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提要中期檢測報告

2016年12月01日13:5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提要》項目自2012年10月正式立項,《投標書》中計劃完成時間為2017年10月。項目已經正常運行三年半有余,在此期間,課題組師生團結協作,努力工作,按照《投標書》中預想的研究內容與工作規劃逐步推進,項目運行的具體情況在上報全國哲社規劃辦的六期《工作簡報》中有較詳匯報。現將2014年7月以來的項目進展簡要陳述如下。

本項目計劃五年完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編纂《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按照傳統目錄學經、史、子、集的分類方式,著錄現存元人著作。我們首先著手編制台灣、日本、韓國、美國四地的《元人著作目錄》,然后編制中國大陸《元人著作目錄》,進而匯總為《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在充分借鑒現有元代古籍目錄文獻的基礎上,我們查閱相關文獻,基本確定現存元人著作的書名及其作者。其中,“元人著作”的界定,採用學術界較為通行的做法,凡元代作家之著作,以及由金、宋入元,或由元入明且主要活動在元代的作家之著作,均在收錄之列。此項工作的具體要求有四:1、目錄收錄要盡量“全”。2、著作名稱要盡量准確。3、著作署名要盡量准確。4、版本收集盡量要“全”。

2013年4月9日下午,我們面向本院博碩研究生召開了海外《現存元人著作目錄》(四種)招標論証會。經過展示投標書及投標組論証,確定了海外《現存元人著作目錄》(四種)的中標人。具體情況為:花興(博)負責《韓國現存元人著作目錄》,種方、關鵬飛、袁春杰(碩)負責《日本現存元人著作目錄》,鐘彥飛、羅琴(博)負責《台灣現存元人著作目錄》,高中正、張沛林(碩)負責《美國現存元人著作目錄》。截止2014年5月,《韓國現存元人著作目錄》、《台灣現存元人著作目錄》、《美國現存元人著作目錄》提交初稿﹔2014年9月,《日本現存元人著作目錄》提交初稿。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真總結搜集、編纂海外四種現存元人著作目錄的經驗,確定由本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鐘彥飛同學負責,參照《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包含中國大陸、以及韓國、日本、美國、台灣五處現存元人著作的《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目前,此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最后的文字校訂工作。

其次,撰寫《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提要》。每種元人著作的提要由三部分內容組成:1、作者生平簡介。簡述該書作者的主要經歷及重要建樹。不過,明修《元史》成書倉促,頗有差謬,尤其是人物傳記漏誤較多。台灣王德毅等編有《元人傳記資料索引》,資料蒐輯堪稱詳備,然需要增補、考証者頗多。如楊鐮編《全元詩》,收入五千二百位詩人,半數以上詩人不見於《元人傳記資料索引》。2、作品內容簡介。需要從當今學術視角,對於每種著作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如朱世杰《四元玉鑒》用四元術解方程(包括高達十四次方的我國數學史上最高次方程),使方程研究(列方程、轉化方程和解方程等)在中國歷史上達到頂峰,而有關垛積與招差問題,亦達到了中國古代此類問題的高峰。3、作品流傳簡介。需要在廣泛收集不同版本的基礎上,理清每種著作的版本源流,介紹版本差異,辨析版本優劣。如胡炳文《雲峰胡先生文集》系其后人所編,明弘治二年刊本與明正德二年刊本的內容差異較大。又馬祖常《石田先生文集》亦為其后人所編,具有多種刻本、抄本存世,需要加以辨析。此項工作是本項目的重點內容。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表或即將發表的元人著作提要有:元人著作提要8種,發表於《元代文獻與文化研究》第二輯(中華書局2013年12月)﹔經部詩類著作9鐘、子部藝術類著作10種、集部詩文評類著作19種,《書志》第一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編,中華書局即將出版)。另有經部易類著作9種、經部春秋類著作5種、集部詩文評類著作26種、集部總集類著作10種、集部別集類著作15種已經完稿。經史子集各部類著作提要的撰寫工作已經全面鋪開,預計近期可以完稿的有經部易類著作32種(謝輝)、經部四書類著作19種(趙文友)等。

