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我國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研究:基於“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視角中期檢測報告

2016年11月29日16:11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1.1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1.1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1)課題組已經設計完成了《中國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指數》和《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指數》,並將其應用於食品大類—乳制品中,進行了實踐探索。在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指數研究中,課題組分別從食品安全的生產、物流、銷售、監管四大環節展開了食品安全信息透明指數的編制工作﹔在食品安全監管指數的研究中,課題組分別從生產、物流、銷售、監管四個方面展開食品安全監管指數的編制。課題組累積採集了近200萬個數據,設計了8套指標體系並進行了實証研究,累積形成了8個子環節的指數分析報告,累積完成課題總報告約40萬字,形成了百萬數據量的大規模課題數據庫。

(2)課題組已經發表(或採用)了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SSCI論文2篇,其他論文均為CSSCI或北大核心期刊論文,其中多篇發表在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重要學術期刊上。

(3)課題組形成了一篇成果要報:《構建我國食品安全信息透明的“天網”與“天眼”的建議》,向全國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進行了投稿。

(4)課題組進行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的收集、閱讀和整理,累積採集的中外文文獻500余篇,收集了我國全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質量監督法律法規和政府信息公開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採集了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課題組還收集了有關食品安全的案例,形成了完備的課題資料庫。

(5)課題組在《中國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指數》方面開展了如下研究:

1)食品生產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數研究。在大量閱讀國內外與食品生產相關的文獻、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基礎上,獲取50個三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3個一級指標,借助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對獲取的指標進行論証,進而構建出食品生產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並利用Super decision軟件得出每個指標的局部權重和全局權重。根據食品生產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設計出食品生產環節信息透明度調查表,對103家乳制品企業展開調研,剔除漏答關鍵信息及出現錯誤信息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調查問卷98份。基於獲取的數據,綜合利用網絡層級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食品生產環節乳制品企業信息透明度展開評價。

2)食品物流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數研究。在大量閱讀國內外與食品物流相關的文獻、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基礎上,獲取43個三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3個一級指標,借助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對獲取的指標進行論証,進而構建出食品物流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並利用Super decision軟件得出每個指標的局部權重和全局權重。根據食品物流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設計出食品物流環節信息透明度調查表,對150家食品物流企業展開調研。基於獲取的數據,綜合利用網絡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食品物流環節信息透明度展開評價。

3)食品銷售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數研究。在大量閱讀國內外與食品銷售相關的文獻、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基礎上,獲取53個三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3個一級指標,借助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對獲取的指標進行論証,進而構建出食品銷售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並利用Super decision軟件得出每個指標的局部權重和全局權重。根據食品銷售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設計出食品銷售環節信息透明度調查表,對1650家線上及線下乳制品商家展開調研,剔除漏答關鍵信息及出現錯誤信息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調查問卷1601份。基於獲取的數據,綜合利用網絡層級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食品銷售環節乳制品信息透明度展開評價。

4)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透明度指數研究。在大量閱讀國內外與食品安全監管相關的文獻、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基礎上,獲取44個三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3個一級指標,借助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對獲取的指標進行論証,進而構建出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並利用Super decision軟件得出每個指標的局部權重和全局權重。根據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設計出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透明度調查表,對食品藥品監管局(簡稱食藥監)、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簡稱消協)、媒體展開調研,共填寫1694份調查問卷,其中食藥監697份、消協697份、媒體300份,剔除漏答關鍵信息及出現錯誤信息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調查問卷1651份,其中食藥監694份、消協685份、媒體272份。基於獲取的數據,綜合利用網絡層級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食藥監、消協、媒體和整體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透明度展開評價。

(6)課題組在《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指數》方面開展了如下研究:

1)通過對食品安全評價、風險預警以及監管治理等方面的文獻收集和整理,設計了基於消費者視角的我國食品安全調查問卷,並對江蘇省、河南省、上海市、山西省等地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面訪調研。本次共收回有效問卷2000份調查問卷。剔除漏答關鍵信息及出現錯誤信息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調查問卷1950份。

2)從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感知的視角,構建了消費者食品安全感知風險指標體系。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從地區差異、年齡差異、收入差異以及教育程度差異等方面對消費者食品安全感知風險指數進行了比較分析。

