金,博觀約取,是輯錄《尚書》學文獻不可回避的挑戰。課題組 為此多次通過開會、電郵等方式為研究人員盡可能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法。如建議 借助各種大型數據庫的快捷檢索功能,以與《尚書》內容相關的主題詞檢索文獻, 同時以專家學者對某一時段全部文獻的逐卷翻檢相結合,力圖窮盡文獻的輯錄。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項目啟動研究后,原子課題組負責人或研究人員另有重大科研任務 本項目申報、立項、開題的過程中,五個子課題組研究人員齊整,知識結構 均衡,故最初兩年的研究工作進展非常順利。但近兩年來,情況出現一些變化。 截止目前,本項目已有 3 位重要研究人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第一 子課題組負責人傅永聚先生及成員馬士遠先生,第二子課題組負責人虞萬裡先生。 雖然截止目前三位學者仍然積極參加本項目組召開的各類學術會議並能夠嚴格督 查各自項目組的研究工作,各自的課題組亦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效果。但本項目組 認為,這樣的工作情況難以保証項目持續、穩定、科學地進展下去。人員補充迫 在眉睫。
2.外聘專家的聘用經費及珍貴文獻資料經費 隨著工作的展開,一些未曾料見的整理難題漸次出現,項目組不得不調整與 增補學術力量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域外文獻的整理工作,其文本狀態極其復雜, 一些文獻點斷一處皆需反復校勘,斟酌再三,甚耗精力時日,與國內傳世文獻差別甚大,超出課題組的預期。為此,項目組經過慎重考慮,緊急調整與增補了文 獻整理人員,從全國邀請了二十二位非課題組成員參加點校工作。為保証工作質 量,項目組與每一位參加者簽訂了工作合同,在點校要求、文稿要求、完成時間、工作酬勞等方面都進行了嚴格的約定。目前,韓國《尚書》文獻雖已經完成,但 項目組為上述未曾預料的點校問題付出良多(精力、時間、經費等)。再例如,一 些珍貴文獻的獲取遇到嚴重的經費問題,一些本來以為可以輕鬆獲取的文獻,獲 取經費較開題之初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總之,課題組在外聘專家的聘用以及珍 貴文獻等的獲取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1.韓國《尚書》學文獻集成 大型叢書。首席專家錢宗武主編,凡 26 冊。全書收集韓國十六世紀到十九世 紀《尚書》學文獻(150 種)。課題組對全部文獻進行了點校與重新排版,並為每 一種著述撰寫了提要。按照文獻內容進行編排。《韓國〈尚書〉學文獻集成》是 第一部韓國《尚書》學文獻點校本,對於《尚書》學史、經學史、中外文化傳播 史、中外思想史、中外哲學史、詮釋學史、域外漢籍研究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將具 有無可替代的史料價值。《韓國〈尚書〉學文獻集成》的出版,學術界亦熱情期 待。韓中文化交流協會、韓國中語中文學會和韓國中國文化學會及別的眾多研究 機構皆與課題組取得聯系,就該書的購置事宜及海外宣傳推廣達成了初步意向。
2.《書》學大道 必興中華 論文。作者錢宗武。全文高屋建瓴,縱貫古今,以精煉的語言總結《書》學的 千年歷史,分析《書》學的學術本質,挖掘《書》學的當代價值。全文是新時期 總結《書》學研究及其價值的經典論文,是與國家文化建設策略相呼應的學術研 究成果。發表在《光明日報·國學》頭條,在學界產生較大反響。對二十一世紀 的經學研究及《尚書》學研究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3.激活古籍文化基因 弘揚國學研究正脈 論文。作者錢宗武。根據《尚書》學文獻整理的實踐,論文從“文化基因”入 手,細致分析古籍在振興傳統文化,復興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義。通過文化基因 的分析,文章呼喚社會各界重視傳統文化的重建,呼吁學術界要重視文化“正脈” 的尋覓與重構。文章是文化復興研究中少有的理性作品,既強調了古籍的重要, 又強調了重建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對新時期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理論意義。
4.深度利用域外漢文獻的話語權意義 論文。作者錢宗武。論文從《尚書》學文獻出發,分析了深度利用的幾個維度 以及獲取學術話語權、文化話語權的策略與方法。作者首次將“深度利用”和“話 語權意義”兩種理念引入到經學研究,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方法論意義。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