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三重歷史使命

秦宣2016年08月18日10:01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三重歷史使命

  【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我們黨團結奮斗的光輝歷程,總結了95年奮斗取得的輝煌成就,並提出了未來的奮斗目標。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筆者感到,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完成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第二大歷史任務過程中,承擔著三重歷史使命。

  用實踐創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就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自覺肩負起這兩大歷史重任。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順利完成了第一大歷史任務。自此之后,我們黨便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致力於完成第二大歷史任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也是我們黨在現階段承擔的第二大歷史任務的具體表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個夢想,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這個夢想,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實現中國夢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要靠全體人民辛勤勞動,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開創更加美好的生活﹔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同各國人民在實現各自夢想的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幫助。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實現這一目標的舉措進行了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並積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形成並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相互促進、統籌聯動,要協調貫徹好,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生態文明、和諧社會,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用制度創新展示社會主義美好未來

  近代以來,救亡圖存的中國歷史和飽受苦難的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經過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曲折進程中深深地感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后,社會主義處於低潮。中國共產黨因其擁有8800多萬黨員成為世界歷史上人數最多的共產黨,當代中國因其繼續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成為世界上擁有人口最多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一面旗幟。在一定意義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代表著世界社會主義的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復闡述:第一,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結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第二,從科學社會主義發展歷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第三,從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深深植根於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社會主義。第四,從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第五,從中國未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個“不忘初心”強調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一是“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二是“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因此,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用制度創新使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還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承擔的重要歷史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用理論創新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無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是社會主義的偉大復興,都必須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復興。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堅持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於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科學概括,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地位的精確闡釋。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他明確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承擔的又一歷史使命。

  當今世界,中國的前途命運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實踐去証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去改變馬克思主義在整個世界的歷史命運。為此,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人物頭像由郭紅鬆繪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