3)食品生產環節安全監管指數研究。在大量閱讀國內外與食品生產相關的文獻、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基礎上,獲取39個三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3個一級指標,借助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對獲取的指標進行論証,進而構建出食品生產環節安全監管指標體系,並利用Super decision軟件得出每個指標的局部權重和全局權重。根據食品生產環節安全監管指標體系設計出食品生產環節安全監管調查表,對103家乳制品企業展開調研,除漏答關鍵信息及出現錯誤信息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調查問卷94份。基於獲取的數據,綜合利用網絡層級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食品生產環節乳制品企業安全監管水平展開評價。

4)食品物流環節安全監管指數研究。在大量閱讀國內外與食品物流相關的文獻、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基礎上,獲取52個三級指標、9個二級指 標、3個一級指標,借助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對獲得的指標進行論証,進而構建出食品物流環節安全指數體系,並利用Super decision 軟件得出每個指標的局部權重和全局權重。根據食品物流環節安全指數體系設計出食品物流環節安全指數調查表,對168家物流企業展開調研,剔除漏答關鍵信息及出現錯誤信息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調查問卷150份。基於獲取的數據,綜合利用網絡層級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食品物流環節乳制品安全指數展開評價。

5)食品銷售環節安全監管指數研究。在大量閱讀國內外與食品銷售相關的文獻、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基礎上,獲取40個三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4個一級指標,借助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對獲取的指標進行論証,進而構建出食品銷售環節安全監管指標體系,並利用Super decision軟件得出每個指標的局部權重和全局權重。根據食品銷售環節安全監管指標體系設計出食品銷售環節安全監管調查表,對1620家線上及線下乳制品商家展開調研,剔除漏答關鍵信息及出現錯誤信息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調查問卷1575份。基於獲取的數據,綜合利用網絡層級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食品銷售環節乳制品安全監管展開評價。

6)食品安全監管安全指數研究。在大量閱讀國內外與食品安全監管相關的文獻、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基礎上,獲取52個三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3個一級指標,借助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對獲取的指標進行論証,進而構建出食品安全監管安全指標體系,並利用Super decision軟件得出每個指標的局部權重和全局權重。根據食品安全監管安全指標體系設計出食品安全監管安全調查表,對食食藥監和103家乳制品企業展開調研,共填寫808份調查問卷,剔除漏答關鍵信息及出現錯誤信息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調查問卷802份。基於獲取的數據,綜合利用網絡層級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食品藥品監管局、103家乳制品企業和整體食品安全監管安全展開評價。

1.1.2 子課題進展情況

(1)子課題一進展情況

1)通過查閱中外經典文獻,從食品的生產、物流、銷售以及監管等四個環節,對我國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理論分析﹔

2)設計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調查問卷,並通過問卷調查和企業、政府訪談等渠道對我國乳制品、肉制品等的實際狀況進行了大量調研,獲取了大量我國乳制品和肉制品方面的食品安全狀況的實際數據,並初步完成了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的統計分析。

3)進行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的收集、閱讀和整理,累積採集的中外文文獻500余篇,收集了我國全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質量監督法律法規和政府信息公開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採集了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課題組還收集了有關食品安全的案例,形成了完備的課題資料庫。

(2)子課題二進展情況

1)通過專家座談和對企業、政府、消費者調研,從企業食品生產的透明度、物流運輸的透明度、銷售狀況的透明度和政府監管的透明度等方面初步完成了我國食品安全透明度指數的一級和二級指標﹔

2)通過對企業、政府和消費者的調研和訪談,對我國食品安全透明度的基本狀況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了解,並獲得了大量我國食品安全透明度的相關數據﹔

3)通過南京雨潤集團以及江蘇省質檢、工商等部門提供的企業食品安全問題的案例資料,對我國食品零售企業的食品安全透明度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案例分析。

4)在“食品生產環節信息透明度指數”研究方面,完成如下工作報告

子報告1:食品安全生產環節信息透明度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已被北大核心期刊錄用,擬2017年上半年出刊,8000字)﹔

子報告2:中國食品安全指數指標體系的構建(已被北大核心期刊錄用,擬2017年上半年出刊,8000字)﹔

子報告3:食品安全物流環節信息透明度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已被北大核心期刊錄用,擬2017年上半年出刊,8000字)﹔

子報告4:銷售環節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已被北大核心期刊錄用,擬2017年上半年出刊,8000字)﹔

子報告5:基於ANP的我國食品安全銷售環節透明度指數模型研究(已被CSSCI期刊錄用,擬2017年5月出刊,10000字)﹔

子報告6:食品安全管理中“互聯網+”行為的演化博弈研究(已被CSSCI期刊錄用,擬2017年2月出刊,11000字)﹔

子報告7:我國乳制品銷售環節的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的實証研究(已投稿,16000字)﹔

