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習近平指出建設科技強國黨委和政府的責任

2016年06月12日08:41來源:學習中國

原標題:習近平指出建設科技強國黨委和政府的責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國復興,當有利器。科技是當今世界發展之利器、強國之利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設科技強國。5月30日,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設計、新戰略。我們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謀劃,加強組織,優化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總體布局。”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黨委和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能否發揮好領導、組織、協調和調動等職責,關系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事業的成敗。習近平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肩負起領導和組織創新發展的責任,善於調動各方面創新要素,善於發揮各類人才積極性,共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凝心聚力。” 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指出建設科技強國黨委和政府的責任

圖為: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一、適應新變化貫徹新理念

“識時務者為俊杰,昧先幾者非明哲。”大國復興,當趕時機。與時俱進既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也是黨的優良傳統。當今世界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識變應變求變是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習近平指出:“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當今世界又是一個惟科技馬首是瞻的世界,創新引領發展,科技決定國力,科技改變國運,科技確定格局。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指出:“現代以來,西方國家之所以能稱雄世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正所謂‘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隻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習近平強調:“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黨委和政府首先必須深入了解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的新變化,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建設科技強國,必須樹立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理念,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營造熱愛科學、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尊崇創新、競相創新的良好氛圍。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進取創新的優良傳統,發揚中國共產黨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品格,在新一輪世界科技創新中迎頭趕上發達國家。建設科技強國,必須營造愛知識、愛科學的良好氛圍。但是,當前社會上崇尚金錢、崇尚娛樂之風還比較嚴重,一些人不愛知識愛金錢、不愛科學愛“大師”。一些人有奶便是娘、笑貧不笑娼、有錢遮百丑,以錢的多少作為成功或偶像的唯一標准。部分經商者,不惜以破壞環境、危害人民健康、損害國家利益來賺錢,少數干部不惜觸犯黨紀國法撈錢。一些人在金錢面前既沒有道德底線,也沒有法律底線,他們隻講物質刺激,講“人性自私論”。一些人已成為隻追求自身利益的“逐利人”、“經濟人”,價值判斷隻有一個字——錢,人際關系隻剩下兩個字——利害。曾有一位女性在校大學生竟然在江蘇電視台的《非誠勿擾》節目上,公開對追求者說:“寧在寶馬車裡哭,不在自行車上笑。”2013年的一份以青少年為對象的網絡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近70%的少年兒童以文體明星作為偶像,而以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軍事人物為偶像的均為3%左右,以科學家為偶像的隻有2.3%﹔以勞動模范為偶像的僅有0.4%。這些起碼可以說明,我們離創新發展的社會氛圍還有比較遠的距離,還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採取綜合而系統的措施加以引領和糾正。習近平指出:“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習近平指出建設科技強國黨委和政府的責任

圖為:2016年6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展覽館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二、認清新形勢優化總布局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大國復興,當有謀劃。雖然“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是,“同時我們要牢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我們要在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幅員960萬平方公裡的東方大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絕非易事。習近平指出:“我多次講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我國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從這個經驗看,關鍵是時機和決斷。歷史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習近平強調:“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國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從國內發展形勢看,雖然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但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頻發﹔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務艱巨。破解這些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堅持創新發展、堅持科技創新。習近平指出:“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習近平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從國際發展形勢看,雖然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但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關系復雜變化,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特別是以個別西方發達國家視我國為假想敵,千方百計給我們的和平發展制造難題,在這種背景下實現強國富民,更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習近平指出:“現在,世界發達水平人口全部加起來是10億人左右,而我國有13億多人,全部進入現代化,那就意味著世界發達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們能夠以現有發達水平人口消耗資源的方式來生產生活,那全球現有資源都給我們也不夠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裡?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習近平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把握發展自主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在充分認識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具體情況,不失時機地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完成完善科技創新總體布局。2015年5月25日,習近平在哈爾濱市考察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單位時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習近平強調:“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改革隻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夠的,必須全面部署,並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的科技決策機制,加強科技決策咨詢系統,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要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決策制度化,解決好實際存在的部門領導拍腦袋、科技專家看眼色行事等問題。要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解決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源等問題,優化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類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創新活動效率最大化。要著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而不能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要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

習近平指出建設科技強國黨委和政府的責任

圖為:2014年6月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三、明確新任務實施新戰略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大國復興,當有舉措。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有明確目標任務和實事求是的戰略措施。黨中央今年頒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習近平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這是我們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出發點。”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積極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將創新擺在關系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明確戰略,明確措施。習近平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面向未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

創新驅動的本質是指依靠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大幅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習近平指出:“實踐告訴我們,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在建設科技強國中,各級黨委政府還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的優勢和傳統。重大科技攻關具有復雜性和高度綜合性,僅靠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很難完成任務,需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大力協同、集智攻關。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更為復雜,特別是隨著我國發展逐步接近世界前沿,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高科技技術一直對我們封鎖,一些重大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買不來、求不來,靠市場自發的力量也是很難搞起來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形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採取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集中配置的方式,發揮各方力量,推動核心科技不斷邁上新水平。習近平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創新引領、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習近平指出:“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要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習近平強調:“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我國是一個人力資源大國,也是一個智力資源大國,我國13億多人大腦中蘊藏的智慧資源是最可寶貴的。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領導、組織、規劃、布局和調動協調作用,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厚植科技創新基礎,科學制定科技創新政策,營造科技創新氛圍,高奏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號角。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