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近半年來各項工作按既定計劃進行,進展順利。
2015年8月23日,項目組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暑期工作會議,主要討論“境外中國現代人物多語種全文數據庫”的檢查完善和各子課題負責的專著寫作問題。
上午會議上,資料專項收集負責人李凱平、王軍、周凌楓分別就傳記文、圖像音視頻資料收集工作進行匯報。在聽取匯報和與會人員的建議后,首席專家楊正潤對數據庫工作提出進一步的要求:數據庫資料量應達到15000種以上,全文數字化資料達到9000種以上﹔各子課題負責人的工作重心雖然已轉到專著寫作,但一些重要的遺漏資料還要補充,專項資料負責人應當繼續擴大收集資料的范圍。李芳代表第10子課題就數據庫建設的進展和完善等問題進行了匯報,王昕就資料的文字識別問題提出了建議。陳進就數據庫一些重要技術問題進行了解答,並對完善數據庫提出了一些建議。會議決定由學術助理袁祺組建一個數據庫檢查小組,提出數據庫進一步完善的方案。楊正潤總結了《現代傳記研究》出版4期以來在國內外的反響,指出辦好這一刊物對提高項目和傳記中心在國內外學界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與會人員就周凌楓提出的項目第10卷本《資料編目》的具體設想進行了討論,確定了不同資料的收入原則。會議也對明年召開的“跨文化語境中的傳記與傳記影視”國際研討會的籌備情況進行了研究。陳進對上午的會議進行小結,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建好數據庫的同時多出成果。
下午的會議主要討論1-9子課題提交的、項目最終成果《境外中國現代人物傳記資料研究》各卷的綱要,各卷負責人分別就本卷的主要內容和面臨的問題等作了發言,與會人員分別從研究方法、分期依據、書稿結構、章節設置、研究中涉及的一些敏感問題等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楊正潤強調指出,作為國家重大項目集體成果的9卷本專著,在體例和價值取向等方面應保持統一性、一致性,同時應結合各地區傳記資料的特點,充分顯示研究內容的獨特性和研究者的個性。
暑假期間,項目組3位子課題負責人出境考察和收集資料,都取得較好成績。台灣子課題袁祺7月5日至8月10日赴台灣訪問,與台灣清華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專家進行了交流,收集到重要傳記資料信息1500余種,獲取電子資料500余種,數字化資料100余本,尤其難得的是獲得大量台灣日治時期的資料。袁祺也向台灣專家介紹了本項目數據庫建設情況和台灣子課題資料收集與研究情況。
德國子課題黃曉艷7月28日至9月4日赴德國進行訪問,拜訪了海德堡孔子學院的專家,也介紹了本項目的情況。黃曉艷在柏林國家圖書館收集到一批資料,德語子課題的傳記書因此增至270余種,還檢索到很多未到庫的資料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了數據化的處理,增加了德語子課題數據的完整性。
日本子課題陳玲玲7月29日至8月26日到日本進行訪問,在名古屋訪問了名古屋大學、名古屋外國語大學等,參加“中日問題論壇”,交流了本項目的情況﹔在京都,訪問了京都大學,復印文獻資料近百本,還訪問了京都府立大學圖書館、京都府立圖書館等﹔在東京,訪問了國立國會圖書館,獲取200份以上的電子版文獻。
國家社科規劃辦對本項目第二次中期考核今年9月通過,給予本項目第二次滾動撥款,這極大地鼓舞了項目同仁的工作積極性,大家決心在新增經費的支持下,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豐富工作成果的內容。為此項目組於10月5日召集相關成員在南京召開了一個小型工作會議,討論了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二次滾動撥款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數據庫的進一步完善並依據數字人文的理念進行改造升級﹔召開“跨文化語境中的傳記與傳記影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相關事項﹔項目組主辦的《現代傳記研究》問世后得到學術界的好評,第五輯已交商務印書館出版,為了進一步提高刊物質量,必須充分發揮項目組成員的工作積極性,組織更多優質稿源。
(課題組供稿)