子報告8:我國乳制品銷售環節的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的調研報告(已完成,10萬字)﹔

子報告9: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透明度的國內外研究綜述(已被北大核心期刊錄用,擬2017年上半年出刊,8000字)﹔

子報告10:基於ANP的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透明度指數模型研究(已投稿,9000字)﹔

子報告11: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透明度的實証研究——基於1651個食品安全監管主體的調查採樣數據(已投稿,12000字)﹔

(3)子課題三進展情況

1)通過查閱國內外大量文獻資料,設計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的存在性及其影響因素方面的調查問卷,對江蘇省13個市與食品相關的消費者、生產者、食品流通企業、監管部門進行了相應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並收集了大量的案例資料和實際數據﹔

2)通過對江蘇省食品生產和流通企業的調查和訪談,江蘇地區的食品安全風險的存在性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並對食品安全風險影響因素的共性因素和個性因素進行了提取和總結﹔

3)對我國乳制品生物風險的現狀進行了企業考察和實地調研,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梳理和理論分析﹔

4)在食品安全監管指數方面,完成如下報告:

子報告1:食品安全政府監管的動態演化分析(已發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8000字)﹔

子報告2:面向食品安全的供應鏈透明度評價體系研究(已發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8000字)﹔

子報告3:基於ANP的我國食品銷售環節安全監管指數模型研究(已被北大核心期刊錄用,擬2017年上半年出刊,8000字)。

(4)子課題四進展情況

1)通過運用博弈演化理論以及演化經濟學理論,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動態演化及其影響機制進行了理論研究﹔

2)從供應鏈角度,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瓶頸問題及其政府錯位等問題進行了博弈分析,並通過對企業和監管部門的調研數據進行了實際檢驗﹔

3)通過國內外文獻資料的深入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國與西方國家食品安全監管與評估體系的差異和優缺點。

(5)子課題五進展情況

1)採用文獻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等方法,通過對現有法律規范、監管制度與機制、監管現狀與效果等進行了資料搜集、文本分析和實效評估﹔

2)就當前我國食品消費維權中的突出問題如舉証責任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並發表了多篇相關學術論文﹔

3)從復雜系統工程角度,深入研究了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法律規制的協調性和約束性,對我國食品安全治理的各級法律法規之間的矛盾、間隙等問題進行了總結和概括﹔

(3)形成了一篇成果要報:《構建我國食品安全信息透明的“天網”與“天眼”的建議》,向全國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進行了投稿。

1.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課題組累積採集了近200萬個數據,設計了8套指標體系並進行了實証研究,累積形成了8個子環節的指數分析報告,累積完成課題總報告約40萬字,形成了百萬數據量的大規模課題數據庫。

(2)課題組進行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的收集、閱讀和整理,累積採集的中外文文獻500余篇,收集了我國全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質量監督法律法規和政府信息公開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採集了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課題組還收集了有關食品安全的案例,形成了完備的課題資料庫。

(3)課題組共有6人次參加了國內舉辦的食品安全國際學術研討會多次。

(4)現有2名課題組成員在美國進行訪學,研究國內外食品安全比較等問題,訪學期為一年時間,有助於課題組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5)課題組在和國際交流過程中,發表了2篇SSCI國際學術期刊論文,還有多篇英文學術論文正在投稿或撰寫中。

1.3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採用情況等)﹔

(1)完成了一篇成果要報:《構建我國食品安全信息透明的“天網”與“天眼”的建議》,向全國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進行了投稿,未接到採用通知。

(2)准備在2016年10月召開一次成果發布會。

(3)因為食品安全監管指數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指數的研發工作將在2016年8月底陸續完成,准備在2016年9月開始,將整理好的成果向全國社科規劃辦、全國科協、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等投稿,開展系列宣傳活動。

1.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研究中的主要問題是課題設計時選題范圍偏大,數據採集量大,往往一個環節採集的數據量就達到40萬個,且有些數據無法獲得。如生產和物流環節的食品安全相關數據存在廠家商家不提供,且課題組無法進入企業內部採集的等問題。

(2)解決措施:適度縮小研究范圍,重點在食品安全監管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兩個指數方面,對於一些採集不到的數據,採用其他可得的數據進行替代。對於數據量太大的問題,採取先集中攻克一個食品大類—奶制品進行研究,這個大類食品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然后再逐步擴大到其他食品大類中。

