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百年中國新聞史史料整理與研究”項目開題會在人民大學召開

2016年06月07日14:06

12月20日上午,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新聞史史料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新聞學院執行院長郭慶光教授、課題組顧問團、課題負責人及成員共40余名專家學者到會,集思廣益,為該課題的具體操作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意見。

王潤澤老師對課題的基本情況作了匯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教師劉濤針對數據庫的應用界面,對在做各位專家學者做了詳細地介紹。

對於該重大課題的具體操作過程,各位老師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玉明老師提出,作為國家重大課題,必須具有“開創性、基礎性、引領性”三個特點。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首先,數據庫的內容覆蓋應該以媒介為主要對象,同時包括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通訊社。其次,要關注百年新聞史中外國人在華的新聞活動,不論是出於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商業目的。這一點上許多院校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我們可以虛心借鑒。再次,要正確對待國民黨時期和日本在華的新聞活動,不要一味地排斥否定它們的存在。最后,趙老師提出,要充分利用檔案資料,對於大陸的檔案開放問題,要大聲呼吁。對於人大新聞學院已經得到的寶貴史料,要精心保管。同時,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相關部門的聯系,主動把我們的研究成果“推”出去,以便獲得更多的外界支援。

中國新聞史學會顧問、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吳廷俊老師認為,鑒於該課題涉及的工作量非常龐大,因此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應該將工作重點放在“整理”上,其次才是“研究”。這樣做才具有更大的實際操作可能性。

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倪延年老師同意吳廷俊老師以“整理”為基點的建議,同時,他還指出要用歷史的眼光指導具體的操作。其次,該課題的范圍要有一個清晰的邊界,同時保有開放的態勢。對於數據庫的建設,倪老師提出了“實用、便利、准確、美觀”的八字方針。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彬老師提出,該課題應該本著人民為主體的方向,除了必須要收錄的重要報刊,廣播電視和文獻資料之外,還應該有千百萬新聞人的相關材料,尤其是他們的書信和筆記。

最后,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昌鳳老師對課題的具體操作層面提出了更細化的問題,第一,1912年作為時間分割點是否完全合適﹔第二,對於廣電中的音頻、視頻史料已怎樣的方式呈現出來最好﹔第三,該課題更加偏重於史料的整理,那麼研究的工作應該怎樣去安排﹔第四,怎樣利用現在的傳播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數據庫的可用性。

下午,相關子課題的負責人對該課題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熱烈地討論,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了實質性的參考建議。各位老師明確了該課題的基本任務,並且積極認領了符合自己條件的子課題項目。會議圓滿結束。

(課題組供稿)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