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賀天平:多世界解釋 量子力學詮釋中的一支奇葩

賀天平2016年11月16日10:25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哲學視域下的‘多世界解釋’問題研究”負責人、山西大學教授

“測量難題與量子力學詮釋”是科學哲學長久且不斷翻新的話題。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發現引發物理學革命,“測量難題與量子力學詮釋問題”伴隨著這場革命應運而生。

問題之根本

根據量子力學標准體系,量子系統遵循兩種不同演化方式。在非測量狀態下,按照薛定諤方程演化,是熵不變、決定論和連續性的﹔在測量狀態下,量子系統發生突變,是熵增加、非決定論和突變性的。第二種演化使“測量”成為微觀世界中難以理解而又神秘的物理現象,導致眾所周知的“測量難題”。

事實上,測量難題還包括更多內容。一是測量結果難題:為什麼微觀世界的測量結果是統計性、不確定的?這個難題源於波函數疊加原理和1926年的幾率詮釋,薛定諤形象地將它描述成“薛定諤貓論”,即“貓既死又活著”。愛因斯坦對這種結果非常不滿,說“上帝不會擲骰子”。二是同時性測量難題:為什麼不對應的兩個量不能被同時精確測量,而且一個量越精確另一個量越不精確?這個難題源於1927年的測不准原理(也有人稱不確定性原理)。三是測量過程難題:為什麼多個疊加態在測量瞬間突變成某一確定態,從而導致系統演化上的間斷性和邏輯推理的跳躍性?這個難題源於1932年馮·諾依曼的五大公理,又稱之為“投影假設”或“波包塌縮”。四是定域性難題:該難題發端於1935年的EPR佯謬,要麼量子力學是非定域的,要麼是不完備的,到底什麼樣正等待貝爾實驗的驗証。

科學家和哲學家以“測量難題”為核心,對傳統物理學的認識論基礎作了根本性修正,對決定論、因果論和實在論等問題進行了深刻辨析,這一系列問題構成了所謂的“量子力學詮釋難題”。通常認為,“測量難題是量子力學詮釋的核心困難”。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圍繞“測量難題與量子力學詮釋”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埃裡則(A.ELITZUR)2005年就指出先后有哥本哈根解釋、標准體系、正統解釋、隱變量理論、模態解釋等,比較有影響的量子力學解釋至少有13種之多。

多世界解釋的哲學魅力

多世界解釋作為其中之一,具有其他解釋沒有的哲學魅力。多世界解釋堅持了整體論,揚棄了還原論。多世界解釋消解了本體實在在空間結構上的機械分割,把整個宇宙視為“整體”,“說子系統的獨立態是毫無意義的”﹔消解了觀察者與客體系統之間的劃分,觀察不是發生於孤立系統之外的一個新的過程,而是系統內部相互作用的特殊情形﹔認為波動力學既能描述每一個孤立系統,也能描述每一個被觀察的系統,建構了數學形式體系與觀察經驗之間的某種一致性。多世界解釋的整體論,堅持無誤理論的預設是解決物理實際問題的需要,這恰恰反映出當代科學發展的趨勢。

多世界解釋堅持了決定論,揚棄了非決定論。根據多世界解釋,態函數始終都按照薛定諤方程線性和決定論演化﹔測量過程不存在從“可能”到“實際”的轉變,最后結果依然是各種“可能”的疊加,而不是某一種“可能”,從而消除了突變論﹔多世界解釋進一步証明了玻恩概率是形式體系本身的一個結論,無需給概率以先驗解釋,從而消除了概率論。需要強調的是,多世界解釋堅持了決定論,揚棄了非決定論,並沒有恢復嚴格決定論,因為測不准原理和玻恩概率作為量子力學基本屬性是無法或缺的。

多世界解釋堅持了一元論,揚棄了二元論。多世界解釋用一個態函數刻畫整個宇宙,實現了本體上的一元論﹔所有的系統都按照薛定諤方程演化,實現了演化模式上的一元論﹔尤其是多世界解釋消除了物質與意識的對立,最終彌合了被測系統與觀察系統、主體與客體、宏觀領域與微觀領域的分離。

多世界解釋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世界觀。它超越了傳統量子力學的束縛,超越還原論、走向整體論﹔解構二元論、回歸一元論﹔消解非決定論、堅持決定論。三者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推動了量子力學哲學基本理念的更新。

多世界解釋的最新進展

多世界解釋從“平行世界”發展到“交叉世界”,徹底變革原有理論體系。多世界解釋體系認為:波函數可以對世界進行完備性描述﹔微觀的量子規律是普適的,也可以對宏觀世界進行描述﹔所有的世界都是平行的,互不影響,互不作用。所以說,多世界是“平行世界”。2014年,懷斯曼等人在《物理學評論》上發表了多世界解釋的最新形式——“交叉世界”。該解釋幾乎完全顛覆多世界解釋的理論體系:世界本身的存在不唯一,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世界同時客觀存在著﹔所有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世界一樣,擁有相同的宇宙結構和物理學特征﹔不同的世界之間是相互交叉的,而不是平行的﹔量子效應的存在,原因在於不同世界之間的相互作用。交叉理論給出了一幅關於世界全新的本體論圖景,它用極少的假設,推出了微觀領域的諸多現象。

多世界解釋面臨實驗驗証的責難及辯護。多世界解釋目前還沒有得到實驗証實,難免遭到科學家的質疑。事實上,這不應該成為接受多世界解釋的阻礙。一是基於邏輯優越性的辯護。多世界解釋完全基於量子理論本身給出解釋,沒有任何額外的假設,構建了一個客觀的理論,比其他詮釋具有極大的簡潔性。二是基於不可証偽性的辯護。雖說多世界解釋不可証實,但也沒有被証偽。經驗有時候是受理論制約的,不能因為還沒觀測到理論預言就去否証一個理論,相對論的証實不也被推遲了很多年嘛!三是基於不斷修正性的辯護。多世界解釋也是一個不斷演進的理論,從“相對態解釋——德·維特理論——多視域解釋——多心靈解釋——多歷史解釋——多纖維理論”的發展,在不斷修正和完善中為自己辯護,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找到証實自己的直接依據。

多世界解釋是量子力學詮釋中的一支奇葩,正如蓋爾曼所說,“量子力學的一種適當的哲學描述竟被推遲了這麼久,這無疑是由於玻爾對整整一代物理學家洗了腦,使他們以為這一任務早在50年前已經完成了的緣故。”看來,關於“測量難題與量子力學詮釋”以及多世界解釋本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編:李葉、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