(3)心得建議:此課題研究耗時長,數據海量,工作量巨大,課題組幾乎全員日日夜夜參與,累計有近10名教師,20名研究生,20名本科生組成了團隊。科研經費總體偏少,且很多實地調研的費用無法報銷,希望能適度寬鬆管理,給科研一個更加寬鬆的氛圍。

二、研究成果情況

本研究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重大科研項目,主要任務是設計出中國的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並通過相關權威媒體項社會發布,提高我國食品安全透明度和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社會工程。

本研究課題目前的代表性成果是2個指數研究報告初稿:中國食品安全指數和中國食品安全透明指數報告。

兩部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涵以下主要內容:

1、在文獻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大數據調查的基礎上,形成了《世界食品安全指數研究現狀和進展》以及《世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研究現狀和進展》2個文獻綜述部分,詳盡了解了食品安全相關指數的全世界研究情況﹔

2、構建了《食品安全指數的指標體系》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的指標體系》的設計。指標體系分為四層指標,最終的四級指標共有300余個,既涵蓋了客觀的系統性因素和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也涵蓋了各類經濟主體的主觀行為及其不確定性因素﹔

3、設計了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的計算方法和評價機制。採用了客觀賦權法(如專家咨詢法、層次分析法等)、網絡層次分析法、博弈分析法和演化分析法等各種手段進行指數計算,並計算出最終指數﹔

4、食品安全管理中各方利益博弈和演化研究,探索出食品安全利益鏈中得均衡態勢,並對食品安全監管手段和策略給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5、社會各方對於食品安全信任問題的研究,通過大量訪談、調查問卷等採集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信任問題,進而對於食品安全這一重大社會安全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6、對食品安全供應鏈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優化食品安全供應鏈環節和效率,提升食品安全供應鏈質量安全的對策建議。

主要觀點:

1、從世界各國的食品安全管理情況看,目前各國的食品安全指數發布的極少,食品安全透明指數基本是空白,我國這兩個指數也是空白,而這兩個指數對於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知識普及以及對於食品加工生產流通等各相關企業監管至關重要,因此,必須盡快推出中國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透明指數﹔

2、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的研究是實踐性很強的課題,不僅僅需要產出理論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產出和食品安全管理現實吻合的實踐成果,因此,成果的高度的實踐性是本課題成敗的關鍵﹔

3、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的設計、評測和發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產學研相關機構通力合作、協同攻關,因此,本課題的研究需要整合各方專家學者的寶貴建議,使得出台的指標體系和指數科學性、權威性、可靠性和可行性更強﹔

4、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的時效性要求迫切,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監管透明的呼聲日益強烈,因此,本課題必須加快進度,及早完成課題研究,並通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的驗收,經過權威媒體迅速向全國的廣大消費者發布,為我國食品安全事業盡一己菲薄之力﹔

5、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的設計發布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文件數據庫支撐,不僅僅發布2個指數,而且還要對食品各個行業各個廠家的產品及服務進行系列評價,構成一個詳盡的評價系統,以起到監督、指引、透明、公正的效果,提升我國食品全行業的安全生產和安全監管水平。

學術價值:

1、填補我國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的空白,對於食品科學、安全科學以及管理科學的相關理論進行補充完善,並形成我國具有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的理論體系和原創性手段方法﹔

2、能夠產生一批研究論文、報告和書稿,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並榮獲高層次的獲獎,產生重要的學術影響﹔

3、培養從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碩士到本科生的食品安全及管理科學的研究人才梯隊,構建比較強大的研究團隊。

社會影響:

1、課題研發的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通過鑒定后,在全國性權威新聞媒體發布,並建立自己專有網站公開,每年出版年度報告,可以在全國食品安全領域引起巨大的社會影響,讓消費者安全可靠、明明白白地消費,讓食品生產和服務企業商家守法合規經營,打擊曝光不良食品生產服務企業商家,為食品監管部門提供管理利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良心工程,社會價值重大﹔

2、通過課題的研究和發布,可以大大擴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社會影響度和社會美譽度,讓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更加頂天立地,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廣大人民群眾﹔

3、通過食品安全兩個指數和系列評價系統的研究,可以提升國民的社會信任度,改善社會誠信缺失現狀,為法制國家、誠信社會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課題組供稿

(責編: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