第三、撰寫《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提要》的總序、部類序及類目序。這些序文,需要從文獻發展史和學術發展史的視角,對於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的整體狀況、經史子集各部的學術特色、各部中不同類目著作的主要特點等予以梳理與闡述。如元代經學在借鑒、調和宋代張程朱陸理學的進程中,產生了許衡、劉因、吳澄等理學名家。清儒編纂《四庫全書》,多有對於元人經學著作的贊譽之詞。例如,評價吳澄《易纂言》曰:“其解釋經義,詞簡理明,融貫舊聞,亦頗賅洽,在元人說《易》諸家,固終為巨擘焉。”評價許謙《讀書叢說》曰:“宋末元初說經者多尚虛談,而謙於《詩》考名物,於《書》考典制,猶有先儒篤實之遺,是足貴也。”而清末學者皮錫瑞認為元代為經學積衰的時代,“論宋、元、明三朝之經學,元不及宋,明又不及元。”承認元代經學在中國經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且有如趙汸《春秋屬辭》這樣的“鐵中錚錚、庸中佼佼”之作。所以,較為客觀、公允、全面地評述元代學術,是總序、部類序及類目序的重要內容。

到目前為止,類目序的撰寫工作已有初步成果,已經完稿的現存元人著作類目序有:經部易類著作類目序(謝輝)、經部詩類著作類目序(李山)、經部春秋類著作類目序(張欣)、子部藝術類著作類目序(魏崇武)、集部總集類著作類目序(王媛)、集部詩文評類著作類目序(薛子平)。經史子集各部類著作的類目序撰寫工作已經全面鋪開,預計近期可以完稿的有經部四書類類目序(趙文友)等。部類序、總序的撰寫工作則需要在全書提要、類目序撰寫工作大致完成的基礎上適時啟動。

項目運作以來,我們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報送了6期《工作簡報》,及時匯報項目的進展情況。近兩年多來,我們發表了9篇學術論文(詳目見《階段性成果清單》),闡述了有關現存元人著作的真偽、版本、編纂情況、內容評價等方面的學術見解。2015年4月10日至13日,韓格平教授赴台灣彰化,參加由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暨中國文學學系、中國經學研究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了作為本課題研究成果之一的《元人現存易學著作的文本考察》學術論文,亦向與會學者介紹了本課題的基本構想及進展情況,與海內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

綜上所述,本項目總體運行平穩,進度、質量等要素基本符合設計預期。

通過三年半時間的實際運行,我們深深感到,編纂《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提要》這樣一部大型斷代古籍總目,學術意義深遠,編纂難度頗大。具體表現在:

1、《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信息收集與整理工作量巨大。按照我們原初設想,《總目》應該目錄收錄盡量要“全”,著作名稱盡量要“准”,著作署名盡量要“准”,版本收集盡量要“全”。由於此項工作是根據現有海內外各種古籍目錄編制而成,不僅現有古籍目錄數量眾多,著錄分類各不相同,且有許多藏書機構或尚無古籍目錄(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或不對外查閱。為此,課題組成員盡量利用現有的紙本目錄與各類大型電子數據庫,反復商量某一具體著作的著錄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隻能做到相對的“全”與“准”。同時,部分元人著作的著作真偽以及版本著錄項的考察亦耗費了我們大量時間與精力。

2、《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提要》撰寫難度很大。提要撰寫者應該具有較好的該書或該類著作的研讀修養,才能在充分考察該書版本的同時,在有限的文字中准確地表述該書的作者生平、作品內容及版本流傳。為此,我們反復商討提要的撰寫體例規則,各子課題負責人積極聯絡相關書籍提要的撰稿人,盡量為其撰寫提要提供便利,並認真審讀提要初稿。課題組成員努力工作,考察作者生平,概述著作內容,梳理編纂過程,辨析版本源流,完成了百余篇提要。目前,隨著提要撰寫工作的全面展開,查閱圖書、撰寫與審定稿件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3、撰寫《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提要》的總序、部序及類目序的工作難度較大。這些序文,需要從文獻發展史和學術發展史的視角,對於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的整體狀況、經史子集各部的學術特色、各部中不同類目著作的主要特點等予以梳理與闡述,也需要充分反映出各書提要對於現存元人著作的總體學術評判,因此,對於撰寫者本身的學術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項目運行中亦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首席專家統籌安排尚需加強。承擔《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提要》項目,對於項目首席專家及全體課題組成員來說,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學術工程。首席專家及各子課題負責人應該付出更多的時間與智力,超前統籌,集思廣益,身體力行,在此方面尚有待加強。2015年年底,首席專家生病住院手術,對於項目的正常運作亦有一定的影響。

2、本項目科研團隊的隊伍建設尚需加強。完成本項目,需要有一批學養深厚的專家學者參與,其中,既有以本院師生為主體的基本隊伍,也有聯合其他高校院所相關同仁的協作隊伍。在此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限於種種原因,個別類目尚未落實撰寫人,個別課題組成員中途退出,尚需抓緊落實。另外,參加本課題的眾多教師均承擔著各自的教學科研任務,他們為本項目付出了艱苦勞動,卻難以從現行項目預算中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科研積極性。

總之,全面、准確地考述現存元人著作的基本內容與學術價值,為每種元人著作在文獻發展史和學術發展史上予以學術定位,便於廣大學人通過本項目了解現存元人著作,是我們申報並承擔本項目所追求的最終目標。目前,距離項目截止日期尚有一年半的時間,為了保証項目的學術質量,我們擬延期一年,於2018年底結項。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 代表性成果簡介

1、《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

編纂人鐘彥飛。這是一部收錄現存元人著作的大型斷代古籍總目。該總目收集、著錄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日本、美國等處主要藏書機構中的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其著錄的基本特點是,以一種元人著作為一個著錄單元。著錄方式為,按照傳統圖書四分法設經史子集四部,各部設有若干部類,各個部類用Excel 2007表格進行著錄。著錄項包括:1、序號。以一種元人著作為一個著錄序號,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共用一個著錄序號。每個部類序號單列。2、書名。著錄該種書的全部書名信息,包括書名、卷數以及附錄、補遺等其他信息。3、作者。隻著錄該種書的作者姓名,不涉及該作者的生卒年、撰或編等著作方式、補遺或刊刻者等內容。4、版本。原則上著錄民國前(1911年以前)的各種刻本、抄本、活字本等。民國年間的重要刻本酌情收錄。民國年間重要的影印古籍(如《四部叢刊》影印的古籍)予以著錄,並於備注中予以說明。版本內容包括年代及刻(抄)者等。5、藏書處。6、備注。該總目首次嘗試將現存元人著作囊括於一書,既可以厘清現存元人著作的“家底”,又便於相關專業學者使用。

2、《〈滄浪軒詩集>偽書考實》

論文作者杜春雷,發表於《文獻》2015年第1期。舊題元人呂彥貞著《滄浪軒詩集》六卷,向來被認為是一種較罕見的元人別集。該書現存兩種抄本,皆藏南京圖書館。其中一本二冊,前有元人虞集序,后有清人丁丙跋(索書號為GJ/111558)。此本乃據元人傅若金《傅與礪詩集》十卷偽飾而成。另有一本四冊,前有元人顧瑛跋(索書號為GJ/117669)。學界對於此書說法頗多。杜文經過翔實考証,指出此書乃清人根據清代南通人錢梓林(1778-1884)的《十錦堂詩集》改易書名、著者、卷帙和部分詩篇作偽而成。《滄浪軒詩集》所收詩篇除幾首“同作”詩外,皆應為錢梓林之作。至此,現存兩部舊題元人呂彥貞著《滄浪軒詩集》皆為偽書。

3、《柳貫文集版本考》

論文作者鐘彥飛,發表於《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柳貫為元代著名文士,“儒林四杰”之一,其著作《柳待制文集》二十卷自結集以來,經過元、明、清、民國多次刊刻傳抄,流傳有緒。文章對於現存柳貫詩文集版本情況進行梳理考辨,考証諸本均祖於元至正十年浦江學官刻本,而元刊本現今並無全帙存世,目前著錄的兩種元刻本(包括《四部叢刊》影印藝風堂藏元刊本)實為明永樂四年柳貴遞修重印本,該本與明天順七年張和、歐陽溥刻本同為《柳待制文集》早期重要版本。文中對於現存12種《柳待制文集》版本價值逐一予以介紹,且列圖說明諸版本源流。

4、《元人現存易學著作的文本考察》

論文作者韓格平,發表於2015年4月11日在台灣彰化召開的,由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暨中國文學學系、中國經學研究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存元人《易》學著作與《易》序文,是元代易學研究的主要文本。文章在核查海內外古籍目錄著作相關著錄、確認現存元人《易》學著作數量、查閱相關各書主要版本、收集現存《易》著序跋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現存元人34位作者的44部《易》學著作的存世情況和元人《易》序的基本內容。本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利用現存元代《易》學文本,以及更為全面地了解元代《易》學著作的整體風貌。

課題組供稿

(責編: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